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香港業主供樓負擔—加完息也只是兩成多?

 提起一般小業主的供樓負擔,大家的印象就是「很高很高」;但去年進行的人口普查反映,居於自置私樓又有按揭借款的住戶,按揭還款佔月入比率只是21%;考慮今年加息,比率也只是微升至23%。整體而言,香港小業主的按揭負擔並不算重。

香港有兩個常用的官方供樓負擔數據,一個出於政府經濟報告的「市民置業負擔指數」,最新的數字是今年第三季的73%。此數字是以45平方米單位的按揭供款(假設按揭成數為70%及年期為20年)相對私樓住戶入息中位數的比率。另一個是金管局向立法會提交報告中的「新批住宅貸款的平均供款與入息比率」,最新數字為今年8月,比率為36%。兩者差天共地,因為標準不同。前者是假設一個入息處於私樓住戶中位數的家庭,指定按揭條件之下的按揭負擔;後者是新批按揭的實際統計。由於現實中按揭年期較長、平均成數較低、借款業主收入較中位數高,所以統計新批樓按的供款比率遠低於假設數據。


 

不過,金管局的數字只反映統計時「新批」樓按的供款負擔。但現實中更多按揭是已取用多時,金管局的統計便無法反映此些業主的一般供樓情況。幸好統計處的人口普查對此有一定補充。

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,香港有130萬戶家庭居於自置物業,當中44萬戶有按揭未償還。只計私樓的話,有按揭未償還的家庭,在2021年的每月按揭還款中位數為13500元,尚餘按揭年期20年,供樓負擔比率為21.2%。人口普查反映的供樓負擔較金管局統計為低,是預期之內的結果:一般來說家庭收入會增加,過去十年按息大致穩定,結果便取用按揭時供款比率佔三成多,慢慢下跌至兩成多。

考慮到去年中平均按息約1.5厘,今年按息升至3厘、整體借款家庭入息不變的話,上述21.2%的供款負擔中位數,現時估計大致會升至22.7%---大致仍在低負擔水平。

此個偏低的數據,以及過去十年因種種辣稅被壓抑的投資者入市比例,是樓市三年疫情、加息陰霾下雖見調整,但未見恐慌拋售的主要原因---大致上過去十年入市的都以自住用家為主,加上壓測大致保證了借款人有一定負擔能力。市場會因為少量急讓的成交令樓價指數下跌,但卻遠遠未到海量放盤拋售,令市場暴跌的情況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2年11月29日

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

現契樓申請按揭注意事項

 香港大概有66%居於自置居所的家庭,已沒有按揭負擔,即他們手持的物業,已是「現契樓」。現契樓除了有居住價值,在業主有需要時,也可申請樓按套現,取得利率較相宜的貸款。但現契樓申請按揭,也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。

現契樓可再按揭套現
一般人第一次申請按揭,大都是初次置業時進行,此種情況下,不管買的是一手樓或二手樓,樓契都不會在買方手上;而完成整個借款、買樓流程後,樓契都會由銀行管有;此時轉按的話,樓契便會由舊按銀行手上轉往新按銀行手上。直到樓按業主供完樓,就會向銀行贖回樓契,物業便會變成「現契樓」。根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,香港有66.1%居於自置居所的家庭,已沒有按揭負擔,他們的物業,便都是現契樓。

 


現契樓的業主如果有資金需要,是可以把物業再按揭套現。如果不涉及按揭保險,按揭成數限制與非現契樓一樣,都是樓價1000萬以下最高6成,1000萬元以上最高5成;當然,借款人需要通過壓力測試。

但要留意,由於現契樓按揭必然涉及套現,在現行的按保條件下,只有樓價600萬元以下物業,才可申請按保套現,樓按成數上限為8成。估值600萬元以上的物業,便不可透過按揭保險套現。

資產審批方式申按揭
如果借款人沒有收入,可以考慮以資產審批的方式申請按揭,如果有其他資產支持,整體資產淨值高於樓按貸款額,現契樓最高的按揭成數是樓價4成。不過,如果申請人沒有其他資產,只有一層現契樓,並以資產審批方式申請按揭,一般銀行只會借出樓價25%的樓按。

