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

世紀好PLAN都到了轉按時機

大概在2010年前後,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部分銀行一度批出H+0.6至H+0.7厘的按揭利率,此批按揭號稱「世紀好PLAN」。部份曾以上述條件獲批按揭的客戶,曾揚言要慳到最盡,要供樓至最後一日,絕不轉會。但時移世易,即使是持有世紀好PLAN,也到了要考慮轉按的時候。

那些以H+0.7厘左右的極優惠條件批出按揭,比現時市場較優惠的H按條件,例如H+1.2,表面看來有逾半厘息差。對小業主來說,如果轉按,便意味供款利率上升,自然會傾向維持現況。在網上論壇,亦不時見部分持有此類優惠按揭的業主,因換樓而要償還既有的超優惠按揭,而大呼可惜。不過,隨拆息上升,此類世紀好PLAN的優惠漸漸喪失,對小業主來說,可能已到了要考慮與好PLAN說分手了。


原因之一,是當年批出的按揭條件,雖然以H計是平到盡,但當年批出以最優惠利率為準的鎖息上限不及近年優惠,一般只有「細P-2.5厘」。而在近一年拆逐步上升後,按揭客戶漸漸轉以鎖息供樓。以星期二,一個月拆息約2.08厘計,H+0.65厘是2.65厘,轉以當年定下的鎖息供樓,利率會是2.5厘。

相對而言,現時新批按揭一般條件為H+1.3至H+1.4厘,較優惠的鎖息為「細P-2.85」/「大P-3.1」;在現時拆息水平下,同樣會以鎖息供樓,但利率卻是2.15厘,反而較上述「世紀好PLAN」為低。

其次,2010年前後的H按產品,一般不設高息存款掛勾戶口;現時市況卻是不論H按、P按,多數銀行都有提供存款掛勾戶口,供款業主可借此進一步抵銷利息支出。加上轉按一般可獲得的現金回贈,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持有世紀好PLAN的業主,與相守多年的按揭戶口說再見。

原文再於經濟日報網站2018年6月27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

加息對高成數按揭借款人影響

本地最優惠利率暫時維持不變,但市場持續關注加息帶來的影響。在老生常談的意見之外,也不乏一些可斟酌的分析,例如以高成數按揭入市的買家,受加息影響可能更大。

值得斟酌的原因,在於有關說法不是全錯,也不是全對。香港主流按揭是浮息按揭,按息上升,不論借款人的按揭成數為何,每月供款都會上升,而全期利息支出亦會相應增加。影響每月供款及全期利息的變數包括未償還按揭本金、利率、還款年期;當中不包括按揭成數。

舉例而言,A君買入一個600萬元單位,按揭八成,即480萬元;B君買入1000萬元單位,也是借入480萬元。如果他們的按揭年期及利率一樣,加息對於他們每月供款增加的影響是一樣的,並不會因為A君的按揭成數較高,而有較大的影響。

關鍵在有沒有壓力測試
而有關說法不是全錯的主要原因,在於坊間不少高成數按揭的利率較常規銀行按揭利率為高。利率不同,帶來的影響自然有別。而在利率之外,部分高成數按揭產品的設計,亦隱藏其他風險。

其一是部分不涉銀行的高成數按揭計劃,不設壓力測試,又或標準過於寬鬆。在銀行取用的按揭,要經過壓力測試,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借款人在加息3厘的情況下,供款仍不至於超負荷。相對而言,不設壓力測試的貸款,借款人可能由此增加了借入超負荷債務的風險。

其二是部分不涉銀行的高成數按揭計劃,設有前期供款優惠的安排。例如供款首兩年利率貼近銀行利率,其後恢復正常,至P或P+。本來合約寫明,可說童叟無欺。但前期供款優惠加上不設壓力測試的設計,可能令買家嚴重低估「優惠完結」加上「市場按息回升」對自己供款的雙重影響。

