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

中央放水 利好樓市?


11月30日,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,其後六國央行宣佈下調美元掉期利率,市場視為大國間的救市聯合行動。尤其是人民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,更被股市投資者視為內地新一輪量化寬鬆的開始,利好樓市。

今非昔比 不一定利好樓市

2008年金融海嘯,本地樓市經過一輪調整後急升,除了市場利率維持低位外;另一個主要因素,是內地以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,一般分析認為,此批 款項相當部分未有投入實體經濟,而是經銀行以不同名目貸出,最終進入不同類型的投資市場,包括內地及香港的樓市。但在2011年,因應內地經濟及樓市過 熱,人民銀行開始收緊貸款,結果不單是內地樓市,連帶香港的樓市,尤其是一手銷售亦轉靜。

當然,本地樓市轉靜,有多個因素共同發揮作用,包括土地供應增加、特別印花稅的推出、銀行調升新造按揭利率、金管局限制按揭成數、投資移民計劃剔除 物業投資等。但內地收緊貸款,無疑是令本地樓市,特別是一手市場成交放緩的原因之一。所以,當11月底,人民銀行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,投資市場將訊息 演繹為「中央放水」,利好樓市及股市。

但筆者認為,一本通書不可睇到老,今次調整存款準備金,的確是信貸放寬的信號,但不一定利好有形資產市場。

「放水」非為刺激投資市場

2008年底出台的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計劃,的確成功令中國經濟渡過了金融海嘯後的市場波動。但中央政府同時清楚其相關代價:當時國內銀行幾乎 是以「完成政治任務」的方式貸出款項,不少款項最終以不同名目進入投資市場,特別是國內的樓市。樓市大升,導致各地市民難以追價入市,結果近一年內地接連 推出不同的遏抑樓價措施,包括推出限購令、物業稅(類似香港的差餉)等,結果近月內地樓市才見轉向。

有上次四萬億救市的經驗,筆者不認為今次人民銀行放寬存款準備金率會是歷史的簡單重複。為了應對歐美債務危機、出口收縮,內地不得不以「開水喉」方 式應對,但經一事長一智,估計在放寬信貸的同時,內地政府會對資金流向有較嚴格的監管,避免出現「有關係人士借款投資」的情況大量出現。

根據我們理解,內地中小企現時要靠擔保及小額借貸公司,借取利息高昂的貸款作流動資金,其支付的息口平均在2分息(20厘)以上。如這情况持續,中 小企的盈利能力將大量地被侵蝕,最差的情況下,中小企大規模結業潮並不是沒可能出現。萬一出現大量下崗工人,民生議題將演化成中央政府最關注的政冶事件。 所以,我們相信新一輪信貸政策,是讓騰出的資金有指向地流向有實務營運的中小企,讓借貸成本下降,免成災難。

因此,同樣是「開水喉」,筆者相當懷疑今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及其後寬鬆政策,不會對內地樓市帶來太大的刺激作用,遑論是再隔了一層的香港樓市。

原文刊於2011年12月14日經濟日報網站

欄名:宏觀論按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