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息口不加怎減的道理

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,雖然他在選舉時頗多前言不對後語的情況,其財金官員班底亦尚未公布,但他主張大興土木改善基建,加上經濟數據支持聯儲局加息,未來一至兩年的利率走勢已趨明朗化──美息將溫和上升。
美國經濟數據改善,12月聯儲局議息,市場已估計聯邦基金利率將上升0.25厘。特朗普在競選時曾揚言要炒掉聯儲局主席耶倫,就大趨勢而言,成真與否的意義不大。隨着經濟改善,聯儲局應已達成加息共識,客觀上會造就利率上升的環境;而對於地產大亨出身的特朗普,基建利好地產的影響是路人皆見的常識,小小的香港横洲發展或也印證這種講法,新任總統又怎會看輕。
筆者認為,2017年美國應加息約4次,令聯邦基金利率升至2厘或以上;而2018年,美息料會加2次,至2.5厘水平以上。如果經濟好轉、美國順利啟動大型基建,推高通脹,美息於未來24個月更可能升至3厘水平。在此說明,這是主觀願望而已。
槍械要重裝、利息要「重」加
如果美息順利回升,代表美國的銀行可返回「賺取息差」的業務常態。需知道過去一段時間,銀行過度從事投資業務,埋下了金融風暴的遠因,結果民主黨主政時加大了對銀行體系的監管,令銀行一直處於守勢。另一方面,利率下跌,信貸需求卻疲弱,令美國銀行「無啖好食」,新興的FINTECH崛起,銀行更是回應乏力。當然銀行業的問題也源於自身,看看香港銀行業過去20年也得知一二,銀行是只會賺息差卻沒有創新的「特許經營」錢莊!當利率回升,銀行有空間返回傳統賺取存貸息差,這將有利信貸市場及整體經濟。
對聯儲局來說,維持超低利率經年,利息已是減無可減,已出現欠缺子彈應對下一波經濟危機的問題。現時隨經濟數字好轉,聯儲局不論由誰主持,都應傾向上調利率,待日後再施展貨幣政策時,有更多的彈藥,情况就似槍械要重裝 (reload)的動作。加息料會對美國的房地產價格帶來壓力,但基建改善,卻可提升不動產的價值,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加息的影響。
對特朗普來說,比較麻煩的是雙赤問題,他一方面主張減稅,一方面要投資基建,無疑會增加政府財赤;貿易赤字方面,雖然他曾揚言會大幅增加中國貨品關稅,但現實中其實作用不大;增加中國貨關稅、生產線或會由中國移向東南亞、拉美,美國整體貿赤情況不會有多少改變。考慮過去雙赤時的美元表現,筆者認為,美元今天的升勢正為2017年的下跌作幅度性緩衝!
剛性需求的新解
雖然不少分析認為,特朗普的減稅加上聯儲局加息,或會促使資金回流,美元更形強勢。但基於強美元不利美國出口和雙赤的原因,筆者對於美國當局是否樂見美滙上升有一定保留──時間會證明一切,美元是否全面轉強,大概在明年第三季會見真章。
香港地產方面,如果港元利率大致跟隨美息上升,超低息時代告終。息口回升的預期愈明朗,為樓價帶來壓力亦愈大。不過,由2008年金融海嘯後走勢看來,當時樓價微跌,已會促使買家入市。還有市場上已積習了一種看法:樓價下跌是機會,其中的所謂鐵證就是2000年或2004年後入市的人,全都成了發財達人,最近成為傑青的某人便是侃侃而谈,她於2004年入市的傑出作為!這個香港樓市顯性信仰,其實就是心理範疇的「觀念動性效應」(ideomotor effect),也就是所謂碟仙效應。
簡單來說,我們的大腦會串連文字、聲音和顏色從而得出意思和行動。就如覆蓋的碟子本身沒有力量,但放大了手中輕微變動,卻出現移動現象,便是典型的ideomotor效應:人們的潛意識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身體,不自覺地採取行動。而那群樓市占卜師的日以繼夜的宣傳,同樣對大眾潛意識有灌輸作用。
筆者認為,樓市應以本地人的負擔去評定高低,現在香港的樓價肯定是高。但考慮到本地出生率、結婚和離婚數字等需求和1997年至今,尤其是2003年之後,大量新香港人以單程證、投資移民計劃、專材計劃或內地生留港工作等途徑進入香港;今時今日,七個香港人中便有一個新香港人,而此類人口增長的趨勢看來會持續,正是說明所謂今天的剛性需求已混雜了強大的外在因素;再者,過去幾年金管局推出壓力測試,一般供樓人士有實力應付利率的上升,縱使利率一如以上估計般回升,本地樓價恐怕難有大調空間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6年11月22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