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

轉按套現,待變入市?




「上車」,待物業升值後加按,作為購入收租物業的首期;如此一開二、二開三是不少物業投資者的置富途徑。近年因正面信貸資料庫推出、印花稅增加令購買非自住物業成本增加,上述策略難以實行;但仍有不少人有「未雨綢繆」的打算。

最近我們遇上一位客戶,便打算善用按揭產品,為未來一旦跌市時,預先準備入市資金。

客戶陳先生是典型的中產人士,家庭月入約8萬元,手上現金約100萬元;現時只持有一個數年前購入的物業,現時估值600萬元,未償還餘款約二百萬元,按揭利率為H+0.7厘,尚餘供款期20年,月供不足一萬元。陳先生的想法是,雖然供款輕鬆,但不管樓價上上落落,只持有一個自住物業對財富的影響不大。

陳先生一直考慮購入多一個單位作長線收租用途,但過去2年樓價在高位運行,他認為未是入市好時機。相反,政府壓市,市場對後市態度轉趨悲觀,令他認為是時候進行部署---等待樓價出現大調整,便行入市。

未跌市先轉按,準備資金再入市

陳先生檢視自己的財務情況,認為問題在於現金不足如果按揭指引不放寬的話,他購入物業投資,按揭成數上限只是5成;即使樓價大跌,手上的100萬元現金,也難以找到合意的收租單位。於是,他把目光轉向持有的物業上轉按。

當然,陳先生不太可能選擇在樓價下跌、目標物業跌至心水價時才將舊居轉按套現---跌市之下,舊居的價格也會下跌,假設跌幅3成,屆時可套現金額便只有不足一百萬元。

換言之,如果要爭取較高的套現金額,陳先生應該在現時樓價未跌的情況下先套現。現時轉按可借420萬元,償還舊按,可套現220萬元;手上現金亦大增。但新造按揭利率會是2.15厘。欠款由200萬元,增至420萬元,利率由0.9厘增至2.15厘。假設還款期維持舊按的20年,每月供款會增至21,547元。

整個計劃的好處,是令手上現金大增,萬一在樓市或其他投資市場看到入市機會,有充足資金買平貨。計劃的代價自然是供款大幅增加,換算成利息成本,一年會多付利息71千元。

善用存款掛勾,節省利息支出

陳先生就其構思,徵求我們的意見。整個構想最大的問題,自然是沒有人知道陳先生的心水入市合何時出現。利息成本,卻是在轉按後即時增加;如果樓樓長期橫行,為此付出的利息成本將甚為可觀。更大的問題是,萬一樓價跌至陳先生的入貨目標價,他亦勇敢入市了,但結果是喜是悲,仍遲終是未知之數。

技術上,萬一陳先生決心轉按套現,他的計劃其實有一定的優化空間;例如轉按時選用存款掛勾按揭,現時多家銀行提供按息2.15厘的存款掛勾按揭,借款人另外可獲等同按息的存款利息,額度為未償還按揭餘額的一半。陳先生如果把套現所得的210萬都存入戶口,可獲等同按息的存款利息,一年約4.5萬元,可抵銷部份按息開支。

換算下來,原有按揭一年利息支出1.76萬元,新按一年利息支出8.86萬元,一年存款利息收入4.5萬元,陳先生可說以利息支出增加2.6萬元的代價,換來現金增加210萬元的彈性。

原文刊於iMoney 2014年3月8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