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

一契多伙或只一時收斂

上周五金管局去信銀行,提示銀行注意有關一契多伙風險。結果周六及周日的一手成交中,一契多伙的比例急跌。不過,除非政府或立法會在審議印花稅條例時針對類似交易,令其適用於15%的印花稅率,否則此類交易的比例在一手市場料會維持高企。

市場統計,剛過去的周六日,一契多伙的交易只佔一手成交量約7%,比率較之前個別一手項目三成可謂大跌;當然,如果把視野放得遠一點,於去年11月之前,此類交易只會零星出現。近月此類交易比例暴增,原因自然是去年底港府調整印花稅至15%,而未持有住宅物業的永久居民(俗稱「首置客」)仍可獲豁免,可按舊稅率交印花稅,稅率最高為4.25%。

問題在於印花稅以文件而非物業數量為徵稅標準,一個「首置客」以一張樓契購買多個單位,稅率最多只是4.25%。由於過去不少投資者會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,本身名下未必有樓;又或即使本人已持有物業,仍可以家中無物業的長者或子女名義入市,只需按舊稅率交稅,結果政府加辣反而刺激更多投資者以一契多伙方式入市。

金管局的關注,似乎暫時令此類交易減少,但效用未必持久。原因之一是多數銀行其實一直視一契多伙為投資,已經引用較嚴格的審批標準。另一方面,一次過購入多於一個單位,成交價大概已超過1000萬元。而1000萬元以上單位,不管是自用或投資,按揭成數其實都是50%。而在銀行跟足指引,借款人(或加上擔保人)的償付能力合乎標準的情況下,似乎難以限制銀行向此類買家提供按揭。

除非政府或立法會在修訂印花稅條例時,找到方法向此類交易的買家徵稅,否則在「大幅慳稅」的誘因下,此類交易量可能反彈,比例料會維持偏高水平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7年4月4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