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

QE3迫使用家入市


美國聯儲局早前推出萬眾期待的第三輪量化寬鬆(QE3),未來每月聯儲局會購入400億美元的按揭擔保債券,具體效果等於每月令銀行體系有400億美元資金鬆綁;聯儲局亦表示,低息政策會持續至2015年中。

是次美國推出QE3,以「熱錢流入量」為標準,對亞洲的影響未必如QE12般大。QE12008年底推出,QE2201011月。當時的大環境是歐美經濟不景,但亞洲經濟仍持續增長,美國量化寬鬆,多出來的流動資金大量投入亞洲,留在美國的比例反而較低。對香港來說,具體的影響是資金氾濫,拆息被壓低。
今次的大環境有點不同,中國出入口數字轉弱,增長放緩,相反美國經濟有好轉跡象;QE3未必再觸發大量資金湧入亞洲。

但以「刺激本地買家入市意欲」來說,QE3的效果不容低估。眾多分析都指出,2008年金融海嘯後樓價先跌後急升,原因在於量化寬鬆,資金氾濫,迫使手持現金的投資者入市。上述觀點完全正確,而且已經深入民心,可說大眾已被洗腦,認定QE會導致樓價上升。

資金流入規模或不如QE12

回顧QE12008年底聯儲局公布量寬後,香港的樓市成交並未即時好轉,要待20094月後,土地註冊處的成交宗數才突破1萬宗水平,之後隨農曆年的季節性影響。換言之,QE1推出時,市場並未完全了解措施對本地樓價的影響。之後每月的註冊量大致維持在一萬宗以上水平。除了本地資金被迫入市,也包括大量國內資金流入香港,在一手市場,物業代理估計有34成買家來自國內。直至20116月,金管局大幅收緊按揭指引後,成交量才回落---但樓價仍然上升。

我們估計,QE3的推出,加上利率維持偏低至2015年,會吸引大批仍在觀望的本地用家入市。QE3推出後,雖然金管局即時再收緊按揭指引,但措施主要針對持有多於一個物業的投資者、非本地收入的按揭申請人;至於用家,包括樓換樓人士不受影響。在銀行體系風險管理的角度看,金管局的措施十分合理;但我們卻擔心,在「QE推、樓價升」此一信念已深入民心的今天,最終會吸引大量當了塘邊鶴入市。

留意中國動向

未來樓市走向要看大環境,除了美國持續量寬之外,中國因素同樣重要。眾多跡象顯示中國增長放緩、出口下跌;但市場亦盛傳中國亦可能推出刺激經濟措施,如果是類似2008年底的「四萬億」救市,可以預期有相當規模的內地資金會流入香港。

低息環境持續、如加上內地熱錢湧入,香港樓價可能再出現一輪急升。至於在現時風高浪急情況下入市的用家會否接火棒,有待觀察。

原文刊於iMoney 2012年9月29日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