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

按揭利率孰高孰低?

銀行按揭成數受限,發展商為求賣樓,由二按、發展商貸出整筆一按,到「多樓一按」,花樣百出。不少分析都指出,此類按揭在優惠期後利率較高,用家要留意到時的利息支出、供款負擔及轉按部署。但所謂百貨應百客,此類利率較高的按揭,在部分買家看來可能仍是「低息貸款」。

由於發展商的利息成本較銀行高,無從提供全期低息的按揭;但另一方面,新盤銷售又需要在按息上有一定吸引力,折衷的方法是「優惠期」的設計。常見的 包括「初期免息免供」或「初期低息」兩種,目的不外乎壓低初期供款。但在優惠期後,一般發展商提供的按揭,利率都會恢復「正常」,一般約P+/-1厘,現 時利率水平計,即4至6厘水平。

以發展商按揭平均5厘計算,與一般銀行的按息不足2厘比較當然是偏高。優惠期後,此類產品的每年按息支出更是比同額的銀行按揭高逾一倍。如果優惠期 完結同時碰上按息回升,更會出現供款震盪(Payment Shock,即供款較初期大幅增加)的情況。不少分析已提醒買家,如果選用此類按揭產品,必須留意優惠期後的利息支出、供款負擔,以及轉按至一般銀行的難 度。

參考座標決定結論
以上觀點自然正確,一個年利率5厘的按揭,利息支出、供款負擔自然比一般銀行按揭不足2厘的情況為高。但「高低」是相對的,一般人會以銀行按息作為比較的座標,認為發展商按揭在優惠期後利率偏高;但另一些人的參考座標如果不同,便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。

其中一類與一般本地用家參考座標完全不同的,可能是內地買家。據了解近日新盤成交中,內地買家的比例回升;背後的可能原因眾多:部分新盤推出買家印花稅優惠,抵銷了政府辣招的效果,以及新盤提供名目不同的高成數按揭,也許都是原因之一。

傳聞內地部分民企依賴非銀行的貸款營運,利率可高至20厘;即使是按揭,內地一般首套房的按揭利率也在4厘;而二套房按揭利率約5厘--大概就是香港新盤按揭優惠期後的水平。對內地人來說,香港人視為高息的產品,他們卻可能認為利率相宜。

與內地買家類似的是本地生意人,一般中小企貸款利率在P+2至P+5左右。對從商的新盤買家來說,可以用最優惠利率+/-1厘借取大額款項,可謂相當便宜,他們亦可能是不介意為借款長期支付此等利率的一群人。

過去幾年,港府及金管局出招,某程度上將非本地買家的入市比例降低;現時在新盤印花稅優惠及按揭安排下,外來買家比例似見回升。原則上,由於此類按 揭由發展商關連財務公司提供,與銀行無直接關係,似乎不會增加本地銀行的風險。不過,如果外來買家購置本地新盤比例進一步回升,會否觸發更多排外反應,屆 時政府又要如何應對,倒值得留意。
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6月29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

說好了的加息呢?

英國公投意外脫歐,帶來的金融市場震盪可能持續一段時間,美國說好了的加息恐怕要再推遲;但低息持續,對香港樓市來說,最多只能算是中性影響。

公投之後,英人忽然驚覺英國脫歐成本極大,而且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分離之聲再現(當地學生可能是最明顯的受惠者,以後或者不用再分UK、Great Britain和England);數百萬人聯署要求「再投多次」,但歐盟已表明不可挽回。

未來兩年,英歐要就分家談判,眾多歐資銀行可能會撤離倫敦,英國短期內經濟絕對不樂觀。而英國脫歐,亦可能刺激歐洲各國的脫歐派爭取公投,歐盟也絕 不好過。中國經濟放緩和歐洲前景不明,市場已估計美息於年內難以回升,甚至明年美息也需要維持低位,避免英歐的震盪拖累美國經濟。美息不加,港息自然也難 升,低息環境持續,理論上利好香港樓市,但環顧全球,大國經濟全部不樂觀;利率不變,影響只能視為中性。如果認為樓價會因利率不升而反彈,可能有點堅離 地。

本地樓價自去年9月見頂回落,再於今年3、4月左右止跌,跌幅大約10%,期間市場按息一直平穩。美國在年初上調聯邦基金利率一次,香港最優惠利率 未有跟隨;一個月拆息於2月一度升穿0.3厘水平,但其後回落。簡單來說,之前樓價回落,與利率關連不大。未來一年,如果按息維持低企,也只是代表利率維 持不變,難以演繹為利好樓市。

