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

新盤一按二按比較

 新盤熱賣,對於成交價在1,000萬元以下的單位,估計有需要高成數按揭的買家,多會申請按揭保險。而購買1,000萬元以上物業,又需要高成數按揭的買家,估計會考慮價單上列明,由發展商提供的一、二按。究竟申請新盤一、二按之間有甚麼區別,買家又應該如何揀選?

先說新盤二按,全稱是第二按揭。指的是一個物業已經抵押予貸款機構,業主再以同一物業抵押,取得第二筆貸款。原則上,抵押物業予銀行取得按揭,借款人在未得銀行同意前,是不可以把物業再抵押予其他機構的,否則提供一按的銀行可視此為違約,要求借款人全部償還欠款。現時大家在新盤看到的二按,都列明需要獲得一按銀行同意,再由指定財務機構提供,一般二按的成數是樓價20%至30%,而且會列明一按+二按的總貸款成數不逾指定水平,例如80%。


 

 二按限制多較「麻煩」

對借款人來說,二按「麻煩」之處是由於涉及銀行一按,整個「一按+二按」的組合,要通過壓力測試。以一按為H按,利率H+1.3厘,鎖息「大P」(現為5.25厘)減2.75厘;二按首2年利率「大P」減2.75厘,之後P為例;如果借款人無其他按揭負擔,便要求他在一按利率為2.5厘、二按利率為5.25厘時,每月總供款不逾月入一半。在一按利率為5.5厘、二按利率為8.25厘時,每月供款不逾月入6成,才可通過壓測。

而二按,相對於整筆向非銀行機構的好處,是銀行低息一按佔比較重,就算二按優惠期後按息較高,平均下來,整個銀行一按+財務二按的利率不會太高。

在二按之外,另一種高成數按揭方案便是整筆按揭,例如樓價8成的貸款都由發展商指定財務機構提供。相對於二按,「方便」之處是不涉銀行,往往不設壓測(但仍可能有一定的供款與負擔比例要求),批核標準較寬。較為寬鬆的批核標準,可能會令部分收入不足以通過壓測的買家,寧可選擇與銀行無關,未必需要通過壓測,而整筆貸款由發展商關連機構提供的一按。

但缺點是非銀行按揭,利率一般較高,常見的在P至P+1水平,即利率在5至6厘左右;通常在供款初期的2、3年有低息優惠。在優惠期後,如碰上最優惠利率上升,每月供款可能較優惠期一下子上升幾成,加上之前沒有壓測,負擔比率可能較高,對借款人財務帶來較大影響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2021年11月24日

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

家庭資助買樓是否好事?

 某新盤開售,一對成功揀樓的新婚人士表明,首期由女方父親支付;也有機構調查,近10年67%的首置家庭都有家庭資助入市,金額平均逾180萬元。究竟大量上車客需要家庭財政支援才可入市是否好事?

一如世上眾多事情,同一件事由不同的視角觀察,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。大比例的首置上車客不能單由自己儲蓄,而是需要家庭資助才可入市,由較負面的角度看,似乎在印證樓價過高、需要多於一代人的財力,買家才可達成置業目標。


 

據有關調查,有家庭支援入市個案,家庭平均資助金額逾180萬元。以調查上車客平均年紀31歲計,估計家長也在50開外,離退休不遠。將大量現金用於支援子女置業,可能會影響退休後的財務情況。如果資助金額佔家庭儲備的比重較大,也有風險過於集中於特定資產的問題。

不過,由較正面的角度看,現實中較大比例的上車客有家庭資助,代表市場上各種比較樓價(或按揭額)與家庭收入的統計,在得出「負擔太重」的結論時,可能對現實欠缺了解。當我們比較一對新婚夫婦的收入、他們要購置的物業價格(又或家庭收入中位數,相對於一般上車物業價格)時,可能會輕易得出樓價難以負擔、價格偏離家庭負擔能力、甚至樓市有泡沫之類的結論。

惟現實是香港經濟由上世紀七、八十年代起飛,不少家庭都累積一定財富。此類家庭資助子女入市,事實上會大幅減少置業者的實際負擔。此類資助的普遍存在,可能是近十幾年樓價長期跑贏薪金升幅的一個主要原因。

當然,以上討論的是「家庭有能力,而且願意資助子女入市」的個案。對於那些家庭無力或不願資助,又有意置業的準買家來說,便是另一個故事──沒有家庭資助,可能真的要花近10年,才可儲足首期。對他們來說,香港樓價難以負擔,仍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1年11月23日

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

加息真係不利樓市?

