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

貧富懸殊與樓市泡沫


 滙豐控股早前公布業績,其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認為香港樓市未受外圍熱錢影響,港府控制得好,樓市未見泡沫。大致上我們同意歐智華先生的意見,現時樓市沒有明顯的泡沫,房屋問題的核心不是樓價高,而是供應不足。
啤酒有沒有泡,可以一眼看到。但樓市有沒有泡沫,卻沒有完全客觀的標準。在此,我們先為「樓市泡沫」作出一個定義,樓市泡沫一如啤酒泡,浮在啤酒面,特性 是看起來很多,但其實沒有實質支持,一吹就散。樓市泡沫也有類似性質:欠缺實質支持。近年坊間不少意見認為樓價偏高,欠缺實質支持,因此樓價有泡沫。
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,2000年,香港私人住宅的總存量是1,025,913伙;最新的官方數字是2011年底,私人住宅總存量是1,110,561 伙。另外,去年估計有8,870個私人住宅落成,假設全年拆卸量為零,2012年底,私人住宅總存量最多為1,119,431伙,即12年間,私人住宅淨 增加93,518伙。
私樓總存量 12年只增加9萬伙
而根據統計處數字,2000年,家庭總戶數是208.3萬戶;最新數字是2012年,數目是238.3萬戶;即12年間,家庭數目增加了30萬戶。當然, 香港有公屋、居屋,增加了30萬個家庭,並不代表對私人住宅需求有同等增加,但數字的落差,某程度上反映了供不應求的嚴重程度。
其次要留意的是,現時不同收入家庭的分布。不少看淡後市的分析認為,家庭收入中位數增幅比樓價同期升幅低,反映樓價偏高,有泡沫成分。的確,2000年 時,整體家庭收入中位數是18,000元,2012年底是22,000元。如果只計居於私樓家庭,2000年時的收入中位數是20,600元,2012年 底是29,000元。以私樓家庭計,月入中位數只上升40.7%,而同期樓價升幅已逾一倍。
中高收入家庭 12年增22萬戶
不過,分析時別忘了另一個人盡皆知的事實:貧富兩極化。中位數只反映中間收入家庭情況。但現實是:中高收入的家庭在近年大量增加。2000年中時,月入高 於4萬元的家庭,有32.8萬戶,佔家庭總數15.7%.2012年底,月入高於4萬元的家庭,則有54.7萬戶,佔戶數23%,即12年內,月入4萬以 上的家庭數目,增加了21.9萬戶。新增的中高收入家庭,原則上不合資格申請資助房屋,只好在私人市場中租樓或置業,而同期私人住宅存量只增加了9萬個。 數字反映了私人住宅供應跟不上需求的增幅。撇開近年內地買家增加、按息偏低等因素,單單是中高收入家庭與私樓存量的差幅,已足以推動樓價上升。所以,我們 認為,現階段樓市未見泡沫,至少可以說,泡沫化的情況並不嚴重。
不過,上述數據隱藏了另一個問題:私樓存量增幅低於中高收入家庭增長;2002年起港府一度終止居屋計劃,其後只有15.6萬個公屋單位落成。換言之,近 10年來,公私營單位供應追不上家庭數目增長。結果,低收入家庭輪候公屋的時間拖長,中高收入家庭要以偏高價格入市;而中等收入家庭既不合資格申請公屋, 又難以負擔私樓樓價,惟有以高昂租金租住私樓。
近兩年港府以增加印花稅的方式壓下置業需求,但歸根究底,問題核心仍是供應不足。增加印花稅,最多可以趕絕炒家,但卻不能改善居住問題。那些輪候公屋、在 市場上支付高昂租金的家庭,怨氣不會因為炒家少了而減少。政府看來也明白此中厲害關係,但能否理順供應,卻仍有待觀察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3年5月15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