另一方面,雖然最優惠利率和銀行同業拆息大致維持不變,但4月開始,銀行新造按息更見輕微回落,拆息按揭利率由之前的H+1.7厘,微跌至 H+1.6厘水平,理論上利好樓價。但宏觀而言,利率上落0.1厘,對大局了無影響;相反,港府數年內着力增加住屋供應,效果開始浮現,在經濟放緩的情況 下,供應增加,不宜對後市過於樂觀。

不過,即使外圍因素轉差,由於過去幾年樓市投機者幾乎被政府辣招趕絕,持貨業主以自住用家為主;加上利率低企,此類業主沒有多少減價放盤的動機,後市在高位橫行的可能性仍然較高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6年6月28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

本港按息或持續偏低



美國聯儲局6月份維持按息不變,而且市場普遍估計,美息在年內或只會再上調1/4厘。由於本地最優惠利率在美息下調時未有跟足,加上本地熱錢仍然充斥,不少分析估計,本地按息在年內可能維持不變。按息維持偏低,是否代表樓價可重新向上?

估計美息欠上升空間,不單是一眾專家的分析結果。由美國債券孳息走勢看,也可得出市場認定美息難升的結果。去年年中10年期美國債券孳息高位為2.47厘,2016年初在2.26厘水平,近日10年期美債孳息報1.6厘左右。孳息跌是因為市場普遍預期美國難以加息,美債價格上升所致。簡單來說,真金白銀買賣美債的投資者,似乎普遍預期美息難以上升,持有美債收息仍有可為,故美債價升、孳息回落。

如果參考債市的集體智慧,可以預期美息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維持平穩,低息環境可能比大家想像中要維持更長時間。一般而言,在溫和通脹,通脹率又較按揭利率的情況下,會對樓價有支持作用。(香港4月消費物價指數為2.7,較一般新造按揭利率約2厘為高)

比起任何專家的個別意見,投資市場的價格走勢往往更有參考價值。一如英國會不會脫歐,與其看專家估計、民意調查,倒不如看博彩公司的賠率。同理,近期的美國債市走勢,的確預示美息難以大幅上升。問題是---市場也有集體看錯市的時候,情況就如博彩也會出現爆冷。

2013年初,10年期美債孳息1.7%,同年年底時,孳息上升至3厘水平,反映當時市場估計市場利率將回升,但美息一直要待2016年初,才上升1/4厘。說到底,未來始終是不確定的因素,債券價格及孳息走向,在評估美息走勢時,亦只有參考作用。債市投資者在2013年可以看錯市,也難保2016年不會再看錯。

此外,置業人士也要留意,按息可能難以大升,但低息利好樓價的效果可能已完全反映在市價上,現階段按息維持低企,影響可能只算中性而非特別利好。

回到本地按息的問題,不時有人會說,現行按揭壓力測試標準過嚴,可見將來按息難以大幅上升3厘。除了債券價格,個別聯儲局官員也有類似預期,例如過去被視為美國聯儲局加息「鷹派」的聖路易聯儲銀行行長布拉德態度轉變,認為利率於未來2年半內可能只須要調高不多於一次。如果未來利率長期維持偏低,現時壓測加3厘的要求看來便是過於嚴謹。問題是未來難料,誰又可保證按息一定不會上升3厘?

撇開按息會否升3厘的問題不談,壓力測試的存在其實有穩定樓市的作用。壓測某程度上確保透過銀行按揭入市的買家,有較高的償付能力。去年中至今年初樓價下跌一成多,而二手市場未見大量劈價放盤;其實與現時持貨業主實力較高有關。此類風險管理工具有減少樓市波動的功能,有可能會長期存在。

原文刊於iMoney2016年6月25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新盤按揭演化流程



聯儲局無加息,市場預期低息環境再持續一段時間,一手新盤亦維持相對暢旺。不過,一手新盤銷售成績背後,其實有賴發展商按揭持續演化支持,面對愈來愈複雜的新盤按揭,買家亦有不少地方需要注意。

