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

發展商或要回歸現實


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(BSD),及加重額外印花稅(SSD)之後,二手市場成交量一直在低位徘徊,辣招後首個新盤,銷情亦偏淡。早前一眾發展商更透過地產建設商會,建議政府為BSD設定種種豁免;不過,以政治現實角度考慮,官方採納發展商建議的機會不大。
地產建設商會提出,BSD會影響香港自由經濟的形象,建議政府修訂BSD,包括:本港有限公司或家族基金購買物業,可獲豁免BSD、建議3000 萬元或以上豪宅可獲豁免BSD、並為BSD 設定「日落條款」,即何時取消推出有關稅項;建議豁免40年樓齡以上或收購空地持有80%業權的BSD等等。
政府不可能讓步
除了收購舊樓涉及社區重建,有一定豁免機會外,政府不大可能接受發展商其他建議。新一屆政府上任至今,可謂頭頭碰著黑,推出BSD及加重SSD是屈指可數受市民支持的措施,如果政府依循發展商建議,修訂BSD,等同政治自殺。
地產建設商會另外亦針對首次置業人士的需要提出兩項建議,包括建議豁免徵收首置人士印花稅,以及針對該類置業者放寬按揭成數至80%到90%。我們認為發展商有此建議,反映發展商已明白BSD已扭轉香港樓市生態,但他們似乎未想主動迎合新趨勢。
所謂新趨勢,是指在BSD推出後,境外買家(及公司名義置業)的需求受壓。拜人民幣匯價上升之賜,近年國內買家購置本地物業的比例逐步上升。由於香 港住宅供應本來已偏緊,加上一批國內買家進入市場,新盤價格持續走高,近兩年的一手住宅平均價已逾一千萬元,一手樓價已脫離本地一般人的購買力。
BSD推出後,大幅增加非本地買家的置業成本,可見將來,國內買家佔一手市場比例將持續偏低。發展商要賣樓,便只好以本地買家為銷售對象。
新盤開價須考慮本地承接力
新盤銷售對象是本地人,開價便不能不考慮本地人的承受能力。事實上,發展商亦知道,只要開價稍為合理,仍可做到貨如輪轉。現時政府傾向放寬土地供應,發展商不難補充土地;一手樓銷售便宜了,發展商手上的土地儲備補價亦將回落,對他們仍有好處。
只不過,發展商過了幾年有大量外來需求的好日子,即使知道環境有變,暫時仍不想下調新盤開價。想到的「解決方案」,便是希望政府以減收上車客印花稅、提高上車客按揭成數的方式,希望刺激市場成交。上車客成交多了,放盤的業主順利套現,便可承接高價新盤。
撇開減免初次置業人士印花稅的建議不提,「針對初次置業人士,放寬按揭成數至80%到90%」本身是偽命題。現時購置600萬元以下物業自用,本來就可透過按揭保險計劃,申造9成按揭;初次置業人士,大概也不會購置600萬元以上物業。
如果發展商真的希望照顧本地初次置業人士利益,簡單一點,為新盤開一個「現實價」,幫助會比提高按揭成數、減免印花稅更為直接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2年12月15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