 每次提到加息,多數人都會認為不利樓價。但對上一次加息周期,港樓其實升足3成多。為甚麼一般人的印象或感覺,與現實有如此巨大差距?

一般人有「加息不利樓市」的感覺,可能的原因是按揭產品是浮息為主,一旦利率上調,絕大多數供樓業主的每月還款增加,加上壓力測試的要求,理論上會令有效需求減少。問題在於,加息的背景,通常的原因一在通脹,二在經濟過熱,而兩者其實都利好資產價格。


 

尤其是在通脹率高於名義按息的時候,按揭利率處於實質負利率,理論上借款買樓更為划算。而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,置業人士亦不會介意多付利息。當然,不是說加息就一定利好資產價格,如果按息遠高於通脹率,又或經濟增長欠奉、但利率反而上升的情況下,對樓市便應該會有較明顯的負面影響。

港行聯繫滙率難主導利率政策

由於香港實行與美元掛鈎的聯繫滙率政策,利率政策不由香港主導,理論上及實際上,都發生過經濟下行時,港息被迫隨美息上升的情況,例如在1997年至2000年,香港經歷金融風暴,理想的利率政策應該是減息,但當年最優惠利率卻反而一度上升,之後也維持偏高水平,至2000年才隨美息回落。

現時要判斷利率上升對樓價的影響,除了「幅度」之外,起碼也要考慮通脹及經濟增長的因素。最利好樓市的情況,是美息上升溫和,港息上調後,按息仍低於通脹,而且本地經濟因通關等維持強勁,那麼加息便不會為樓價帶來太大壓力。

相反,如果美國因當地經濟增長強勁而持續加息、而本地通脹因收水而放緩、經濟增長反彈後又因欠缺新動力而回落,樓價便可能與利率走勢反向而行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1年 11月17日


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

加息陰霾下看樓市

 美國通脹高企,市場正評估明年美息上升的空間,根據上次加息周期的經驗,雖然本地最優惠利率在美息上升時幾乎聞風不動,但與小業主供樓相關的一個月拆息,當時卻大致跟隨美息走勢。不過,按息上升,卻未必對樓價有太大壓力,值得擔心的其實是利率以外的因素。

回看2015年至2019年的美息上升周期,期間一個月港元拆息亦反覆上升,升幅一度高於美息,但期內香港樓價與按息同步上升,累積升幅三成多,反而是美息及拆息在2019年中回落,本地樓價卻偏軟,情況與一般人的印象相反。


 

樓價在2015至2019年上升,完全不受按息上升影響,原因之一是所謂「加息」,由於拆息極度偏低,加上有鎖息機制的存在,而鎖息上限因最優惠利率在整個加息周期只上升0.125厘而維持在2厘多的水平。按息實際只上升1厘左右,加上整體上經濟在增長、供應仍然不足,對樓價自然欠缺壓力。

美息在2019年中回落、正好遇上香港的社會事件及之後的環球疫情,拆息隨美息回落,也阻不了樓價下行。只是整體上本地住宅供不應求的情況持續,樓價的跌幅有限。

展望明年,市場主流意見預期美息上調。如無意外,港元拆息在趨勢上亦會跟隨,但難以預期2015年至2019年按息及樓價同向上升的情況會簡單重複。

一方面,估計本地最優惠利率反應同樣會較為遲緩,拆息就算大升,在一段較長時間下,按息都會因鎖息機制而限制在2.5厘以下。另一方面,今次的加息壓力主要源於通脹,名義按息減去通脹率後,仍然偏低,甚至有機會出現實際負利率,理論上利好樓價。

不過,另一方面,2015至2019年的經濟增長是否再現,卻是未知數。樂觀地看,如果明年初可恢復與內地大規模通關,應該會對經濟有重大刺激作用,從而利好樓價。但環球疫情持續,香港與大陸通關,與其他「與病毒共存」國家的交流、人員往來就相對受限,長遠甚至可能影響香港在中外貿易中的中間人地位。如果經濟增長動力欠奉,樓市亦自然難以樂觀。

 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1年11月16日

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

美國倘加息 港P及H會點走?