發展商以關連的財務公司為新盤買家提供融資,可謂由來已久,較常見的是第二按揭(二按),協助買家在銀行一按之外多借一筆貸款,令買家可以低首期入市。

 新盤一按不涉銀行 免壓測「包批」

近年銀行按揭收緊,如果向銀行申請一按,再加發展商二按;由於二按的利率較高,通過壓力測試的難度亦相對較高;眾多發展商開始提供不涉銀行的一按,是為近年新盤按揭的第一階段演化。

大部分發展商的一、二按雖然不需壓力測試,但一般而言,都會要求買家提供收入證明,保證其有一定還款能力,去年開始出現「包批」按揭,即發展商表明不管借款人實力,一定批出貸款,又是一個新的變種。

至於上周佔據地產新聞版面的120%按揭,是發展商一按的新演化版本;買1000萬元的新樓,最高可借1200萬元---前提是你要有另一個價值起碼700萬元的物業共同擔保。當中新元素是「多樓一按」,即以多於一個物業,作為一筆貸款的抵押。

較少人提及的是近期幾個新盤按揭都推出「提早還款回贈」的安排,此類付款計劃一般要求買家在三至五年內還款。其中一個新盤,如借款人向發展商借500萬元,第一年利息支出約12.5萬元,一年內償還欠款,可獲回贈貸款額6%,即30萬元。某程度上可視為長成交期付款計劃的變化,可說是以優惠換時間的安排。

 計劃多先甜後苦 留意是否易轉按

變來變去,發展商按揭的目標萬變不離其宗:幫助賣樓。借貸並不是零和遊戲,發展商之得(樓盤銷情暢旺),不一定帶來買家之失。但必須留意,此類新盤按揭有兩大特色,借款人必須留意有關風險。其一是不需壓力測試,可能令借款人借入超出自己負擔能力的債務。其二是相關按揭往往以前期低息、免供,甚至利息回贈等吸引買家採用,但買家必須留意,在優惠期結束後,有關貸款利率回升時,是否容易轉按。

文章標題中的「演化」,概念來自生物學的evolution,此字香港、中國一般譯為「進化」,台灣多譯為「演化」,前一翻譯有「進步」的價值判斷,其實物種演化難說什麼進步,相對而言「演化」是較準確的中性翻譯。用在新盤按揭上,如果說「進化」,似乎暗示新產品愈來愈好,想來想去,還是用「演化」合宜一些。
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2016年6月25日 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

一樓多按 vs 多樓一按

不同的發展商一向有為新盤提供多種第二按揭,在此類以一個物業作抵押,取得多筆按揭貸款的「一樓多按」之外,近日也有發展商推出以多於一個物業抵押借取一筆按揭的計劃,不妨稱為「多樓一按」。兩者名稱、結構看似完全相反,但兩者的共通點卻意外的多。

在結構上,傳統二按是在一按之外,以同一物業抵押取得另一筆貸款;而發展商在新盤推出多樓一按,是以新盤單位+借款人另一物業共同抵押,取得一筆貸款。表面上南轅北轍,兩者在新盤銷售中,效用都是提供買家一個提高借款額的途徑,協助買家以低首期入市。

以元朗區一個新盤為例,早前推出的按揭,貸款額最高可達新盤單位售價的120%,箇中竅妙,就是借款人需要將自己/家人持有的另一個物業同時抵押, 在符合多個條件後,借款額最高便可達新購物業樓價的120%。坊間不少意見認為高成數按揭風險高,借貸額達樓價十二成的,肯定是超高風險了?其實計算兩個 物業價值,貸款成數大概為7成水平。

有關產品的出現,的確為手上另有一個物業的買家(例如換樓客),提供低首期入市方案。但選用類似計劃時,仍有不少地方要考慮,其中最明顯的是利息因素。

新盤的「一樓多按」與「多樓一按」,除了提供低首期入市方案此個共同目標之外,另一個共同點是利息成本。銀行提供的按揭利息偏低,主要原因是銀行的 利息成本(存款利率/同業拆借)低,按息低至2厘水平,銀行仍可賺取一定息差,但發展商利率成本較高。不論是較傳統的新盤一、二按,抑或上周成為市場焦點 的多樓一按,撇開初期免息/低息的優惠,優惠期後利率一般在最優惠利率加/減一厘水平(或者更極端的,全期利率偏低,但還款期短至數年,借款人屆時需要一 次過償還樓按餘額)。