近幾年樓價上升,當初借入高息高成數按揭的買家,在樓價升值後,一般可透過轉按至銀行,以減省利息支出;同時規避加息風險。但對於尚未置業,又有意透過類似計劃入市的準買家便要留意,未來樓價升幅如放緩,要以轉按節省利息的難度便會大幅增加,要有較長時間捱貴息的心理及財政準備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6月26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

聯儲局「點陣圖」 業主可參考

6月份聯儲局進行今輪加息周期第7次加息,香港銀行暫時未有跟隨。不過,隨港元拆息上升,市場一般估計香港最優惠利率將在下半年正式進入上升階段。一次半次的加息,對本地樓市未必會有太大的影響,值得關心的是較長時間的利率走勢。對中長期利率走勢,其中一個參考資料,便是聯儲局的「點陣圖」(見圖)。

港元與美元掛鈎,原則上港元利率要跟隨美元方向,否則在美息高於港息的情況下,會觸發套戥交易,投資者會沽港元、買美元。過去7次美息上調而本地最優惠利率、存款利率大致不變,原因之一是美息下跌周期,港息也未有跟足。但由種種迹象,包括近期港元滙價貼近弱方保證、銀行開始上調存款利率等,可以預期往後港元最優惠利率再難堅持不跟加。大致上,中長綫本地最優惠利率走向要看美元,美息由聯儲局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(FOMC)決定,而每三個月公報一次的利率點陣圖,便是反映17個委員會成員對未來幾年聯邦基金利率中值的預期。

點陣圖名字好像很學術,其實只是將每一位委員的預期以圖象列出。圖象除了可以看出,委員估計未來利率走勢的平均估算,也可看到「最鷹」、「最鴿」(對於利率政策來說,鷹派指主張更快更密的加息政策,鴿派便是主張審慎加息者)的預期。


圖象看鷹鴿 預示加息幅度
綜合來說,最新的點陣圖顯示,今年會再加息2次,至2020年聯邦基金利率大概會比現時上升1.5厘;而較長期利率大概比現時高1厘。當然,要留意點陣圖反映的是委員最近的預期,而不是一個政策承諾。只要市場出現變化,委員的估計也會隨之變化(而市場是一定會變化的)。回看2015年時的點陣圖,當年委員會對2017年聯邦基金利率的中值預期大概是3厘,而現實中,現時的美息是1.75至2厘,現實中的美息比3年前的預期低逾1厘。

看到這裏,讀者可能會發出「噓」一聲,認為點陣圖「即係無用」。問題是市場也找不到更可靠的參考資料了。而「目前而言」,可以說聯儲局大致上估計2年後聯邦基金利率會較現時上升1.5厘。而參考目前港美息差,往後本地最優惠利率大致上對美息會亦步亦趨。小業主思考未來按息走勢時,仍不妨參考聯儲局點陣圖此個較為客觀的工具。
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2018年6月23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20日 星期三

小業主要如何應對加息周期

美國持續加息,香港最優惠利率上調也只是時間問題。面對大環境改變,需要償還按揭貸款的小業主,又應該如何部署?例如,應該考慮減債或加快償還按揭欠款嗎?

市場利率上升,所謂天要落雨,不是個人可控。但在考慮任何部署前,倒不如看看雨勢有多大;畢竟,面對濛濛細雨,與黑色暴雨,理應有完全不一樣的應對方式。

參考聯儲局的點陣圖,今年會再加息2次,至2020年,聯邦基金利率大概會比現時上升1.5厘;而較長期利率大概比現時高1厘。簡言之,如果聯儲局諸君對後市的預測與現實大致相符,美息可能會再上調共6次,然後有機會稍為下調。


換言之,未來2年就算本地最優惠利率跟足美息走勢,2、3年後的按息,大概會在3.75厘水平。此程度的加息,是和風細雨抑或是黑色暴雨,不同人會有不同的主觀感受;但相對於90年代曾經高見逾十厘的按息,對樓市的壓力預料會低得多。

未來2年 最優惠利率或上升1.5厘
不過,預期利率升幅不大是一回事,按息上升,供款始終會增加,對小業主來說,又是否應該進行任何部署,加以應對?

