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

單邊樓市買好過租?


記億所及,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曾經在一個聚會,向一位自言女友要求有樓方可結婚的年輕人提示:「解決居往問題,除了買以外,還可以租!」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有根據而有用的建議,但卻不適用於香港房地產市場。在此我們嘗試以類比的方法,去說明香港樓市的問題!
的士牌價升幅勝樓市 零供應之故
香港地,除了樓價可以癲狂以外,亦有其他升幅驚人的「投資工具」,其中一項是「的士牌照」。不管是官方抑或地產代理的統計,香港的樓價大致在今年第一或第二季才升回1997年高峰期水平;而同期,市區的士牌價大致由97年低位160萬元,升至480萬元水平,升幅3倍。
的士牌價在期內升幅驚人,有其基本因素。以供應面來說,港府在多年前已停止發行新牌,即全無新供應。以需求面來說,的士牌除了炒賣,對於持牌者可將的士出 租;現時市區的士每更租金為320元至350元,視乎車齡而定;以每更350元,每月30天計,車主每月租金收入2.1萬元。車租2.1萬元,牌價480 萬元,回報率約5.25%。供應斷絕,加上回報理想,造成全世界獨有的,用近500萬元去擁有一個「駕駛的士權」。
的士業有一點與其他行業不同:入職門檻低,而且在整體經濟轉差時,有更多人入行。由於的士牌無新供應,等於可供出租的的士有限,但由於入行門檻低,需求龐 大;結果是的士車主和租車司機議價時,出現了一面倒傾斜於前者的情況。造就近十多年來,的士牌價及的士車租均輾轉上升,的士車租不斷追隨牌價上升,背後支 持是冇供應。「完全欠缺新供應」,解釋了為何的士牌價升幅跑贏樓價。
的士業情況帶來的思考題是:如果當局有意「遏抑牌價」,要做些甚麼?理論上可行的方案是:增發新的士牌,供應增加,價格理應下跌。另一個純粹在理論上會帶 來改變的方案是容許「白牌車」載客;即提供「另一種的士」。筆者強調,只是「純粹理論」,原因是白牌車難以管理,事實上難以執行。但原則上,要令的士牌價 回到合理水平,只有由增加供應去滿足需求。同理,樓市要有供應上的替代物,方可處理今天的問題。
現時香港物業市場一大問題是:環境迫使香港人不得不買樓。香港的房屋政策常被人批評,但綜觀而言,仍有公屋制度去解決了基層的需求,但這並不能處理大地產 積存下的問題。對中產階層來說,他們的選擇是以置業或租樓的方式處理住屋問題;但在長期來說,買樓絕對比租樓「着數」,這是港人一面倒的集體經驗。
在香港,私樓的「租賃」市場運作是︰大部分的租約只有兩年的租期,這種較短的承租期,基本上是反映了物業週期的短暫及其波幅大的特性;站在業主的利益,總 是希望可以盡早約滿加租,而租客則多只能作順民;約滿後的加租,有說是反映樓價上升的因素,但在我們所見,加租後帶動的通賬,卻往往卻成為樓價再升的動 力。對於租客而言,他們就如的士租車司機,根本沒有議價能力,假如不肯就範,就要眼睜睜地接受加租或願意以生活質素下降去抵消租漲的壓力,當然如要止蝕就 只有及時入市買樓。
「劏房」其門如市 政府的責任
我們認為這種單邊行的樓房格局,已經令港人少去計較物業的「使用價值」(utility value),而只單單注重投資價值。只買不能租,不單完全扭曲市場價格,同時將問題演變成社會的不公義︰ 由於買賣牽涉相對多的資金,這令今天沒有資本的一群,成為輸家,只要租金不斷上調,這些沒有或不夠資本買樓的族群,永遠便要向更差的居往環境尋底,呎租昂 貴而質素奇劣的「劏房」竟其門如市,就是這種底部的實證。劏房是商業行為,受市場供求影響,但為政者有責任反省,為何有人要租往此等劣質樓房,是否政策或 市場失效?深層次的追問是政府政策有沒有違反社會公義?此等問題是政府需要面對的責任!
將政治訴求簡化為「中產要買樓」 是馮京當馬涼
將今天房地產市場的訴求約化為「中產要買樓」,這是馮京當馬涼。筆者相信要解決的是市場上買和租之間要達成一個合理平衡:令「租樓」成為一個實際可行的選 擇。租金影響着樓價,兩者互相追逐,也令民生問題演變成充滿政冶氣味,今年的七一遊行估計應是過去歷年以來,出現對政府房策最不滿的一年。
政府怎樣去全面檢討其施政,筆者相信要走到基本面去問︰施政的面向和對象是誰和是為甚麼?下周我們會提出中產租住房的建議。






本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網站 2011-06-29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