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

供款負擔高或低?



早前港府再連出兩招調控樓市,理據之一是現時的供樓負擔已屆中等收入家庭的50%。網上有討論指「50%是高估」,並引去年人口普查數字,指仍有未償還按揭的家庭,供款只佔月入中位數約20%,可見市民的按揭供款負擔輕微。其實兩個數字的意義完全不同,不應混為一談。

除了政府,地產代理及銀行也會計算供樓負擔指數。計算的原則都是「一般收入家庭,以一般按揭條件、市價購買一般單位」,得出按揭供款佔家庭收入的比重。但何謂「一般收入家庭」(全港家庭或只計算住在私樓的家庭?)、「一般按揭條件(7成、9成?年期是20年或30年?利率是多少?)、「市價」、「一般單位」(400呎?600呎?)?不同機構都有不同的標準。只要有關機構的標準前後一致(例如一直沿用400呎單位、20年按揭還款期、7成按揭等),現時的供款負擔遠較20022003年為高,大致與20052006年持平,而遠低於1997年水平。

要留意的是,不管計算標準上的差異如何,政府及私人機構在討論「一般家庭供樓負擔」時,是以一個計算出來的中位數,反映「一個一般家庭,現時購買一個一般單位的供款負擔」。

不同機構計算標準有異

201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來源,是統計員向受訪家庭查問:按揭供款佔月入多少?繼而得出中位數19.6%。意思是,有按揭供款支出的家庭中,有一半家庭的供款支出佔月入的19.6%以下,另一半家庭的供款支出佔月入的19.6%以上。假設受訪家庭的樣本有代表性、沒有特別的隱瞞或誤報,此數字大致可信。至於人口普查得出的按揭供款負擔為什麼遠低於政府計算數字,大致有以下原因:

  1. 大部分未償還按揭是在數年前借入,如果有關家庭借入貸款後收入增加,供款比率便會下跌。
  2. 20102011年,市場盛行拆息按揭,此後拆息一直維持偏低,期間轉按的業主,即使收入不變,供款開支亦會大幅下跌。

普查數據未能反映現時樓價


人口普查的數據,反映在整體上,現時有供樓開支的家庭,供款支出佔月入的比重不高,供款開支可說輕鬆。但人口普查得出的數據卻不可以反映「一般家庭,現時購買一般單位的供款負擔」。舉一個極端例子,假設樓市在一年內暴升一倍,而按息、月入中位數不變,以官方計算的標準,供樓負擔會升至100%。但樓價上升不會影響過去入市業主的供款支出,對這批在一年前已買樓的人仕再進行一次普查,數字亦不會大幅上升。因此普查得出的數據,並不是一個理想風險管理工具。

置業人士現時入市,是以現時的樓價、現時新造按揭的條件去計算按揭供款。數年前的樓價、利率條件,對計算現時整體市場的風險,例如樓價是否已超出一般家庭的負擔能力,並沒有任何實際的幫助。

原文刊於iMoney 2012年11月10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