在此,小業主要問的是,所謂「應對」,目的是什麼?按息上升,直接的影響是每期供款上升。如果小業主真的很在乎每期供款上升,理論可以要求原有銀行/以轉按的方式,延長還款期;又或進行部分還款,都可以令每期供款減少。

以欠款200萬元,尚餘還款期20年,按息2.15厘為例,月供約10,260。如果按息上升一厘而還款期不變,每月供款會上升至11,242元。如果要在加息一厘後維持供款不變,可以選擇部份還款,在償還20萬元後,每月供款可回落至接近原有水平。相對而言,如果借款人以轉按方式,維持原有按揭金額,只要將還款期延長至22至23年,每月供款亦可回落至未加息前水平。當然,轉按獲得的現金回贈,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抵銷因加息而上升的利息支出。

展望未來兩年,潛在的加息幅度未必太大,估計不會有太多小業主會考慮以部分還款方式減少每月供款。但如果在最優惠利率上調後,銀行現有的按揭優惠未有大幅縮減,估計會有更多的小業主,會透過衡常轉按的方式,應對加息影響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8年6月20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

中長期息口走勢與樓市

美國聯儲局再上調聯邦基金利率,本地市場關心的是香港最優惠利率是否跟隨?或者是何時跟隨?目前主流觀點是聯儲局於9月和12月會各加息一次,每次四分一厘;而香港最優惠利率全年可能上升半厘。半厘的加息幅度,大概不會對樓市產生重大壓力。要關心的,反而是更長遠的利率走勢。

其中一個較權威的參考指標是聯儲局的點陣圖,圖像顯示多數成員認為年底聯邦基金利率較現時上升半厘、至2020年底會較現時高1.5厘,但長線而言,美息應在3厘左右,較現時高約1厘。


當然,所謂點陣圖,不過是現時聯儲局有份投票成員的當前意向;萬一美國經濟增長比預期更好、失業率下跌、通脹上升,未來美息實際加幅可以超過眾人的估計。但暫時而言,可以說,美息上升周期大致會持續至2020年,潛在升幅1.5厘。

未來兩年最優惠利率潛在升幅1.5厘
一般估計,往後本地最優惠利率有較大機會追隨美息上升。兩年後最優惠利率上升至6.5厘至6.75厘水平,應是合理的預期;大致上,兩年後,一般按揭利率便會由目前的2.15厘水平,上調至3.65厘水平。以25年還款期計,每100萬元貸款,月供會由現時的4312元,上升至5087元,升幅18%。由於有壓力測試機制,此水平的供款增幅,未至於對業主帶來太沉重的負擔(以一個今年收入剛剛好通過壓力測試借入按揭的業主為例,如還款期為25年,即使其收入兩年間未有增加,兩年後共加息1.5厘,供款佔月入比例大概會在51%左右)。

另一個我們不認為如此升幅會帶來重大壓力的原因是實際利率,近月消費物價指數約2%,對比於按揭利率2.15厘,貼近零息,此是大量資金追捧房地產的原因之一。展望未來,就算通脹維持在2%水平,而兩年後按息處於3.65厘,扣除通脹的按揭實際利率是1.65厘,參考過去多年數據,此水平的實際按息似乎不足以把資金自樓市吸走。

當然,大數據是一回事,個別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又是另一回事。在參考市場數據外,小業主更應該審視自己的情況,再作出入市或借貸的決定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6月19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

自住樓價升 非紙上富貴

樓價上升,但不少只持有一個自住物業的業主會認為,如果不賣出自己的單位,樓價升多少,也只是紙上富貴。此個有時看似謙虛的說法,其實欠缺理財思維。自住物業價格上升,絕對有重大影響。