 美國通脹持續,市場估計美國將在明年進入加息周期,有分析指上次美國加息,香港的利息幾乎完全沒變。但要留意,幾乎不變的「港息」是指最優惠利率;與一般小業主供樓更相關的拆息,在趨勢上更緊貼美息。

上一次美國加息周期由2015年12月開始,至2019年中結束,聯邦基金利率上升2.25厘,期間本地最優惠利率(P)只在2018年9月,美息上升2厘後,才上調0.125厘。美息在18年底再升0.25厘,最優惠利率也沒有再跟。在19年美息下跌3次之後,香港最優惠利率打回原形,再下調0.125厘。之後美息歸零,P也沒有變化。


最優惠利率在美息上升周期的前半段都聞風不動,但相對而言,與香港業主供樓更相關的1個月拆息,趨勢卻較為貼近美息,由15年平均約0.23厘,升至16年底約0.7厘,17年底升至1.2厘,18年底至2.3厘,19年中更一度升至2.9厘,極端升幅甚至超逾美息。當然,以上是把最高位與最低位比較,以平均數計,1個月拆息的平均升幅大約1.9厘,略低於期內美息升幅。

如果即將到來的美國加息周期,美息上調幅度類似上次,估計香港最優惠利率及拆息的變化也會接近於2015年至2019年──最優惠利率初期維持不變,但拆息會較貼近美息升幅。

加息未必影響樓價

近幾年,9成以上的新批按揭為H按,以拆息定價,如果拆息由低位回升,意味多數按揭借款人的每月還款會明顯上升。當然,由於有鎖息機制的存在,拆息升至一定水平,如最優惠利率不變,還款利率也會鎖定於一定水平。例如今年初取用的H按,一般按息條件為H+1.3厘,鎖息上限P(5厘)減2.5厘,現時的供款利率約1.37厘。如果往後拆息及最優惠利率的走勢類似15年至19年,即拆息升而最優惠利率在加息周期之初維持不變,在最優惠利率上升前,每月還款利率都不會高於2.5厘。

不少人直觀認為加息會令樓價下跌,但由宏觀角度看,利率上升,對樓價未必有太大影響。以上次美息上升為例,由2015年至2019年,本地樓價錄得逾三成升幅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1年11月10日

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

香港按息前瞻

市場估計,在通脹壓力下,美國或加快進入加息周期。在聯滙制度下,港息難免跟隨美息上升,但參考上次加息周期的經驗,情況未必會對樓價帶來明顯壓力。

上一次美息上升,始於2015年末,聯邦基金利率由0至0.25厘,經多次上升,至2018年升至2.25至2.5厘,至2019年中才告下調,2020年初因疫情而急降至現時0至0.25厘水平。在上次美息上升周期,港元最優惠利率在2018年9月,美息由零升至1.75厘後,才輕微上升0.125厘,「細P」及「大P」分別報5.125厘及5..375厘,其後美息再升2次,本地最優惠利率也沒有變化,而在2019年底,港元最優惠利率又隨美息回落。


 

雖然港元最優惠利率在上一個加息周期表現穩定,但較為敏感的拆息,其實趨勢大致上跟隨美息,但幅度較小。美息上升前,港元1個月拆息長期維持在0.23厘水平,在2019年平均值約1.88厘,高峰期更一度高達2.98厘。大致上來說,當時在本地游資充裕的情況下,美元利息在加息期上升2.25厘,港元1個月拆息在同期上升約1.6厘。

巧合地,現時香港資金充裕的程度與2015年底接近,銀行體系結餘都在4100億元左右,但現時資金需要似乎較疲弱,1個月拆息低於0.07厘。估計美國如加息,香港可能出現類似上次加息周期的反應──拆息趨勢大致跟隨美息,但如資金未大規模流走,拆息上升幅度上會少於美息,而最優惠利率反應亦可能較慢,要待美息累積一定升幅後,才會上調。

樓市方面,上一次拆息上升周期(2015年底至2019年中),雖然H按借款人的每月供款也因應拆息上升而增加,但二手樓價的表現甚為平穩,樓價在2016年初可能受氣氛影響而見約一成的調整,但在次季已重拾升勢,至2019年中才見頂,累積升幅反比美息回升前上升逾35%。

一般估計,將來到的加息周期,美息上升空間可能與上次接近,如果市場預期與現實接近,估計加息亦不會對香港樓市帶來太大負面影響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1年11月9日

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

是時候考慮用定息按揭?

