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

資金縱流入 樓市暫難受惠

近日港匯轉強,反映資金流入,港股也見回升。過去股市上升一般會利好樓市氣氛,但現階段即使有更多資金流入香港,對樓市的推動作用亦遠不及數年前。

我們一直認為「近年樓價波動是貨幣現象」, 1997年金融風暴後,市場認為港元偏高,但港元匯率不變,資產價格便下跌。相反,近年美匯指數偏軟,港元資產價格便上升。

市場上對此自然有不同的觀點,其中一種質疑是:「某一貨幣的匯價如果長期看跌,以此貨幣計價的資產,對持有其他貨幣人士來說,也不會有吸引力。」此 項質疑100%正確,如果港元兌外幣持續貶值,現時匯率低,持有外幣買家入場購買資產看似有折扣,但數年後買家售樓套現,獲得的港元再兌回外幣時,可能得 不償失。

但「匯率因素左右港元資產價格」此一理論,後面有一個重要前提:港元內在價值是否偏離實際匯價。現時7.8港元兌1美元的匯價是幾十年前定下的,97年港元被衝擊,重要的背景是大鱷認為港元匯價偏高。

現時情況其實與97年類似,只是方向有別:不少資金認為現時港元匯價偏低,港元一旦與美元脫勾,港元匯價理應升值。持有外幣購入本地物業的買家,現時可在匯價上享有一定折扣,未來港元如果與美元脫勾而且升值,買家便在匯價、樓價上雙重獲利。

以近年港元匯價長期偏向強方兌換保證價(即7.75港元兌1美元),表明資金是淨流入香港;似乎多數的估計都認為,聯繫匯率一旦改變,港元匯價上升的可能性高於下跌。換言之,市場上應該沒有太多人估計港元會持續下跌,上文提及的質疑,並不成立。

遏市措施抵銷資金流入效力
不過,必須留意,由於額外印花稅、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的陸續推出;加上主要收入並非來自香港的按揭申請人按揭成數受限等措施,都抵銷了港元匯價偏低對持有外幣買家的吸引力;人民幣兌港元匯價即使進一步上升,對樓價的直接刺激作用亦不會如過去直接。

另外,近期地產界別要求政府檢討遏抑樓市措施的聲音愈來愈強。原則上,我們同意,很多遏市措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辦法,本身不應長期化;在政府理順供應後,大部分遏市措施應該收回,以免對樓市形成太多人為干預。不過,部分遏市措施,卻是值得永久保留的。

中港經濟交流日益頻繁,國內人來港亦較過去容易,加上本地產權保障較完善;香港地產市場對內地投資者有一定吸引力,數年前不少人便說,1997年後,香港地產市場的潛在買家,已擴及全中國。

如果香港對內地人來港置業完全不作規限,只要少量內地買家來港置業,本地樓市有可能出現類似數月前本地市場奶粉被搶購,本地買家難以購買的情況。

比起奶粉,樓市的問題可能更為嚴重-----至少奶粉的入口量可以擴大,但新樓供應不可能短時間增加。要令本地樓市穩定發展,政府既然不可能無限量增加供應,自然要避免大量境外需求湧入市場。

因此,上文提及,抵銷匯率利好因素的遏市措施,包括「非本地人按揭成數受限」、買家印花稅等,即使樓價趨向平穩,亦不宜全部取消。

尤其是按揭方面的限制,本地銀行向境外借款人貸出大額貸款,如果物業成為負資產,借款人又斷供,本地銀行恐怕欠缺追收欠款的經驗及途徑。為了保護本地銀行體系,此類限制有長期維持的需要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3年5月11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