表面看,如果物業是自住,又不擬出售,市值多少與業主的關係不大。但資產價格上升,業主使用資產自由度亦會增加,賣樓套現固然是一個選項。即使是繼續持有物業,資產升值亦會令有現金周轉需要的業主,有更多更好的選擇。

最簡單的方式是透過轉按、加按套現。按揭貸款利率遠較一般私人貸款、信用卡貸款為低;透過轉按,可以套取大額、低利息成本的資金作其他用途。以3年前購入一個400萬元上車盤為例,當時如借用6成按揭,25年還款,借款額為240萬元,3年下來,未償還按揭餘額大概216萬元。


現時保守估計,物業已升值至500萬元。如轉按借用6成按揭,借貸額可達300萬元,在償還舊有按揭貸款後,套現約逾80萬元,可作為投資的資金。以成本角度計,按揭貸款利率2厘多,只要找到投資項目,回報高於按息,理財上便大有可為。(此處尚未計算一般銀行都有提供現金回贈,帶來的附加好處)

當然,世上無必賺的投資,今時今日,要找股息高於2厘多的股票似乎不難;但誰也無法保證好日子長期持續;以轉按套現投資,投資者需自行衡量相關風險。萬一投資失利,例如購入的資產價格下跌,整體上便會令負債大幅增加。

此外,轉按套現等於增加欠債,假設借300萬元,新按還款期與舊按剩餘年期一致,每月供款會由約10,000元升至約14,000元,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每月的現金流動。雖然說在現行壓力測試要求下,借款人應該不會借入超出自己負荷能力的樓債;但落實到具體情況,每月還款增加,是否應付得來,也需要借款人自行計算。

最後,我們不是主張樓價升值,業主就應該加按套現。但正如負資產帶來的不止是心理影響,當樓價上升時,意義並不止是紙上富貴,反而會為業主的財務安排,帶來實質、而且往往是有利的變化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8年6月13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

一手空置稅對樓市影響微

政府放風,將推出一手住宅空置稅,民間反應預料正面;但對遏抑樓價,甚至加快房屋供應,可能無甚影響。

根據官方數據,已成現樓但未賣出的一手新盤,存量達9000伙,大約相當於每年私人住宅供應量的一半。線性思維推論:推出空置稅,增加了發展商的持貨成本,加大了他們加快推貨的誘因。如果發展商不再囤積居奇,準買家買樓應該較前容易,樓價亦可望在增加供應後壓低。

相信此是不少人的想法,大部分市民希望增加房屋供應;而且往往認定發展商囤貨。政府推出針對發展商的空置稅,在迎合民意之餘,也不怕被指官商勾結,反而可以營造「敢挑戰既得利益者」的形象,甚至有利於現時進行的土地供應大辯論,可說一舉多得。
不過,實際情況恐怕遠比一般人想像更為複雜。首先是空置單位的數量及組成。政府在回應立法會提問時曾承認,9000個空置單位之說,包括了已落成,未有出售,但轉作服務式住宅等其他用途的單位


9000「未售出新盤」計算誇
市場統計,扣除用作出租的服務式住宅等,實際上已落成但空置的貨尾大概只有4000多個,而且大部分為近一年落成。而剛取得滿意紙的項目,發展商會忙於交樓、執漏,又要等待小業主收樓和裝修,往往會入伙後一段時間才推出現樓貨尾,反映發展商囤貨情況難說嚴重。或者有人會說,就算只是4000伙,也相當於每年新盤供應量的五分一,如果空置稅令發展商加快推售現樓,總算是有效增加供應。

可是,綜合現時的消息,新盤空置稅似乎會以額外差餉方式徵收。但業內已有計算,目前差餉是應課租值的5%,以現時租金回報率約3厘計,一年差餉等於樓價1.5%。就算新盤空置稅徵收額是一般差餉的2、3倍,對比於近年樓價升幅,仍是微不足道。發展商支付樓價數個百分點的支出,只要未來可以更高價售出單位,仍是除笨有精。

