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

以歷史平均租金回報看樓市



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上周發表全球樓市監察報告警告全球應防範樓市泡抹爆破的風險,並指樓市再升溫將危害經濟穩定。IMF觀察樓價是否過高的標準,其實有一定問題。

IMF的報告提到,目前全球不少國家樓價仍較歷史水平高,而截至去年第四季,香港樓價升幅為全球第二。有關報告提及樓價過高時,其中一個標準,是樓價租金比率(House Price-to-Rent Ratio),是否已偏離當地的歷史平均。持平而言,此是相對客觀的標準---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特性,因此IMF沒有以A地比B地回報低作為評價各地樓價是否偏高的準則。相對而言,他們以一地的歷史平均水平作為標準,似乎更為合理。

遺憾的是,報告的數據部分,並沒有列出香港的資料。因此,我們嘗試按IMF的方法,自行還原本地的數據,看看香港的樓價,與歷史平均比較,高出多少。

本地租金與樓價比偏離歷史平均
所謂樓價與租金比率,即同一個物業的樓價,相當於租金的幾倍;換上香港人較熟悉的表述方式,即租金回報率。圖一是1997年至去年底的甲類住宅(小型單位)租金回報率。

17年平均是4.9%2013年底是3.2%,較歷史平均幅度低百分之三十五。


















資料來源:差餉物業估價署


雖然租金回報率(或樓價與租金比率)偏離平均水平,但未必就表示樓價偏高---我們認為需要同時考慮按揭利率的因素。事實上,單純考慮租金回報率,19981999年應該都是入市好時候,反而2008年之後樓價都偏高,不宜入市;數據似乎不是一個良好的樓市風險指標。

考慮按揭因素後的不同結論
原因在於,租金回報率偏低時,如果正逢按息偏低,投資者仍會考慮持有物業收租,租客卻可能會考慮轉租為買;按息偏高時情況相反。因此,我們認為宜在租金回報率之外,同時考慮當時的按息;租金回報率與按息之差,可收稱為「實質租金回報率。圖二是1997年至去年底的數據:

















資料來源:差餉物業估價署, 宏亞研究部

加入按揭利率因素後,1997年的租金回報率雖然有4.2厘,但當年按息逾10厘,實質回報率偏低。17年來的平均實質租金回報率是0.5厘,2013年底租金回報率是3.2厘,按息2.1厘,實質租金回報率是1.1不算高,但仍高於歷史平均。

單以租金及按息而論,現時樓價其實尚算合理。當然,上述模型有一個問題,租金的變化較為平穩,而按息升跌變化可以甚快。加上現時利率無甚下調空間,未來只有上升一途,未來按息回升時,實質租金回報率底出現較明顯下跌,對樓價帶來一定壓力。

原文刊於iMoney 2014年6月21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