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

大灣區概念與香港樓市

中國總理李克強去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概念,推動珠三角各地與港澳合作,善用港澳優勢,提升經濟發展。暫時而言,大灣區仍是概念多於實際;但長遠而言,大灣區對港人生活,以至本地樓市都會有愈來愈大的影響。

香港人的一個特點是重實務。優點是不會務虛,把時間浪費在不着邊際的概念討論;缺點是忽視了一些會左右大局的想法。提起大灣區,香港人可能只會想到近日前特首與傳媒就「灣區人VS香港人」的口水戰,而未有想到此個國家策略對自己的切身影響。

「灣區人VS香港人」的辯論,乍看是熟口熟面的意識形態之爭,未必有太多人有興趣深入了解。但「灣區人」概念的提出,備受前特首的認同,其實相當值得留意。

所謂大灣區,目標是推動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城市更深入合作,實行起來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方法及結果──香港加強提供金融貿易、涉外法律服務是合作;虛化邊境管制,讓區內人口更自由流動也是合作。如果合作的目標傾向於前者,其實無甚必要討論「灣區人」的身份認同。反而是看到未來人口流動,現時的「香港人」不少會在大灣區工作、生活;反過來珠三角更多人會在香港居住、上班,才需要及早建構「灣區人」的身份(至於有關方面是否希望以「灣區人」取代「香港人」的身份認同,不在本文討論範圍)。

大灣區或吸引更多內地人來港置業
要問的是,如果未來香港的邊境管制真的虛化,會對香港樓市有何影響?
宏觀地看,香港地方太小、機會也少;香港人(尤其是青年人)有機會到更廣闊的天地發展,未嘗不是好事。但所謂有來有往,香港人往珠三角定居、工作更方便,也意味珠三角居民來港上班、居住的限制減少。如果未來香港仍存在某些制度優勢,較可能的發展便是:香港吸引更多廣東中高收入家庭定居,而難以負擔高樓價和高租金的香港人,只好移居珠三角。合理的預測是:如果大灣區概念的落實,愈偏向虛化邊境/方便兩地人往來,香港不易居的情況只會持續。

近年投資市場一個潮語是「灰犀牛」,大致指「見口見面,但未獲足夠重視的危機」。某程度上,大灣區也是本地樓市的灰犀牛(尤其對有意置業人士而言),提得多了,反而沒有人在意概念對本地樓市的影響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5月15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