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

「平均按息」是多少 ?

今年眾多分析估計按息不會明顯上升,平均按息將維持在2.2厘左右。對於大眾最關心的樓價走勢,有意見便認為,即使按息回升至近年平均的3厘多水平,也不會嚴重影響市民的負擔能力。但此觀點有一大問題:「平均數」的採樣時間。

的確,如果利率上升,僅是升至3厘多的水平止步,應該不會對樓市有太大的負面影響。但「利率升至『平均水平』也沒有問題」。此一說法,其實有一個盲點。

理論上,當我們不確定未來發生甚麼時,我們只好參考過去。以利率為例,要考慮未來利率走勢,「過去的平均數」的確是重要的參考。問題是:取樣範圍是否合理?

香港近30年來的按揭利率,最高是聯繫滙率實施前,因香港前途問題未定,市場對港元信心下跌,利率上升,按揭利率一度高逾20厘。1997年回歸前,因投 資需求旺盛,按息在8厘多;97年金融風暴後,按息曾逾12厘。2000年科網熱後聯儲局減息,香港跟隨,按息低至2厘多。2008年金融海嘯後,美國推 行量化寬鬆,美息及港息因此跌至歷史新低,並大致維持至今。上文提及的「近年平均按息約3厘多」,數字便是以近10年(2007至2011年)新造按息, 平均計算而來。問題是,數據採集範圍有明顯問題。

近年按息被壓至極低
一般經濟周期約5至7年,理論上採集10年數字,大致覆蓋一個經濟周期,足夠反映經濟由盛至衰的利率變化。問題是:2008年的金融海嘯,並不是一般的經 濟循環事件。過去美國聯儲局不曾維持如此長時間的低息政策。簡單來說,2008年之後的市況是一個特例,利率是不正常地偏低。

如果置業人士擔心未來按息一旦回升對供樓的影響,要計算「歷史平均按息」時,要考慮的,不是近10年(當中有6年時間是量化寬鬆下的極度低息)平均數字;而應該考慮更長時間的按息走勢。






參考1992年至今的最優惠利率、拆息及期間大致的按息條件。如果計算過去5年(2009至2013年)的數字,平均按息是1.86%;過去10年 (2004至2013年,平均按息是3.07%。如果讀者認為未來一段展時間,按息會維持在過去十年的平均值左右,那按息的確是不值得擔心的。但如果參考 1992年以來的數字,20年平均按息是5.08%,比現時一般新造按息2.15厘高逾一倍。

20年平均按息約5厘
當然,近20年有一些基本因素的改變,令利率偏低;例如本地銀行取得利率協議,加強了競爭。但當我們要收集過去數據,計劃未來時,不應忽視近幾年的利率環境極不正常。要矯正原始數據偏頗的問題,惟有參考更長時間的數字。
而過去20年的平均數告訴我們,「歷史平均按息」,大概在5厘左右,即比現時一按新造按息上升3厘。置業人士在計算自己的中長期的按揭負擔時,宜以此個數 字作為參考。參考近年數字,最優惠利率在2004底至2006年初,在年半的時間內上升了3厘,置業人士必須計算未來面對按息類似升幅時,是否仍可應付, 才作出入市決定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4年1月15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