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由風險管理看居屋定價


在曾蔭權時代,我們曾多次撰文批評港府的房屋土地政策,直到現時為止,我們也認為曾政府對樓市欠作為,是現時樓價飛升的一大原因。但有彈有讚,我們認為曾蔭權對樓市的部分政策/建議,是值得支持的。此類值得支持的少數建議之中,包括曾蔭權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,居屋定價應與買家購買力,而不是與私人市場掛勾。可惜的是,此一建議似乎已人去政息,房委會堅持既有的定價標準。

面對私人住宅樓價上升,不少民意代表本能式的反應是要求政府復建居屋、增加居屋供應。但似乎沒有人在問,如果居屋可以控制私樓樓價升勢,回歸前有持續的居屋供應,樓價在9697年大幅上升的情況便不應出現。居屋不能抑制私樓市場價格,原因在於居屋的定價不是與興建成本或申請人購買力掛勾,而是跟隨私樓,只是首次出售時會有折扣。簡單來說,居屋價格隨著私樓價格上升而水漲船高,而沒有遏抑私樓價格的效果。

居屋與私樓定價  從未遏抑樓價升幅

或者有人會說,要求增加居屋供應,目的不在控制私樓樓價,而是令中低收入人士,有一個較相宜的置業選擇。但以風險管理的角度看,居屋定價與私樓掛勾,再售予低收入人士,仍是極不適當。居屋定價跟隨私樓,在樓市趨升時,意味居屋按揭貸款額亦節節上升。合資格購買居屋的家庭,本身的收入已是中間偏低的住戶,承擔樓價波動風險的能力較中高收入家庭為低。當樓價持續上升,迫得政府增加居屋供應時,意味樓價亦接近見頂;此時合資格購買居屋的家庭,極可能是以「計到盡」的方式入市。一旦按息上升,便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財政。一旦業主失業,拖欠按揭供款的可能性便上升。

壞帳風險由小業主及房委會承擔

當然,現時房委會對於居屋按揭是有擔保的,理論上,即使有大批一手居屋業主斷供,也會不令銀行出現壞帳。但風險便轉由借款人(高價入市的居屋小業主)及擔保人(公營的房委會)負責。綜合而言,以風險管理角度看,居屋定價與私樓掛勾,其實會增加小業主的財務風險。

要改變此種「樓價高時多供應居屋,鼓勵中低收入家庭高位入市」的荒謬現象,將居屋定價改與建築成本或合資格家庭負擔能力掛勾,應該是一個合理的出路。早前房委會通過維持居屋餘貨的定價標準,理由是同一屋苑的其他單位已沿用舊制多時,貨尾不宜改變規則。但在貨尾之外,房委會未來將有新一批居屋供應,我們希望當局能認真考慮,曾蔭權末代施政報告的建議:將居屋定價與私人住宅脫勾。只有如此,居屋方可有效發揮令市民安居樂業的作用。


 原文刊於iMoney 2012年10月20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