不管是哪一種安排,至目前為止,發展商提供的按揭,由於利率成本較高,未見5年或以上的全期低息安排。意味新盤買家如選用發展商的按揭,享受數年的低息優惠後,便需要償還整筆樓按。一般人如沒有幾百萬元閒置現金,通常會以轉按的方式償還利率較高的樓按。

問題在於,轉按成功與否,牽涉眾多因素:屆時的按揭指引(銀行按揭成數上限)、物業估值、借款人的收入等,全部都是變數。如果未能順利轉按,借款人便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承擔發展商按揭較高的利息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6月22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

120%按揭的美麗誤會

上周元朗一個新盤的發展商推出一項按揭計劃,新盤成交價1000萬元的話,最高可借1200萬元的按揭。之前坊間不時說高成數按揭風險高,目前居然有發展商提供「借突樓價」的貸款,豈非超高風險?不過,一切其實是美麗的誤會。

有關計劃為新盤買家提供一個借款額高於購入樓價的貸款選擇,問題在於借款人不僅僅是以新購物業為抵押品──他們(或家人)需要另外持有物業,並將舊 樓和新樓一同作為抵押借款。如果同一個物業,同一時間重複抵押,取得多筆按揭貸款,叫「一樓多按」;把多於一個物業抵押取得一筆款項,可稱為「多樓一 按」。

所謂120%按揭,120%指的貸款額最高可達新購物業估價的120%,但計算同為抵押品的舊居價值,實際按揭成數是在七成左右。

借款人如購買發展項目中一個成交價1000萬元的單位,而舊居又有按揭未償還的話,舊居樓價要達700萬元,發展商才會借1200萬元予買家,用於 償還舊居按揭及支付新樓樓價。以抵押品總值1700萬元計,整體按揭成數其實是70.6%。對貸款人來說,風險反而比之前按揭成數高達八、九成的新盤一按 略低。

發展商如此大費周章,相信也是源於銀行按揭成數收緊。如果新盤買家持有其他按揭物業,再為新盤單位申請銀行按揭,全部按揭供款不可高於月入四成,壓力測試下假設按息加3厘,整體供款不可高於月入五成。發展商提供「多樓一按」,由於不涉銀行,便可迴避壓力測試的要求。

上文提及,計算所有抵押品價格,貸款額只相當於抵押品估值七成,究竟按揭借款相當於樓價七成,對借款人是否高風險?

我們多次提出,借款的風險不在成數高低,而在借款額是否過高,還款是否超出負荷。舉一個簡單例子,一名月入10萬元的買家,購買一個樓價400萬元 單位,就算成數真的高達120%,如果按揭條件是P-3.1%,30年還款期,每月供款18104元,實在看不到什麼風險;相反,同一個人,如果購買一個 一億元的物業,按揭成數25%,即借2500萬元,供款便達9.4萬元,負擔絕對過高。

發展商為新盤提供按揭,多數情況下迴避了壓力測試,「方便」買家多借一點;比起高成數,此種方便會不會令買家借入超出負擔能力的金額,才是問題所在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6年6月21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

供息不供本按揭

一手樓盤市場競爭激烈,除了多個新盤推出高成數一、二按外,亦有發展商推出置業初期按揭供款只供利息的安排,力求壓低置業初期的供款開支。但選用類似產品時,有不少地方要留意。
其中一個推出供息不供本計劃的樓盤,按揭成數8成,還款期5年,首年免供,第2、3年按息1厘,第4、5年按息為P。以一個600萬元單位,8成按 揭即借480萬元計,第二年起按息1厘只按息,即每月償還按息4,000元,第4年起按息以最優惠利率(5厘)計,每月供息則為2萬元。3年內如借款人提 早還款,可獲退回所有已支付利息。
單純以借貸條件考慮,上述安排可算優惠,如果借款人有能力在3年內全額還款,可視之為免息貸款。發展商作出如此優惠的貸款條件,自然因為發展商與銀行對貸款的視角完全不同之故。
對銀行或財務公司來說,按揭貸款是取得盈利的業務,當然不可能提供類似「提早還款退回利息」的安排。對發展商來說,按揭不過是吸引買家入市的工具,甚至有可能提供一定補貼。
對買家來說,要留意的是,類似的優惠安排,其實接近與發展商對賭。如果選用類似計劃入市後樓價上升,大可賣樓還債賺差價,又或以轉按方式還發展商一按,變相享受幾年免息貸款。
不過,如果樓價在期內下跌,便難以將按揭轉回轉統銀行較低息的產品。上文例子中的物業,樓價600萬元,如果樓價不升不跌,原則上幾年後仍可申請按 揭保險轉按;不過,如果購入的是樓價高於1,000萬元的物業,按揭成數上限5成,借款人便需要善用幾年,增加儲蓄,以便日後償還新舊按揭的差額。
當然,部分發展商也會有其他安排,例如提供另外一份二按供買家申請,雖然利率較高,但可降低未能轉按、又無足夠現金償還原有按揭的風險。
按揭產品是中性的,沒有絕對的好壞。如果投資者看好後市,認定幾年後樓價回升,只供息的按揭產品,未償不是一個有效降低供款支出的工具。但對用家來說,此類產品便會有欠款總額一直未有減少的問題,是否採用,宜細加考量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6月15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

