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

環球股災 賣樓離場訊號乍現?

環球股市大跌,少不免對樓市有一定衝擊,有説現時都似97年金融風暴,樓價已經見頂,往後要出現調整,醒目業主賣樓離場的開始?
今次股災的導火線似曾相識,97年由亞洲貨幣貶值引發—上一次是泰銖,今次是主角是人民幣。另一方面,又有分析指,香港私人債務比重(私人債務 /GDP)、樓價負擔比重(平均樓價/中息中位數)均已逾1997年水平,一旦利率回升,已然偏高的債務及樓價更難負擔。有關論點當然有理,不過情况未至 於出現類似97年恐慌性拋售、用家業主離場的條件!
股市大調整後,有說投資者將沽樓去低位溝貨買股,因此會觸發樓價下調。要出現此情況,要處理兩個先決條件:1.股價是否已跌至抵買 (bargain) 地步;2. 業主有賣樓離場的誘因 (incentive)。
「平到抵買」的股市調整
先說股市,恆指由28,000水平跌至21,000水平,跌幅看似巨大。但由2月底博鰲亞洲論壇年會,習近平表明「一帶一路」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 已經制定,觸發北水南下、一帶一路概念,恆指由24,000點水平起動計,股市只下跌一成多。相關概念股,如中國中鐵,由2、3月的6元水平,升至4月高 位11.9元,近日調整至6.6元,比對3月水平仍是上升。在高位看的回落幅度當然是高 (約 44%),但應對3月的起步價卻仍有溢價。市場認定「一帶一路」是概念潛質股,所以可以理解在大跌市中,仍企穩6元水平;但另一角度,也可以說此類概念股 尚未到抵買水平。什麽叫抵買?一個粗疏又不太專業的講法便是去年(即 2014) ,一帶一路概念炒起前的水平作標準---以中國中鐵計,大概是4元。此批概念股尚未調整至「抵買」水平,說股市下調,會吸引業主賣樓溝貨,筆者有所保留, 因為未達抵買地步。 (話得說回來,之前股市暢旺,部分意見認為股場投資者會獲利套現買樓,亦如筆者論股般欠缺實證支持!)
業主欠賣樓誘因
另一方面,近年按揭監管趨嚴,不但借款人有更強的支付能力(新取用按揭平均供款負擔在35%水平)、多借標準按揭2成以上的高成數按揭,包括二按、 按保的壓測標準更高;而且持有一個以上已按揭單位的業主再借用按揭入市的門檻亦提高,令近年入市業主多為自用,情況都與97年大異。投資者活躍的樓市,在 市場氣氛不景,或會觸發過度借款的投資者收縮投資規模,放盤增加,引發跌浪。但用家為主的市場,卻難出現類似情況—現是用家入市,首期往往達樓價4成,按 揭槓桿不高,相對利息支出有得計,就算樓價下跌2、3成,甚至按息回升,出現租樓平過供樓的情況,用家都不會輕易賣樓,更遑論放棄住房投身股海!
不過,股市由高位回落逾2成多,當然不會對樓市了無影響,負財富效應下,可以預期買家入市的取態會更審慎。一手市場供應增加,但買家觀望,新盤的開價會更貼近二手之餘,預料發展商也會以低首期方案如二按,吸引買家進場。
事實上,近月新盤二按使用數字有上升趨勢—去年中至今年4月,金管局統計每月新批按揭中涉及二按的比例不足200宗,但5、6月已連續兩月升破 200宗,達240、231宗水平。據了解近日多個新盤選用二按付款安排的成交比例達3成,較過去一般約1成,升幅達2倍。情況多少顯示發展商在股災前已 有去貨壓力,不惜成本推出二按吸引買家;除非股市有明顯反彈,財富效應引導購購買力進入樓市,否則新盤以貼市價開盤,配合二按安排搶客的情況不會變。顯而 易見,發展商的開價和爆升的二按使用量,是勢頭所在。

王建成
宏亞按揭證券營運總裁

原文刊於dbc數碼電台網站2015年8月27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