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

期待「減辣」反令成交量下跌

 新春期間,一、二手住宅成交量縮減,除了節日因素,可能亦與市場普遍預期政府會在公布《財政預算案》時撤銷部分或全部的辣招有關。由相反角度看,不論下周的預算案是否有減辣的決定,那些因觀望而延遲入市的購買力可望釋放,成交量料回升至較正常水平。

上星期4天新春假期,一手市場只錄不足10宗成交,10大屋苑據報成交量為零,為多年新低紀錄。成交淡靜,已不是單單「節日因素」可以解釋。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由去年底開始,由地產業界到立法會議員,對《財政預算案》會公布「減辣」,即撤銷部分或全部壓抑樓市印花稅的呼聲愈來愈高。

減低物業交易的稅率,理論上可刺激市場成交。尤其是市場未有預期的情況下減稅,「喜出望外」的刺激作用更大。去年10月底,特首在發表《施政報告》中,把買家印花稅及從價印花稅(第一標準稅率)削減一半,各由15%,減至7.5%。結果去年11月、12月的一手市場成交明顯較10月上升。


 

其後市場持續呼籲,把此兩項印花稅全部撤銷,即無論住宅買家是否香港永久居民、是否已持有本地住宅物業,都只需付從價印花稅(第二標準稅率,由100元至樓價4.25%不等,視乎物業估值而定)。如果政府接納有關建議,一般認為最可能的公布時機是在2月底發表的《財政預算案》。而近期樓市成交放緩,正可能是市場期待「減辣」的一個副作用。

需知道,如果政府順應市場呼籲,撤銷辣稅,一個非本地買家,最少可節省樓價的10.75%,本地人購買第二套住宅,最少亦節省樓價3.25%的稅費。在「政府是否會減印花稅」尚未明朗的情況下,未有發展商在1、2月推出大型新盤。同樣,對準買家來說,最理性的選擇是等待預算案揭盅。結果便是大家看到的1、2月一、二手成交按年大減。

我們沒有水晶球,不知道在預算案中,政府是否會再調整樓市辣稅。但可以預期的是,預算案後,樓市成交量可望回升。真的「減辣」,那些在觀望的購買力便會入市。即使市場預期落空,辣稅維持不變,但準買家沒有了「明天買樓稅款更低」的預期,便毋須延遲入市計劃。

當然,由於一手市場存貨累積,即使成交量回升,暫時也不宜對成交價過於樂觀,在有更多消息(例如美元利率確實進入減息周期)前,預料本地樓價仍有一定下調壓力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4年2月20日

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

放寬壓測對樓市有無刺激作用?

 據報金管局有意放寬按揭壓力測試的要求。如果成事,此舉無疑會向市場釋放「當局有意支持樓市」的訊號。但不同的調整,將對樓市會有不同的影響。

先回顧壓力測試(壓測)的概念,多年以來,銀行處理按揭申請時,一般只會要求借款人每月還款低於月入一半。壓測在2020年推出,背景是2008年後市場利率進入極度偏低環境。一個月拆息長期在1厘以下徘徊的歲月,利率一旦「復常」,在超低息環境下借入的樓按,每月還款便會急升。

壓力測試的推出,作用便是限制樓按申請人在低息環境下的借款金額,為未來利率可能回升設置人為的緩衝。最初的壓測標準是「現行按息上升2厘的情況下,按揭還款不逾月入60%」。2013年標準上調至「現行按息上升3厘的情況下,按揭還款不逾月入60%」。2022年標準又調整回至本來「現行按息上升2厘」的要求。另外,對於有本身有其他按揭負擔(包括身為按揭借款人或擔保人)的按揭申請者,壓測標準是「計算按息上升後,總按揭還款不逾月入五成」。


 

壓測在不同的利率環境下,對收緊按揭貸款有不同的影響。以數年前流行的按揭條件為例,當時一個月拆息為0.2%,Hibor Based按揭為H加1.3%,最優惠利率為5%,「鎖息上限」為 P減2.75%。借款人如借入500萬元,還款期30年,實際上每月還款是17256元,如果按傳統的供款與入息比率要求,每月還款不逾月入50%計,理論上收入只需要34512元即可通過要求。但在當時壓力測試的要求(以鎖息計,加3%計,每月還款不可高於月入60%),每月收入要62606元,才可通過要求。因為壓力測試,對借款人收入的額外要求,增加了81.4%。