更大的問題是,徵收新盤空置稅,不論稅率為何,只要整體上供應不足的情況未變,都不能避免發展商在出售單位時把成本轉嫁予買家。所謂「加稅令發展商加快推盤」的良好意願,恐怕難以成真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6月12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

最優惠利率或將回升


下周美國議息,市場估計聯儲局將進一步上調聯邦基金利率;本地銀行有機會跟隨上調最優惠利率。不過在現時的市場環境下,利率上調恐怕不會為樓市帶來什麼壓力。相反,「加息後樓價持續上升」,可能引發部分觀望中的準買家入市。

以線性推論,利率上調,借款人的每月供款負擔增加、每月還款中的還本比例下跌,還息比例上升;似乎不利樓市。但現實中,按揭利率早已上升多時,而期間樓價反覆上升。

在計算上,其實本月最優惠利率上調與否,其實無關宏旨---近年本地按揭,十之八九是以銀行同業拆息為準的H按,而拆息早以連續上升多年。對多數按揭借款人來說,按揭供款早已回升多時。現時最優惠利率上升,對大部分供樓業主當然也有影響P按供樓的業主供款增加,而以H按供款的業主,如果供款利率已觸及「鎖息上限」,最優惠利率上升,往後供款也會增加。不過,整體上,似乎欠缺理由認為「因拆息上升而增加供款不會影響樓市」,而一定要「最優惠利率上升的供款增加才會影響樓市」。


最優惠利率上升或有較大心理影響

當然,在心理上,最優惠利率上升帶來的影響可能會較拆息上升為大。拆息每天波動,除非突然大上大落,否則不會引來傳媒報導。而在經濟增長情況下,拆息上溫和回升,亦不會為供樓業主帶來重大影響。但最優惠利率變動的象徵意義卻較大:持續近10年不變的最優惠利率回升,一定會有廣泛報導,亦喻示低息期正式完結。

不過,「最優惠利率可能上升」已討論幾年,市場早已消化息口上升的影響。近日一手熱賣、二手破頂頻頻,最優惠利率即使隨美息上調,恐怕亦不會為樓市帶來明顯調整壓力。

反而要留意的是,如果最優惠利率上升後,樓價真的未見調整,持續在高位運行;反而可能催使部分一直因加息消息而觀望的準買家作出「高追」的入市決定。

原文刊於iMoney 2018年6月9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6日 星期三

樓按優惠看加息

市場預料下周美息將上調,但對於本地最優惠利率是否跟隨,仍是莫衷一是。而在最優惠利率可望上調之前,部分本地銀行開始調整按揭條件,包括H按的鎖息上限上調,以至下調現金回贈。隨按息上調,香港業主習慣多年的樓按優惠,是否行將消失?

據報個別銀行近日調整新批樓按條件,包括將H按的鎖息上限調整。由之前的P(5.25厘)減3.1,改為P減3。以近日一個月拆息約1厘,新批按揭條件H+1.4厘計,利息為2.4厘。在舊有鎖息機制下,按息原為2.15厘,在新條件下,按息便升至2.25厘。

此外,早前有多家銀行上調樓按現金回贈比率,至貸款額1.9%水平,近日卻有銀行將回贈大幅下調至1%以下。究竟是否臨近加息,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?未來按揭條件又會否越來越辣?

