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

留意內地客走向 分析港樓市

樓市近日有回軟跡象,將軍澳及大圍推出的兩個新盤,都以貼近,甚至略低於二手價推出。市場人士在分析後市時,將焦點集中在未來供應、新造按息,以至本地經濟增長,甚至失業率是否增加等基本因素之上。但筆者認為,影響本地樓市的一個外來因素:國內買家的置業模式,仍然欠缺研究。

樓市成交量是在6月之後明顯放緩,主要原因是金管局再次收緊按揭。600萬元以上物業已不可借足樓價7成;非自住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是5成、主要收入非來自香港,按揭成數再減一成。按揭成數受限,加上本地銀行關水喉,本地買家入市意欲下降。另一方面國內亦收緊貸款,加上在香港借取按揭成數受限,令國內客來港置業個案明顯減少。早前有物業代理統計,第二季開售新盤,有4成為國內買家購入。近期筆者未見同類統計,但據說近期國內客在一手市場的活躍程度明顯下降。

國內客對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舉足輕重:由於人口基數大,只有國內一小撮富豪購置本地物業,都足以推高本地樓價。近一兩年幾乎所有新盤都包裝為豪宅,與發展商依賴國內買家購買力有關---本地物業定價根本不必考慮本地市場的購買力。近期多個因素同時出現,令國內客來港置業的熱潮有降溫趨勢,甚至一手樓的開價都返回現實。

問題是,究竟大陸客購置本地物業,是一時一刻的熱潮、抑或是長久的趨勢?如果是後者,意味現時抑制內地買家購買意欲的因素一旦改變(例如國內銀貸款再次放水),都可能令本地樓市再次轉旺。筆者的估計是,只要香港的自由度高於內地,本地的物業市場都會自然吸引國內買家投資---對發展商來說此是好消息,對本地用家來說便不一定。已表明競逐來屆特首的兩位熱門候選人都表示關注房地產問題,筆者認為宜仔細對國內買家在港置業模式有更深入的研究,並提出合適的對應策略。

在按揭市場而言,筆者對於多數的按揭指引都有保留---在香港此個成熟市場,銀行理應比監管機構更懂得衡量風險。唯一筆者較認同的,是針對主要收入非來自本地的按揭申請,按揭成數受限。背後的原因不只是在於減低銀行風險,也在於提高本地人入市的機會,避免出現類似倫敦物業市場的情況---多數物業由外人持有。


原文刊於 2011年12月10日 iMONE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