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

按息在2015年前一定不升?

看好樓市的分析之中,其中一個主要論點,是按息將維持低企,起碼至2015年。但我們認為,現階段按息上升的機會,比按息下跌為高。

認為按息將維持低企,原因是香港實行聯繫匯率,美國聯儲局既然表明低息政策維持至2015年,港元利率要跟隨美元,在此之前亦無上升空間。個別分析甚至認為,由於本地按揭市場取用額下跌,在需求減少的情況下,按息甚至有可能進一步下調。

上述分析不能說沒有道理,但卻太理論化。首先,我們討論的是按揭利率,而不是拆息或最優惠利率,港元按揭利率升跌(指P減或H加的幅度),與美國聯邦利率沒有直接關係。其次要討論「需求減少,價格下跌」的理論,在現實中,是否真如教科書內容般出現。

需求(按揭取用金額)減少,如果供應(貨幣供應)不變,價格(按息)應該下跌;但情況只會在完美市場出現,而現實往往並不完美。截至7月,M3貨幣供應比去年同期上升約5%,而同期整體貸款增長為4.1%,理論上,整體貸款利率應該下跌。

按揭貸款方面,由於金管局的按揭指引收緊600萬元以上物業、物業非自用或非本地收入人士的按揭成數,一般估計2012年按揭取用額只有1800億元左右,較2011年的2278億,下跌約2成。在此情況下,銀行為了爭取生意,似乎應該減息。

需求減少 價格未必跌

在討論按息走勢前,我們先參考信用卡市場的利率,大家會發現:信用卡市場出現了「貸款額縮減,利息卻上升」的現象。表面看,2012年第一、二季度,信用卡「應收帳總額」按年分別上升14.2%及13.5%,最新的季度數字達987億元,信用卡業務的增長似乎十分不俗。

但漂亮的是付款帳(payment gateway)總額 。絕大多數港人的信用卡簽帳還款紀律良好,每月繳清簽帳額,銀行基本上不能由此類客戶賺取費用收入。真正令銀行賺錢的是以信用卡透支,或長期支付最低還款 額的用戶。2009年第四季,信用卡轉期帳款(客戶以信用卡借取的金額)為210.7億元,轉期比率 (revolver rate)為28%(轉期帳款佔當時信用卡應收帳總額752億元的28%)。至2012年第二季,信用卡季度應收帳總額反覆上升至987億元,但轉期帳款 減至192億元,轉期比率為19.5%。簡單來說,客戶以信用卡借款的整體額度縮減了。而銀行的應對方式,不是減息,而是加息。其中一家大銀行的信用卡於 7月起將購物簽帳實際年利率,由31.86%上調至34.46%,現金貸款息率由33.07%升至35.61%。此並不是單一例子,部分銀行的信用卡利率 已升至37%。

銀行在信用卡貸款業務縮減時沒有減息,反而上調利率,原因在於香港的信用卡市場基本上是一個寡頭市場,由幾個主要參與者決定價格(利率),競爭並不充分。 銀行在市場需求縮減時,便以加息的手法保住盈利,而不是以降價去爭取市佔率。整個取態類似某條行車流量下跌卻加價的隧道。

按市貸款減 寡頭加息擴息差

說回按揭市場,本質上與信用卡市場無大分別,幾家大銀行已佔市場6成份額;加上金管局設定的參考按息,已為按息設立下限,今年按揭取用金額下跌,銀行上調按息保住盈利的可能性,較下調按息以爭取市佔率為高。

當然,說按息可能上升,不代表我們預期按息將大幅上調。信用卡是消費性的信貸,說得坦白一點,「碌爆卡」要捱貴息,甚至因此破產,也難引起他人同情。極端一點,只要銀行不觸犯放債人條例訂明的上限(年息60厘),信用卡利率仍有大幅上調的空間。

相對來說,按揭涉及民生,按息上升,一眾小業主勢將叫苦連天,卻容易惹來議員、輿論批評;而且,現實中有訂價權的大銀行近年壓低按息,其實有壓榨中小型銀 行盈利空間的戰略作用。因此,我們估計,一旦按息回升,將是溫和、平緩的調整。對看好樓市人士來說,要留意的是,不要單純因為聯儲局說美息在2015年前 不上升,就以為本地按息一定維持不變。
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2年19月6日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