要留意,如果現契樓的業主本身持有另一個未供滿的物業,在為現契樓申請樓按套現時,按揭成數上限會較上文提及的下調一成。而壓力測試的標準亦會更為嚴格。

另外要留意,物業成為現契樓,往往是業主供款多年之後的成果。此時物業的樓齡、借款人的年紀,都可能影響到按揭年期的計算。一般銀行以75年扣減人齡/樓齡計算還款年期的情況下,如果物業的樓齡高於45年,又或借款人年紀大於45歲,便無法做足30年按揭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2年11月23日

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

美國通脹或趨穩

 美國10月通脹率按年上升7.7%,雖然屬高單位數,但比市場預期的稍低,令市場憧憬美國通脹放緩,聯儲局可望提早停止加息。由數據看,以上憧憬也不算是一廂情願,美國通脹的確可能已在放緩。

如果你在網上尋找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(一般理解下的通脹率),通常被引用的是指數的按年變化,你第一個印象應該是通脹難言受控。今年1月通脹率按年升7.5%,2月是7.9%,之後長期處於8%以上,6月甚至達9%,10月才稍稍回落至7.7%。距離聯儲局的目標通脹率2%似乎有漫漫長路。如果聯儲局堅持壓抑通脹,似乎加息期仍會持續一段時間。


 

不過,如果詳細看美國CPI的指數,你可能會得出另一個結論,去年10月指數是276.6,今年10月是298,按年升幅沒錯是7.7%;但指數由今年6月起,走勢已趨平緩,10月的CPI其實只比6月的296.3上升1.1%。這種走勢如果持續,假設CPI在未來半年內微升至300,CPI的按年變幅也會在明年5月回落至3%的水平。

同一個統計,看出兩種結論:看按年變幅,今年美國的通脹的確嚴重;看按月或按季的變幅,通脹卻已收窄。聯儲局3月以來大手加息似乎開始生效,近幾個月通脹其實沒有嚴重惡化。如果情況持續,聯儲局的確有條件在明年初暫停加息。

回看基本因素,本來市場預期俄烏戰爭影響歐洲天然氣供應及烏克蘭糧食出口,會帶動全球通脹惡化。但今年歐洲似乎會是暖冬,加上當地獲得其他地區供氣,天然氣價格回落至俄烏開戰前的水平,而烏克蘭糧食也恢復出口,也有利於環球通脹回落。樂觀一點看,美國加息周期可能在明年初完結。

當然,世事多變,沒有人可預期俄烏之外,會不會突然出現其他事件推高通脤。另外,縱使美國在明年停止加息,利率大幅回落的空間也未必太大。香港市場習慣了十幾年的超低利率環境,在中短期或難再重現──樓價也失去了大漲小回的一個重要基本因素。

 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2年11月15日

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

港版次按危機一觸即發?

有報章以頭版報導,香港的新盤有大量涉及財務公司的按揭,並預言樓價調整、利率上升,可能足以引發一場危機。

報導提及,單計2020至今入伙的新盤,大概有2,000多宗由財務公司承造的按揭,此類樓按,多數在還款之初有「低息優惠」,利率一般為P減,優惠期後利率會升至P加。近期樓價調整,此類樓按的借款人難以轉按,優惠期後利率「正常化」至P加,而P也在上升。還款增加,可能令他們還款出現困難,如大批斷供出現,便可能影響市場。


 

銀行一按+財務公司二按
需做壓測  難定義為「次按」

首先需要強調的是,新盤涉及財務公司的按揭,不一定可定義為次按(Subprime Mortgage)。次按是指,信用狀況較差之借款人的物業貸款;2008年之前,美國金融機構提供此類貸款,大量根本無力負擔供款人士入市,而次按又在證券化後包裝為不同衍生工具發售,最終連鎖效應引發金融海嘯。

新盤涉及非銀行貸款機構的按揭有兩種。一種是銀行一按,加指定財務公司提供的二按。買家申請此類一按+二按的組合,整個組合要通過壓力測試;而且計算「當前按息」時,要以優惠期後的利率為準。簡單來說,即使當中二按涉及「優惠期」,理論上借款人也有足夠的還款能力,此類安排難以分類為「次按」。

比較大問題的是非銀行提供的一按;由於不需跟隨金管壓測的要求,此類一按安排批核一般較為寬鬆。如果取用貸款、樓按尚在「優惠期」(例如P-2%)時的供款佔入息比率為50%,在優惠期後,隨按息上升(侈如至P+1%),而P本身也上升,供款比例可以急升月入逾70%。

