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

陳德霖應記一功

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將在10月1日退休;陳氏自2009年以來坐鎮金管局,在按揭監管上,推出一連串的逆周期措施。不少投資者可能認為此等措施阻人發達,但本地樓市在環球量寬之下尚未出事,有賴於陳氏主導金管局的預防工作。


陳德霖在2009年10月初上任,同月金管局限制2000萬元以上物業成數至5成;其後逐步收緊所有物業按揭成數、推出按揭壓力測試等等。陳氏任內,銀行按揭貸款成數一直下調,而借款人取得按揭的門檻越來越高。由投資者到不少用家,可能都會埋怨入市難度上升。



尤其是按揭壓力測試在2010年8月推出,當時金管局提出的理由是「利率處於特低水平」,借款人需要「充分考慮利率回復至較正常水平時對本身還款能力的影響,避免出現還款困難」。2013年壓測標準更由現行利率+2厘,收緊至+3厘。表面看,在陳氏的任期內,本地最優惠利率只是上調0.125厘;壓力測試的推出,似乎是過慮。不過,以上意見只是事後孔明,情況類似於購買了十年醫療保險,然後抱怨從未有機會索償。由風險管理的角度看,過去十年的逆周期措施,可以說是未雨綢繆。總不能因為最終沒有下雨,或雨勢不大,而批評預防措施多餘。


無容諱言,金管局的逆周期措施,除了降低銀行及借款的風險,大概也有配合政府遏抑樓價的想法。但受制於內內外外的因素,十年下來,樓價仍是反覆上升;但此已是非戰之罪。可以設想,如果金管局無所作為,樓價在過去十年會有更瘋狂的升幅—而在市況轉差時,帶來更巨大的調整及傷害。而此方面的風險,現時仍然處於可控範圍,陳德霖的領導,應記一功。


主事機構有所作為,總比無所作為合理。

原文刊於iMoney 2019年8月3日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