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

美滙弱或再刺激本地樓價

自2009年以來,港府及金管局多次出招,都未能遏止樓價上升,背後原因眾多。其中供應緊張情況在近幾年有舒緩跡象,未來數年新屋供應可望恢復至正常水平,但美滙走勢轉弱,卻可能刺激港元資產價格上升。

港元與美元掛勾,香港樓價的起落,很大程度上受美滙走勢左右。1997年初至2002年美滙指數由92點水平升至120點水平,香港期內樓價大跌;美滙由2002年起輾轉下跌,2006至2014年大致在70至90點水平運行,匯價平令港元資產價格高企。2014年後市場估計美國經濟好轉,聯儲局可望持續加息,令利率正常化;美滙指數亦於2015年初回升至95水平、2016年一度突破100點,期間本地樓市正好出現近年較明顯的回落:2015年9月至2016年第二季,樓價下跌約10至15%。

但近月美國經濟增長、通脹均放緩,聯儲局主席耶倫於美國國會聽證會中又表明未來美息增長空間有限,市場開始預期美元轉弱。事實上,3月以後,美滙指數已由100點水平下跌至目前約95水平。如果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,進一步放慢加息步伐,美滙指數可能進一步轉弱—而參考往績,此情況下港元資產恐怕易升難跌。背後的理由是匯價低水,在持有其他強勢貨幣的投資者來說,港元資產顯得更有吸引力。

重稅或削滙價刺激作用
當然,左右樓價非只單一因素。2003年以來樓價回升,除了匯價因素,本地新樓供應緊張亦是重大原因,而近年土地供應開始回升,未來數年住宅供應料回升至接近2萬伙,較過去十年平均萬多伙大幅增加。

此外,近年港府大幅提高非本地買家的入市成本,外來買家購置本地住宅,現時需支付高達樓價3成的印花稅,而在按揭上亦受較多限制,單純匯價因素,刺激外來資金入市的作用料會比之前為低。至於匯價偏軟及增加供應兩股相反力量的作用下,樓價會有何表現,便只能等待時間證明了。

 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7年7月19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