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

出售按揭為加息?

早前市場傳言,有銀行將現有按揭,以蝕本價售予按揭證券公司。網上論壇有「陰謀論」,說有關操作,目的是為調升既有客戶的按揭利率。今時今日,各種各樣的陰謀論相當盛行,但其實證據薄弱,甚至與事實不符。

有關陰謀論的「立論」是這樣的:銀行想加既有按揭客戶利率,但真的加息會影響商譽;那麼,將按揭出售之後,「加息」便是按揭買家的事,與銀行無關。但有關立論完全建基於錯誤的了解上。

早前筆者已說明,為甚麼銀行會以蝕本價賣出按揭——金管局關注貸存比率,銀行一時不能大幅增加存款,又希望爭取息差較佳的業務,惟有先將手上部分按揭資產 出售,減輕貸款組合。但由於新造按息上升,同樣是100萬元的按揭,新造利率可能是2.7厘,而去年批出的按揭卻不足1厘;要賣出按息不足1厘的按揭,只 好蝕賣。

銀行賣出的按揭戶口的未來資金流

不論是按揭證券公司或其他投資者「買入」按揭,其實是一個簡化的說法。銀行賣出的,不是一個個的按揭戶口,而是有關戶口的未來資金流。例如陳先生去年在A 銀行獲批按揭,利率是H+0.7厘,額度100萬;A銀行今年將陳先生及其他一批按揭證券化賣出。有關按揭轉售紀錄會在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除非陳先生進 行查冊,否則他自己是不會知道的。他仍然是按與A銀行簽訂的合約,每月供樓,利率仍是H+0.7厘。管理有關按揭的,仍然是A銀行。A銀行售出一堆按揭, 收回的是一筆現金,而帳面上本屬A銀行的按揭資產(貸款),亦不再屬A銀行所有。按揭組合的利率,亦不會因為轉手而改變。

簡單來說,按揭證券化的操作,類似於債券二手市場;已發行的債券,票面利率如較市場利率低,轉讓時便會出現折讓。而不論票面息率是高是低,轉讓後,持有債券者都不可能去調整利率。兩者主要分別,是按揭證券化並出售後,管理仍會有原有銀行負責。

「蝕讓」間接表明利率不可改變

其實,傳聞提及的「蝕讓」,亦間接表明了利率(及其他合約條件)不可改變。想像一下,如果買家購入按揭後可以自行調升利率,那麼有關按揭組合便有龐大的潛 在價值,絕不必以蝕讓價出售。此外,按揭證券公司是半官方機構,購入按揭資產是明買明賣,更不可能為了蠅頭小利去改變利率,得失普羅業主。

銀行以蝕本價出售按揭歷年罕見,事件意義不是「陰謀加息」;而是反映市場生態有變:按揭不再是「必賺」的生意。對銀行來說,如果有代替業務(如跨境借貸),銀行大可能減少按揭資產規模。又或者說,銀行不會再搶奪沒有合理利潤的按揭業務。

上述趨勢對中小型行較為不利,原因仍是大銀行有存款基礎,不必以折讓出售按揭方式調整貸存比。過去中小型銀行以打游擊方式,即以一時一刻的超低息爭取按揭 市佔率,額滿即止。隨着銀行對按揭業務更趨審慎,此類突襲將較難出現。中小型行減少按揭游擊戰,亦意味大行可開出更保守的按揭條件。

另外,某大型銀行於停造H按一段時間後宣布重回按揭市場,意味現時2.5厘至3厘的按揭利率,對大銀行來說已趨合理。大行高調宣布回歸市場,對按揭利率走勢有何啟示?下周再談。

原文刊於 經濟日報網站 2011年11月30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