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

樓價「不會」有大跌的可能


 在政府連串遏抑樓價措施後,上周有發展商將樓盤訂價下調,有關發展商指減價是為了協助買家置業。「主要發展商帶頭減價」,過去只在樓市下跌周期發生,今次發展商「劈價」,又會不會是樓價大幅下調的先兆?
我們認為現時的市場生態與上一個周期不同,現時看不到樓價有大幅調整的可能。樓市上一個周期的頂部是1997年中。金融風暴後港元相對亞洲貨幣偏高、利息 隨美息高企、供應卻持續增加,銀行方面,1997年貸存比率逾一百,整個社會處於過度借款狀態。金融風暴爆發後,銀行貸款收縮、新供應卻持續增加。當年發 展商要「劈價」,原因是之前入市的眾多業主處於「超借」狀態,物業或多或少成為負資產,不但沒有心思購置新樓,更需拋售物業減債。發展商要賣樓,惟有將售 價下調至吸引水平:一般來說是要比同區二手價為低,此即「劈價」。
新盤劈價後 仍貼近二手
現時發展商雖然以「劈價」形容自己的銷售部署,但「劈」了之後的價格仍貼近於同區二手,不會對同區二手放盤帶來太大壓力---更大的問題是,在一連串的遏市措施後,二手市場現時的情況是缺盤而不是放盤過多。
要市場出現大量減價放盤,需滿足以下條件:
• 按息上升,令持貸成本增加;
• 大量投資者看淡後市放盤;
• 過度借款者放盤減債。
第一點,雖然有銀行表示按息有上調壓力,但指的是新造按息,而最優惠利率在2014年前似乎未有大升空間,拆息近日反有下調,現階段息口對樓價沒有太大負面壓力。
第二點,短綫投資者在2010年推出額外印花稅後已大為減少。二手市場上的放盤以換樓業主為主,他們也沒有大減價的誘因。
第三點,正如上星期我們引用的貸存比率,整體上,現時沒有超借的現象。在新壓力測試下,借款人在現時按息下,供款被限制在月入4成多。除非經濟急遽惡化,否則樓價沒有多少調整空間。
用家主導下 難見拋貨潮
我們認為,官方連串措施,大致上已令用家主導市場,用家面對自住物業,涉及更多情感因素,不會像炒家一般一見勢頭不對便拋貨套現。
有趣的是發展商自己對減價的形容。過去發展商並不喜歡傳媒以「劈價」描述新盤減價,今次卻是主動以「劈價」作招牌。部分原因,或是透過行動,引起眾多持貨業主的憂慮,令政府顧慮再出招會引起樓價大跌、引來業主不滿。
但名為「劈價」,當年是價格大幅低於二手,今日劈價仍是是貼近同區二手價,甚至較二手價高一截,不可同日而語。更重要的是,就算業主恐慌,也不會有太多人有餘貨可供拋售。
為了減震,很多高樓大廈會設有Damper(阻尼器),令大廈受到外力影響時的搖擺幅度減低。近幾年港府的遏市措施,有意無意間為樓市加入多個 Damper,不但壓下了升幅,甚至令未來樓價調整的潛在跌幅收窄,紓緩了樓價大起大落的風險。因此,我們並不預期樓價會在基本因素(低息、欠缺供應)不 變的情況下,出現明顯下調。

原文列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3年3月13日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