現時統計上,拆息按揭仍是主流,但拆息上升,H按借款人大都以鎖息上限供樓,加上2022年壓力測試的要求由「現行按揭利率加3%」,調整至「加2%」之後,壓力測試的限制作用已經大幅減少。以按揭本金500萬元,還款年期30年計。傳統的供款與收入比率要求(每月還款不逾月入50%)下,按揭申請人的月入需要在48465元以上。計算壓力測試後,月入需要在50635元以上才可獲銀行批准申請。壓力測試的對收入的「額外」要求只增加了4.5%。

在現時的利率環境下,如果單純把壓測標準下調(例如改為「現行按息增加1厘,按揭還款不逾月入60%」,甚至完全取消自住用家的壓測要求),正面作用也十分有限。在計算上,較有刺激作用的措施,是取消/放寬對本身有其他按揭負擔者的壓測要求。例如本身有未償還按揭,再申請第二個住宅按揭,限制等同自住申請人。在近月租金持續上升、利率看跌的趨勢下,可能會帶動一定投資需求置業。

 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4年2月6日

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

還款壓力望跌 負資產雖增不宜過慮

 本周三金管局將公布2023年底的負資產數據。由於去年第四季樓價下調,預料負資產個案會較去年第三季數字明顯上升。負資產數字上升,預料會引來報章頭版報道,但情況其實並不值得特別擔心。

近幾年選用按揭保險等高成數按揭的個案增長,此等按揭的最高按揭成數可達九成,而個別銀行有為僱員提供按揭成數更高的按揭計劃。另一方面,過去2年樓價調整,2023年底,較2021年樓市高位,價格大概下調20%。那些在接近樓價高峰入市,而又借用較高成數按揭的買家,在樓價下跌時,物業最新的估值如低於未償還按揭餘額,物業在統計上便會成為負資產。

去年第四季末,樓價指數較第三季回落約4%,參考第三季負資產數目為11,123宗,估計本周公布的最新負資產統計,數量會明顯上。雖然負資產個案上升,勢必會引起廣泛報道及評論。但現階段銀行體系內的按揭還款紀錄仍然極為良好,也看不到會有明顯惡化的空間,不值得過度憂慮。


 

其實,只要社會中存在按揭貸款,而樓價又非只升不跌,負資產個案便是「自然現象」。過去香港樓市長年上升,令負資產個案長期歸零,反而是不正常現象。

對個別借款人來說,物業成為負資產,代表資產價值下跌,當然不是好事。但由宏觀角度考慮,社會有沒有機制,避免業主借入超出負擔能力的樓債,才是值得留意的地方。而過去多年,整體上銀行體系有嚴格執行壓力測試等措施,借款人的償付能力有一定保障。去年第三季,負資產個案增加,但相關的還款拖欠比率卻低見0.02%,說明負資產增加沒有令還款紀錄惡化。

今年樓價在供應充裕的大環境下,仍有一定下調壓力,負資產個案亦可能進一步上升。但展望今年的利率走勢及就業市場,估計香港的就業市場可望保持平穩,樓按借款人的收入可望有溫和上升。相對來說,市場預期美息將進入持續數年的下行周期,本地樓按息率有機會在下半年起慢慢下調,樓按借款人的每月還款可望隨之回落。

回看過去多年數據,即使在近年按息上行的環境下,香港銀行體系內的住宅按揭還款紀錄一直良好。比喻為小朋友的考試分數。香港的表現在多年以來都名列前茅(90天逾期還款比率低於0.1%);只在多年前曾經試過一段短時間「表現失準」(1999至2003年,逾期還款比率在1%至1.4%之間徘徊);此時的表現,其實比起其他經濟體,仍屬中上水平。而近十多年來,香港90天逾期還款比率一直低於0.1%。

在利率有望回落、一般打工仔收入有望上升的前提下,社會對於樓價一時波動掀起的負資產個案增加,實在不必過於憂慮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4年1月30日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