非銀行提供一按不需壓測  問題較大
以一宗500萬元樓按,還款期15年,首2年利率P-2厘,之後P+1厘的典型例子計。在2年前細P為5厘時,月還款為23,710元。如果其時的供款與入息比率為50%,即借款人月入47,421元。2年後的今天,細P升至5.375厘,優惠期完結,按息升至6.375厘;計算已償還部份本金,每月還款大概會升至32,530元,佔月入升至69%。還款壓力可說大增。

市場上新盤涉及財務公司的按揭,「二按」與「整筆一按」的比例大概五五開,實際上較高風險的「單純財務公司一按」,大概只有1,200宗。而過去2年入伙,買家又曾借取非銀行一按的,可能有部份已經較早前成功轉按,而未轉按的,借款人的初始供款比率也未必如上文例子的高。綜合而言,我們認同此類產品可能會影響少數業主的財務情況;但應該不會為樓市帶來太嚴重的負面影響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2年11月9日

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

按息升至3.5厘的沙盤推演

 市場預期年底前最優惠利率會受美息帶動再上升,「細P」可能升至5.5厘,意味新取用按息會升穿3厘。利率持續上升,預料會令市場觀望氣氛維持更長時間,但對實際上在供樓的小業主來說,暫時影響仍是有限。

執筆時市場主流估計,本周美國議息,聯邦基金利率會上調0.75厘,12月可能再上調0.5厘至0.75厘。受美息帶動,估計年底前香港的「大和細P」分別會上調至5.75厘及5.5厘水平,即較10月底上升0.375厘。一般新批按揭利率也會由目前的約2.7厘,升至約3.1厘。如明年美息持續上升,按息在明年初可能升至3.5厘。


 

按息望升,無疑令市場的觀望氣氛持續,2019至2021年,一手住宅按月平均成交約1400宗;今年9月成交量卻不足600宗,10月更不到400宗。本周美國落實加息後,預料港元最優惠利率會跟隨上調,幅度未明;但在股市下跌、全面開關無期的大環境下,按息即使輕微上調,也可能令更多準買家暫緩入市。香港的「0+3」檢疫安排,未見吸引海外遊客來港,卻見大批港人部署外遊;年底前市場上一群潛在買家離境渡假,樓市進入傳統淡季,除非一手樓出現更明顯的折讓,否則未來幾個月,一手按月成交量可能在三位數徘徊。

不過,對已經在供樓的借款人來說,按息上升對財務帶來的實際影響暫時仍然有限:以未償還樓按500萬元、還款期25年計,按息在2.7厘時,每月還款22938元;當按息升至3.1厘及3.5厘時,每月還款會升至23971元及25031元;即較現時上升4.5%及9.1%。如果一名借款人在9月底壓測放寬後,收入僅僅通過壓測成功借入500萬元,其收入應在4.7萬元水平。如按息上升至3.1厘及3.5厘時,每月還款分別會升至其月入51%及53%,比起近幾年新批按揭平均佔月入約40%,算是偏高,但也未達危險水平。

單論按息,目前最大的變數是聯儲局是否會持續堅持「壓抑通脹」的目標。美國9月的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逾8%,遠高於聯儲局的目標2%水平;理論上聯儲局需要持續加息。如果美國持續加息,港息受帶動上升,一般樓按借款人的每月供款負擔便會進一步增加,也可能打消更多準買家的入市念頭。

當然,美國物價指數近3個月的增長其實已趨向平穩,9月較6月只上升0.5%;此亦是市場上部分意見認為加息漸近盡頭的理由。美國的通脹是否開始受控,要多幾個月的數據才可明朗化,在此之前,估計市場的觀望氣氛仍會維持濃厚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2年11月1日

臨約簽署日期 如何影響按揭成數

 2月底港府撤銷辣稅、金管局放寬按揭成數及暫停按揭壓力測試的要求後,市場氣氛急速改善,3月一手市場更創下2013年一手住宅新例實施以來的新高成交紀錄。不過,不少人對撤辣存在不少誤會,可能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財政部署。 香港政府及金管局是在2月28日同一天公布撤辣措施,但要留意,兩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