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

再推夾屋的啟示


早前房協高層表示,如樓價持續上升,會研究再推出夾屋。其實「夾心階層」的概念十分有趣,夾屋計劃由出現至消失,到近日才被提起,其實反映不少樓市問題。
夾屋的全稱是「夾心階層住屋計劃」,於1990年代推出;亦即以「夾心階層」為銷售對象的資助房屋。所謂夾心階層,指的是當時既不合資格購買居屋,也難以負擔私樓的一群人。當時有資格申請夾屋的家庭,月入限制在6萬元以下。
早前居屋及置安心計劃,白表申請資格的家庭月入上限是4萬元。房協現時房協表示有需要時研究再推夾屋,意思應該是月入4萬以上家庭,既沒有資格購買居屋/置安心單位;但要購買私樓,仍是力有不及,有需要再為此階層人士推出夾屋計劃。
樓價升幅高  夾心階層再現
現時要推出夾屋,不能說完全沒有理據,夾屋在90年代推出,第一個項目1995年落成,現時平均樓價早較1995年上升逾倍,家庭月入中位數在期內當然升不了一倍。以「樓價與收入比率」作為標準,「夾心階層」的確已再次大量出現。
不過,現時按揭利率偏低,一般按息低至2.1厘,較90年代中約8厘水平為低。以「供款負擔」計,假設家庭月入及樓價都一樣,現時一個家庭的按揭供 款開支遠低於90年代中期。現時說夾心階層難以負擔樓價,需要官方資助,問題可能出在首期。樓價上升,私樓「上車盤」標準上移至400萬元水平,以7成按 揭計,首期需120萬元,對月入僅僅超逾4萬元的家庭來說,的確難以應付。
月入6萬為限  9成家庭合資格
但「夾心階層」是否需要資助才可入市是一回事,「夾屋計劃」作為泡沫化指標又是另一回事。參考舊有夾屋標準(月入6萬作為界線)。根據統計處數 據,2012年第三季,月入6萬元以上家庭,只佔香港戶數10.5%。根據官方數字,約9成家庭月入在6萬元以下。如果當局真的再推夾屋計劃,而家庭申請 資格的月入限制仿照舊制,維持6萬元,意味單計月入,有9成家庭符合資格申請不同類型的資助房屋。(當然,夾屋計劃在月入之外,會有資產限制、以及申請人 在指定年期內不曾擁有物業)。「9成家庭合資格申請資助房屋」,反映本地樓價的確已脫離多數家庭的購買力。
以香港的房屋土地結構,政府當然不可能真的資助9成家庭置業。參考90年代的夾屋,亦只是有限供應的抽獎遊戲,用來安撫夾心階層。歸根究底,要解決 白表家庭,甚至是夾心階層此類中高收入家庭都難以置業的問題,最王道的方法是增加供應,而不是架床疊屋的增加不同類別的資助房屋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2年12月29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