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

政府縮手不遏樓市的條件


 樓市成交量急跌,物業代理界有建議,港府為種種遏抑樓價措施設下日落條款。考慮到現實情況,港府為遏市措施設下日落條款的可能性不高;但我們認為,官方內部可能已為遏市措施定出「退場條件」。
2月22日港府推出雙倍印花稅之後,二手成交量一直偏低;而市場普遍估計,成交淡靜的市況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。直接受影響的物業代理自然叫苦連天,有地產 代理組織估計,如現時的成交量持續,將導致物業代理倒閉潮。問題是,以市場統計的樓價指數計,樓價其實只是輕微回落,港府不太可能在此情況下,收回有關措 施。
試想一下,現時樓價只是輕微調整,如果政府在現時/指定日其後,撤回部分措施,而樓價在此後出現較強勁的反彈;政府難免被指為「官商勾結」、「向地產霸權 屈服」。暫時而言,我們同意,現階段遏市措施有其必要。不過,如果遏市措施欠缺客觀的「退場條件」,未來在樓市轉勢後,遏市措施仍因官僚慣性而繼續存在, 反而令樓價波幅擴大。
淡市孫九招長期持續累供應
同類情況在上一屆政府亦曾出現:2002年,因應樓價持續下跌,港府推出「孫九招」,其中最主要措施包括取消土地拍賣、終止居屋計劃等。樓價在2003年 中反彈後,此兩項緊縮供應的措施卻一直維持,直至曾蔭權任期末年,才見修訂。眾多分析指出,本地樓價高企的其中一個根本原因,就是政府長期維持偏緊的供 應。
在淡市時推出的救市措施,在旺市時卻一直維持,可能與官僚避免惹禍上身的心態有關。在2005、06年,樓價已明顯回升後,政府不敢增加供應,以免樓價一旦下跌,影響民望。
同類的心態會不會在此一輪遏市措施重現,值得留意:如果主事官員為免引來批評,可能會在成交量、成交價出現下跌後,仍會維持遏市措施一段較長時間。最終,目標本來是「穩定樓價」的官方措施,反過來令波幅加劇。
滙價或為「退場條件」之一
需要重申的是,我們不是主張,現時就要收回遏市措施。畢竟樓價只有輕微調整,以風險管理角度來說,不可能說現時樓市風險回落,可以收回有關措施。以本屆政府的部署,我們相信,官方已要有一些客觀的標準,作為收回遏市措施的指標。
我們相信,其中兩個退場條件涉及滙價,具體而言是人民幣兌港元的升幅,及美匯指數。不少分析都指出,港元資產價格急升,是一個貨幣現象:美元偏弱,港元與美元掛鈎,以港元計價的資產便相對吸引。2005年中國匯改後,人民幣對港元持續上升,更推動大量國內資金南下掃貨。
理論上,如果美元轉強、人民幣轉弱,港元資產價格有下調壓力,屆時便是港府措施退場之時。現時有趣的是,美元有轉強迹象,但人民幣仍持續強勢。扣除兩個因素互相抵銷的滙價因素,最直觀退場準則便是樓價走勢。
官方可能會把「一年內樓價回落20/30%」,作為收回某些遏市措施的標準,以免樓價在下跌時,官方仍然遏抑需求。
必須強調的是:部分遏市措施,如針對非本地居民的買家印花稅、樓按壓力測試等,在「保障本地居民」、「調控銀行體系風險」等目標來說,不管樓價高高低低, 都有其合理性,值得長期維持。但另外一些明顯出於短期需要的措施,如中價樓的按揭成數受限、雙倍印花稅等,我們估計政府已有一定退場機制,確認市況逆轉時 收回,避免加劇資產價格跌幅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3年4月24日

更多按揭資訊, 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