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

問題不是按息

9月多家銀行再度上調新造按揭利率後,現時一般新造樓宇按揭,利率已由去年底的不足一厘,上升至目前的約2.5厘水平。不少分析認為,銀行上調按息,是近期成交回軟的原因;筆者對上述意見一直有保留。按息上調對樓市自然有負面影響,如果利率持續上調,樓市成交量可望再回落。但與按息比較,當局收緊按揭成數,其實有更大殺傷力。

新造按息上升,同一數額借款,每月供款增加、每月供款中的利息比例上升、月入不變的話,更多準買家不能通過壓力測試;此些都是事實。問題是,現時說的按息,僅是2.5厘水平;此按息大致與2003年樓價由谷底回升時的水平接近。而且現時市場仍普遍預期未來一兩年會仍會有較明顯的通脹,在此背景下,2.5厘的息率仍是偏低,對樓市的影響理應不會太大。

2011年真正令樓市回軟的原因,是當局限制按揭成數,600萬元以上物業已不可由正常方式借用7成按揭。更大的影響來金管局自對「非自住物業」、「多重按揭」的限制及警示。由於正面按揭資料庫的推出,基本上令銀行對按揭申請人持有多少個未供滿按揭的物業一目了然。而所不願意披露按揭資料的按揭申請,銀行需按限制再下調一成貸款額,並上調一厘按息。筆者認為,以上收緊按揭成數的措施,才是近期成交回軟的主要內部因素;加上債務危機此一外部因素,促成樓市見頂回調。

筆者認為置業人士要考慮的是:上升收緊物業按揭的措施,特別是針對非自用按揭一項,有可能長期化。在信貸資料庫不包括正面按揭資料的時代,不少香港人以「自住一間、收租一兩間」的方式置業投資;但未來同一套勢難以執行。

雖然市場認為,有關措施推出是為了壓抑炒風;意味一旦樓市轉向,沒有需要再壓抑炒風時,措施可能收回。但金管局推出有關措施時,開宗明義是為了減少信貸風險,而針對非自用按揭,客觀上是合理的措施,筆者難以想像,當局在未來會推翻昨日的我,撤銷對非自用物業按揭的限制。

如果有關措施真的長期化,「自住一間、收租一兩間」的方式在未來將難以執行,對本地樓市的生態,將有長遠影響。

原文刊於 iMONEY 2011年10月8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