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銀行收水,樓價有壓力

近日股市下調,但在樓市方面,雖然成交量萎縮(代理謂靜過2003SARS期),樓價卻一直未見跟隨。不過,筆者感覺本地銀行業有提早關水喉迹象,如情況持續,料會為本地樓市再添下調壓力。

按揭微利 銀行「唔願做」

多家銀行按揭部門負責人向筆者表示,由於存款利率上升,即使按息上調,按揭業務仍屬微利。部分銀行甚至有「唔願做」的情況,更有銀行一度通知,暫緩處理近期取用按揭的申請。另一些銀行更表示,暫時只想承造按息較高的工商舖按揭。

銀行如此態度,有很多原因,其一是真的認為現時按揭業務盈利不吸引;其次是201118月,本地新取用按揭已達1,829億,較去年同期的 2,063億有所下調,但已貼近2009年整年的按揭取用金額1,993億元水平。在銀行角度來說,可說已「夠數」,沒有太大跑數壓力。銀行現時的壓力, 反而是要改善整體按揭組合的息差,以彌補過去兩年按息太低的問題。

在利潤因素之外,銀行收水的另一原因,與風險因素有關。至目前為止,歐洲債務危機仍在惡化,最終可能出現國家破產或銀行倒閉。不論出現何種情況,最終都會影響環球金融業務,悲觀者甚至認為可能出現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。以風險管理角度考慮,收緊水喉是理性決定。

向現實低頭 急出貨者終要降價

8月以來,樓市成交轉靜,但價格一直未見明顯回落。其中一個原因是港府去年推出特別印花稅後,炒家大致消失,持貨者以用家及長綫投資者為主。即使 金融市場風聲鶴唳,由於按息平、持貨成本低,令樓市未見大規模劈價散貨。原本用意是遏抑樓價的措施,反過來成為穩定樓價的因素,或說是延後了樓市的調整。

雖然樓市未見大規模劈價散貨,但成交量下跌,最終會令需要出貨的業主面對現實。如果歐債問題惡化,銀行收緊水喉的情況持續,本地樓市成交寥寥,樓價或出現「陰乾式」下跌,即每月微跌,維持一段長時間。

現時有意入市的準買家,在考慮「樓價是否高處不勝寒?」、「是否可負擔按揭供款?」之外,亦宜考慮「是否可順利借入足額按揭?」。

另一個可能觸發樓市明顯調整的是一手發展商態度。比起散戶式的炒家,發展商才是樓市的真正大戶。2003年以來,發展商都不願平價賣樓,原因是土地 供應有限,難以補充麵粉便自然不願平價賣麵包。但現時港府已明顯增加土地供應,部分持貨較多的發展商,如估計麵包價格偏軟,或會重拾「求量不求價」的策 略。一旦有大規模新盤以低於二手價開售,二手樓價格勢將被壓低。

民企老闆伺機沽貨還債保命

最後,大家亦宜留意國內民企拖欠貸款的風潮會否惡化。如果國內民企債務危機爆破,可能觸發持有香港資金的國內大戶賣樓套現還債。眾所周知,國內買家已是本地樓市一大上升動力。如現時出現大規模的內地客賣樓套現潮,二手樓價將出現明顯調整,連帶影響一手訂價。

或者有人會認為,不少民企老闆索性「走佬」,反而會保留香港的資產。但筆者認為,國內民企老闆均是「地頭虫」,只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稱王稱霸,走佬便難以東山再起;較大可能仍是盡可能還債,香港物業現時仍有水位,反而是最有可能被出售套現的資產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1年10月10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