單純以按息而言,在聯繫匯率制度下,港息方向大致上要跟隨美息,在美國加息周期;香港按揭利率上升,大概是無可避免。但近日部分銀行上調H按的鎖息,以及下調回贈,與其說是「因為即將加最優惠利率」;更接近現實的原因可能是:「遲遲都未加最優惠利率」。

本月最優惠利率是否上調仍存變數
現時市場上大部分新批按揭,都是以拆息為準(近幾個月「定息按揭」盛行,但一般定息期只1年,其後恢復以拆息計算,可說是H按變種)。拆息近年輾轉上升,而最優惠利率不變,大量H按已轉以「鎖息上限」供樓,結果是銀行賺取的息差減少。因此,部分銀行上調新批按揭的鎖息機制,其實是最優惠利率遲遲不加的結果:為了保持息差,惟有調整新批按揭條件。或者可以說,那其實是「暫時不做按揭」的訊號——至於「暫時」,指的是等待息差改善,亦即是最優惠利率回升。

但要留意,不同銀行的利息成本不同,其他銀行可能仍可接受現時的按息息差,因而不介意維持既有的H按鎖息、現金回贈水平。由此引發的下一輪博奕亦值得留意:理論上現時的「最優惠利率」是各家銀行自己決定的。但現實中,對銀行來說,如果自己加最優惠利率,而同業決定維持,那些以P為準的貸款利率便會「高人一等」,等同趕客。安全一點的策略,是等待業內領頭羊先加。不過,萬一領頭羊認為再收窄一點的息差都可接受,便可能不會緊跟美國步伐加息。

因此之故,本月最優惠利率是否上調,仍不是十分明朗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8年6月6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6月5日 星期二

當傳統智慧落空

如無意外,下周美息將再上調;而在本地拆息與最優惠利率息差收窄、銀行體系結餘減少的情況下,預料本地最優惠利率亦會有較大機會上調。不知為何,坊間部分觀點認為加息後樓價將回調,甚至視之為「傳統智慧」。不過,此一觀點的論據並不充實。更嚴重的問題是,如果加息後樓價未見回調,之前因加息而觀望的購買力,可能催使新一輪升市。

加息不利樓市的觀點,建基於一個事實: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,按息上升會令每月還款增加。按揭借款人的負擔增加,因此加息被視為不利樓市。問題是,此種想法太想當然。

H按利率上升多年
回顧歷史,自聯繫滙率以來,既有加息後樓價下跌的時候,也有加息後樓價上升的日子。1997至2002年,樓價持續回落,但那幾年也是按揭利率下調的年份。2003年之後,按息曾出現上升和下跌,而大致上樓價反覆上升。以近年主導按揭市場的拆息按揭(H按)計,2010年之後,按息已反覆上升逾1厘,而期間樓價一直上升。

也許,一般人心目中的加息,指的是最優惠利率上升,彷彿拆息上升不是正式的加息;要等最優惠利率上升,才會觸發樓價回調。有趣的是,雖然以上立論無理(拆息上升幾年,一定程度上,大部分按揭借款人負擔已反覆上升),但似乎有一定市場。不少有入市條件的準買家,可能基於加息樓價跌的預期,而維持觀望。

如果樓價在加息後真的回落,此批買家較可能自我感覺良好,認為自己眼光獨到。而既然加息一次(以最優惠利率為準)後樓價回落,而往後利率看升,自然應該繼續觀望;相反,如果在等待加息多年後,樓價卻未見明顯回落,此批觀望人士或會承認看錯市,不再觀望,反而催使更多購買力入市。

綜合目前各方面因素,最優惠利率上調後樓價維持高企,是高機率事件。當然,人並非是全然理性的經濟人。如加息後樓價仍上升(一如過去幾年),仍會有部分人堅持立場,尋找加息以外,另一個不利樓市的因素,繼續觀望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6月5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撤辣刺激作用消退?

 周末一手成交回落,有外資大行發表報告認為,撤辣的刺激作用消退,並預期樓價仍然受壓。一手成交量的確有所回落,但撤辣帶來的,應該不止是一時的刺激。今年一手住宅的成交量仍可望挑戰新例以來新高水平。 說撤辣的刺激作用減弱,是一個公平但容易引起誤判的評估。說「公平」,因為無論由按月或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