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

按揭已放寬 為何反應淡靜?

 7月7日金管局放寬按揭成數、按證公司上調按揭保險適用範圍。放寬的力度不可謂不大。但三個周末下來,一、二手樓市成交量未見受措施影響而明顯增加。究竟原因何在?

回顧2019年10月及2022年2月,港府兩次調整按揭保險適用範圍,其實兩次的即時效果都欠佳。2019年10月的一手成交量約1250宗,當月放寬按揭保險(即「林鄭PLAN」),之後的11月和12月,一手成交只有700和490宗。
2022年2月,港府再放寬按保(即市場稱呼的「波叔PLAN」),當月一手成交量只有120宗,當時紀錄創8年新低,之後的3月成交亦只有約150宗,要待4月,一手成交量少回升至四位數。

可見,放寬按揭成數,並不一定帶來即時的刺激作用。2019年碰上社會運動、2022年遇上疫情,都令樓市成交量受壓。回看今年的按揭放寬,措施不限於按揭保險,而是樓價3600萬元以下的住宅物業,標準按揭成數都獲放寬。可是措施遇上美國聯儲局表明將持續加息,一時之間完全抵消了放寬按揭的影響。


 

另外,按揭成數放寬的刺激作用,可能已出現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。今次放寬按揭成數,不可以說上車客完全沒有受惠──由於樓價1500萬元以下物業都可借七成,而且因為銀行按揭成數上調,買家即使申請九成按保,所需支付的保費亦會較過去減少。但如果只聚焦在「首置客購買上車盤」(上車盤指樓價1000萬元以下物業,每年佔住宅成交宗數八成),連同按保計算,他們可獲的樓按成數上限其實沒有增加──維持在九成不變。之前兩次放寬按保,上車級的購買力可能已經釋放得七七八八。

至於樓價1000萬元至3600萬元的物業,買家可獲的按揭成數較前增加。但正如本欄早前提及,困擾換樓客的是「未賣舊居,先買新居」的話,按揭成數、壓測都受影響。舉例一名業主舊居未償還按揭400萬元,尚餘年期20年,新居目標價1200萬元,雖然現時標準按揭成數是七成,但由於他舊居未售出,在新措施下,實際按揭成數仍是50%。新居按揭只可借600萬元,25年按揭;加上未賣出舊居,月入需要逾102639元才可通過壓測要求。今次放寬按揭,未有顧及此個現實問題,難以刺激換樓需求浮現。

展望下半年,如果市場普遍判斷美國利率上升周期接近完結,而疫後經濟維持穩定增長,樓市成交量可望回升。但受制於上車級買家受惠於樓按放寬的程度有限,而換樓客的困難其實未獲處理,整體來說,放寬樓按成數的刺激作用,可能會較2019及2022年的兩次放寬按保為低。

 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23年7月24日

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

下半年按息走勢推演︰P息跟加、新批按息或升至4厘

 6月份美國暫停加息,但聯儲局預告下半年美息仍有半厘上升空間。由於近日港元拆息高企,銀行按揭息差收窄。香港可能出現「美息加多少,最優惠利率跟加多少」的局面。無論是有樓在供的小業主,抑或打算入市的準買家,都要留意有關影響。

港元最優惠利率料跟足美息上調

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由2022年3月進入上升周期,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中,當美息上升時,香港最優惠利率往往不加,即使跟加,加幅往往也不及美息。結果一年多下來,美息已上升5厘,而港元最優惠利率僅上升0.75厘。

但另一方面,反映市場資金供求的拆息近日卻抽升,全線維持在5厘以上,與樓按相關的一個月拆息,本周二報4.92厘。大致上,拆息可視為銀行(尤其是中小型銀行)的資金成本,近日的H按條件,一般為H+1.3厘,鎖息為大P減2.5厘,即3.5厘。理論上銀行提供按揭,是在做蝕本生意。此所以市場估計,如果美息在年內再上升,本地最優惠利率有跟足上調的壓力。


 

新批按息年内將升至4厘

以現時新批H按的鎖息利率3.5厘計,如果年內美息上升半厘,而港元最優惠利率跟加,新批按息會升至4厘。以500萬元貸款,還款期30年計,供款會由每月22,452元,升至23,871元。通過壓力測試的要求,會由47,316元,升至49,963元。表面看來升幅不大,但「按息仍在上升」的事實,可能令部份有意入市的準買家維持觀望態度。

息口回落吸引買樓 或要等2025年

根據聯儲局「點陣圖」(即聯儲局委員對未來美息走勢意見的圖像化結果),聯儲局一方面估計今年美息仍有半厘的上升空間,但同時預期明年美息將由高位下調1厘,之後美息會持續走低,「中長期」目標是2.5厘。

值得留意的是,由於過去一年多,美息上升5厘,而港元拆息大致跟足,而最優惠利率只上升0.75厘。美息在明年回落的話,料會出現港元拆息跟隨下調,但最優惠利率慢減的情況。假設一個月拆息由現時4.9厘水平在年內再上升半厘至5.4厘,明年跟隨美息回落至4.4厘。而最優惠利率在年內上升半厘後,明年未有跟足美息回落,只回調半厘,明年的新造樓按利率仍會在3.5厘水平,之後可望跟隨美息緩慢下跌。按息要回落至吸引資金進入樓市的時間,可能要在2025年或以後了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23年7月5日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