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

利率仍是後市關鍵---利率與租金回報的互動關係


樓市是否偏高,在香港是一個永遠討論不完的話題。近期個別屋苑住宅租金有放緩迹象,如果趨勢持續,未必可以支持樓價持續高企。
附圖是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繪製的住宅樓價及租金指數,數字由1983年開始,以1999年為100.簡單來說,由1993至1996年底,租金升幅是高於樓價的,但在1997年初,樓價急升,升幅拋離租金,後來樓價在97年10月回落。
1998至2003年,樓價跌幅大於租金:情況在2004年改變,租金及樓價指數在2004至2008年中,走勢大致同步。如果我們掩蓋2009年 之後的數據,可能會得出一個結論:「合理的情況下,樓價及租金應是同步發展的」。當樓價指數大幅拋離租金升幅,例如1997年初時,樓價便有調整壓力。
2009年後,樓價升幅拋離租金
有趣的是2009年中之後,住宅租金樓價一起上升,但升幅並不同步,樓價拋離租金,情況類似1997年,而且此一趨勢已持續數年。再參考差餉物業估 價署統計的住宅回報率,以乙類住宅(實用面積40至70平方米)而言,1997年回報率為3.7%,2012年底為3.1%。可以說現時一般住宅租值較 97年高峰期還有不如。
如果以「樓價升幅偏離租金升幅」為判斷標準,現時樓價似乎已偏離基本因素。
當然,一個走勢圖不能反映一個整全的畫面。有另外一個基本因素導致樓價拋離租金:金融海嘯以來的低息預期。
附表為1997年中及2012年底的港元活期存款利率、按揭利率及住宅租金回報率數字。單以租金回報率計,現時購買單位收租,似乎比1997年更不划算。但考慮到利率因素,故事便完全不同。
1997年時,將現金存入銀行,活期存款利率為4.75%,即利息收入較以現金購入單位出租的租金收入為高。現時故事卻完全相反。
低息預期令市場接受低租金回報
如果以按揭入市,1997年時,新造按息高於住宅租金回報。即使以7成按揭,25年期,單以利息支出計算,亦較同類單位一年租金支出為多。同樣地,現時同類單位7成按揭,甚至是9成按揭的一年利息支出,仍較一年租金支出為低。
綜合來說,近2年樓價指數升幅遠高於租金指數,而未有觸發樓價回落,基本原因是利率偏低,以及市場預期按息會持續偏低。極低的存款利率迫使資金尋找 出路,偏低的按揭利率,令置業人士的持貨成本維持低水平。更重要的,是投資者相信低息期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,願意在樓價偏高的情況下入市,賺取偏低的租金 回報。
反過來,也可以說,如果利率回升,現時樓價偏高的現象將難以持續。至於「臨界位」,如果回報率不變,可能會在加息2.25厘之後。
以7成按揭,25年期供款計,如按息為4.5厘(較現時高2.25厘)時,首年按息支出便會與現時同類單位租值持平。此可能是觸發樓價調整的一個臨界點。(參考表二)
特首發表施政報告後,市場反應是地產股股價反彈,業主封盤。政府既然不可能在數年內增加住宅供應,能夠左右後市的決定因素,仍然是利率。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,美息走向,將決定香港樓市繼續高位運行,抑或觸頂回落。

展望未來,美息或於2015年回升,屆時偏低的租金回報是否足以支持樓價在高位運行,值得深思。



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3年1月23日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