 按證公司上周公布,由本周一起,定息按揭試驗計劃正式恒常化。在市場預期美息上升、加上市場開始留意到定息按揭免壓測的「優點」,估計此產品的市佔率在稍後有機上升。

顧名思義,定息按揭是指在指定期限內,按揭利率固定,每月還款金額亦固定。而本地盛行的P按或H按,在都是屬於浮息按揭,當拆息或最優惠利率變動時,每月的供款亦會隨之變化。定息按揭供款較為穩定的代價,便是新批利率一般會比同期的浮息按揭為高。以現時新批H按為例,利率約在1.4厘左右,而定息期10年的定息按揭,利率為1.99厘。在市場預期利率下行,又或長期偏低時,自然較少人會考慮定息按揭。


 

現時市場估計美國利率將在明年正常化,理論上只要美國加息2次,而本地拆息又跟足,現時的H按利率,便會高於10年期定息。現時按證公司表示,現行的定息利率會維持至明年1月。部分在此段時間置業或轉按,又估計美息會持續上升的業主,可能會轉為考慮定息按揭,以及早鎖定未來供款。另外,由於定息按揭不需壓測,估計部分在浮息計劃下未能通過壓測的按揭申請人,會轉為考慮定息按揭。

按證現時開出的定息按揭利率,為定息10年,利率1.99厘,15年為2.09厘,20年為2.19厘。要留意的是,往後的定息利率,理論上會在浮息上調後上調。例如說如果拆息在明年1月前明顯上升,之後新訂定的定息利率,應該會相應上調。

定息期不等於還款期

此外,定息期不等於還款期,借款人大可選用30年還款期+10年定息期的組合。每月供款會按30年還款,利率1.99厘計算,每100萬元借款,月供3,451元。10年定息期後,利率再按當時的定息利率計算,或現時商定的浮息利率(現為2.35厘)計算。

如果借款人「睇錯市」,本地拆息一直維持極度偏低,選用定息按揭的還款額便會較浮息按揭為高。此種情況下,借款人未來仍可透過轉按,向其他銀利申請浮息按揭。不過要留意,現行定息按揭的罰息期為3年,首3年提前還款,罰息分別為還款額的3%、2%、1%,罰息期會較浮息按揭市場主流的2年略長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1年11月3日

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

定息按揭市佔率可望上升

 按揭證券公司公布,定息按揭計劃由今年11月1日起由試驗性質轉為恒常計劃。由於市場估計美國加息在即,加上定息按揭有一個較少人提及的「優勢」,估計此產品往後的市佔率有機會出現明顯增加。

定息按揭計劃於2020至21年度《財政預算案》中提出,試行一年半以來,批出約4億元貸款額,比起一年約3000億元的住宅按揭取用金額,可說似有若無;金管局每月統計的新批按揭中,定息按揭的佔比便長期處於0%的水平。


 

定息按揭在過去不太受市場歡迎,原因在於近2年拆息長期偏低,當新批H按利率處於1.4厘水平時,10年期定息1.99厘的定息按揭便乏人問津。但現時市場普遍預期美息將進入上升周期,參考2015至2018年的往績,雖然期間港元最優惠利率幾乎完全不變,港元拆息走勢卻大致跟隨美息。如明年美息回升,本地拆息極度偏低的情況便可能結束,而定息按揭的吸引力將增加。

尤其是現時計劃下的定息年利率將繼續維持有效至2022年1月底,10年期定息年利率為1.99%;15年期定息年利率為2.09%;20年期定息年利率為2.19%。

如美息在明年上升,如在未來數月鎖定以上定息供樓,在較長年期平均利率低於H按的機會甚高。

另一方面,定息按揭有一個較少人提及的「優勢」,由於利率固定,金管局容許定息按揭毋須進行加息壓力測試。相對於拆息按揭要以鎖息上限(現時一般為2.5厘)+3厘進行壓測,對無按揭負擔的申請人,要求供款不逾月入六成。申請定息按揭,如選用10年定息期,只要求按息為1.99厘時,每月供款不逾月入五成即可。

留意定息期與還款期是兩回事,以25年還款期,月入4萬元計,現時H按約1.4厘,鎖息2.5厘,可借約390.8萬元,月供15448元。如用25年還款,定息10年,由於沒有壓測,最高可借約472.4萬元,月供2萬元。或者反過來,要借390.8萬元,選用25年還款,10年定息期,月供16545元,月入需求約為33090元。對於希望「借到盡」的業主來說,定息按揭算是一種優勢。

在市場預期美息回升、定息按揭又不設壓測的情況下,估計定息按揭產品的吸引力會上升,市場佔有率可望略為回升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11月2日

撤辣刺激作用消退?

 周末一手成交回落,有外資大行發表報告認為,撤辣的刺激作用消退,並預期樓價仍然受壓。一手成交量的確有所回落,但撤辣帶來的,應該不止是一時的刺激。今年一手住宅的成交量仍可望挑戰新例以來新高水平。 說撤辣的刺激作用減弱,是一個公平但容易引起誤判的評估。說「公平」,因為無論由按月或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