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貸款市場生態失衡


市場上有意見認為,今年的住宅按揭取用數字回落,銀行按揭戰可能轉趨激烈,按息可能下跌。早前我們指出,情況 未必如此「理想」;信用卡的轉期貸款金額及比率近年持續下跌,但利率卻持續上升;在類似的寡頭定價機制下,按揭利率同樣有上升的可能。事實上,信用卡貸款 與按揭市場的互動,遠較一般人意識的更深遠。

我們曾提及,信用卡「應收帳總額」持續有可觀增長,2012年第二季增長率達13.5%,季度數字達987億元。但此數字對銀行來說是「好睇唔好食」;不 計向商戶收取的手續費,真正可為銀行帶來利潤的是「轉期帳款」,2012年第二季為192億元,轉期比率為19.5%;即市場上每100元的簽帳,只有 19.5元未清償款項,成為「信用卡借款」,需支付利息。

在10年前,「轉期比率」曾高逾50%,即市場上每100元的簽帳額,有逾50元不會在到期日時清償;直至2003年中,比率才逐步回落。信用卡轉期比率 下跌,有眾多原因,其一是經濟好轉,市民以信用卡借款渡日、債冚債的需要少了;其次是一般人的理財觀念改善,大部分人明白不應該以信用卡借款消費。而另一 個更大的原因,是市場上出現了大量財務公司,提供私人貸款的利率較信用卡貸款相宜,大量信用卡欠款較多的借款人,紛紛透過類似的產品償還信用卡貸款,以減 少利息支出。

由於轉期比率持續下跌,銀行要維持利潤,即使信用卡貸款的拖欠比率、撇帳率持續下跌,銀行仍然上調信用卡利率。事實上,在銀行利率協議取消後,信用卡貸款是本地少數利率不跌反升的貸款產品。

1997年,一般按揭的利率約10厘,信用卡貸款利率約19.5厘,息差9.5厘。現時新造按揭利率約2.2厘,信用卡利率約35厘,息差33厘左右,較1997年擴闊逾3倍。信用卡利率與其他貸款的息差擴闊,其實已改變了貸款市場的應有平衡。

現時按揭利率極低,而信用卡利率不斷高企,客觀上令人有樓按「抵借」的感覺,直接增加了按揭需求,亦令市民有入市的誘因。其次是樓按息低,對其他貸款有排 擠現象,即近年有財務公司鼓勵業主,以物業抵押加按套現,去償還信用卡欠款及私貸。由於私貸的還款期短,而按揭年期長,只要樓價不跌,樓按便有水位吸納高 息消費性貸款,並製造了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,只要有樓在手,隨時加按都冇問題!

同類情況在美國曾經出現:當樓價上升時,業主便透過加按,應付消費。此種情況一旦成為習慣,便等於在市場上埋下計時炸彈:業主先以貸款作消費,然後透過加按償還貸款,借款槓桿不斷放大,直至超逾負擔極限。一旦樓價回落,業主無法以債養債,便唯有破產。

以物業加按套現,應付消費開支的情況現時在香港未算普遍,但趨勢似乎在形成中。銀行受制於金管局,對有套現加按的批核較為嚴謹;但不少不受金管局監管的財 務公司,近年紛紛以「二按」為名,鼓勵業主以物業貸款償還卡數。在現時按揭低息環境下,此類安排的確對業主有利,但變相卻鼓勵了業主多借。未來按息一旦回 升,此類以物業貸款應付卡數的業主,未必可負擔二按急增的利息支出。如果有關業主因此而負擔不了二按供款,業主對一按的償還能力,亦勢必受到影響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2年10月20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