樓市的主流意見?

官方及私人的指數雖然都反映樓價自高位下調一成多後開始企穩,但主流意見(包括媒體)似乎仍認定樓價仍會反覆向下,某大行更估計樓價仍會跌三、四成。筆者嘗試看看兩個主要外圍因素,再回頭審視我們日常接觸普遍的樓市看法。
說主流意見認定樓價向下,可由幾則按揭新聞看出端倪:負資產宗數破千宗、樓按年期貼近歷史高位、發展商為一手新盤推出免壓測、只供息的按揭、財務公 司把手上按揭資產打包轉手。以上按揭市場上的幾個發展,無一例外被媒體演繹為樓市凶兆;負資產等同壞賬、按揭年期長反映借盡的情况、發展商要用特製按揭催 促入市顯示清貨需要和財務公司亂做按揭制造次按風暴等。
目前的樓價無疑偏高,樓價的調整,似乎已觸發部分過去觀望的買家入市。在任何角度看,由高位回落一成多的樓價仍屬偏高,但市場心理似乎已開始接受此 水平的樓價。偏高樓價在港已歷時多年,其中成因可能是本地供應問題、外來買家的因素、外圍量寬的影響和超低息的造就。種種可能和原因當中,筆者相信,美國 和中國兩者皆有着主宰的份量,今次先談美國因素。
美國因素
美國去年退市,年初加了一次息,數月前聯儲局主席耶倫預期在「未來數月」再加息。結果數月過去,美息維持不變,以利率期貨看,似乎大家都不預期美息 能有大升空間。一般分析指聯儲局未能按步加息,原因是新公布的就業數據轉差;新增職位數據不理想,自然是聯儲局對加息轉趨審慎的原因之一。但與勞動市場互 扣的其實是整體營商和投資市場的環境卻一直在變。
近期美國股市有一個罕見的集體現象:眾多上市企業股東都在回購公司股份。說他們看好後市,他們卻沒有把資金用於擴充業務;說他們看淡後市,卻用真金 白銀回購公司股份,讓股價堅實。說來說去,就是一眾股東找不到比回購公司股票更好的投資。本來有人辭官歸故里、有人漏夜趕科場,看好看淡就是自由市場的特 性,一家半家企業股東回購股份,可能只是個別事件;目前的情況卻是大量企業都在回購公司股份,原因何在?
出現普遍回購的原因,可能與股東認定聯儲局接受不了股票市場價格大跌有關:聯儲局延續低息政策,表面上在穩定就業市場,但內裏的目標,就是指向「不 容許美股大跌,影響財富效應從而推低消費」。每次聯儲局暗示要加息,股市下跌,主席耶倫便按兵不動,更是坐實聯儲局「保持財富效應>刺激消 費>維持就業市場」的策略。支持股市去保消費和就業,於2015年的中國A股也發生過,只是手法略有不同、對自由市場的認知有落差而已,並不是什麼 創新做法。
市場既然認為聯儲局不容股市大跌,股東回購公司股份便是相對風險不高、穩回報的作為,與其冒險擴大投資,不如買自己公司股票穩陣。
央行政策市下的資產市場
由國際環境看,歐日加碼推出量寬,應該是美國退市而加息的良機;反正熱錢仍然四處流竄,聯儲局收水,只要有人持續放水,美國企業仍有平價融資渠道。 此中道理就是「有人頂檔、早走早着。」因此耶倫幾年前已在叫嚷加息、退市,只是通縮陰霾一直在糾纏;然而,歐日最近再推負利率,這代表美國其實毋須急於加 息,因為那「頂檔的人」將會由短工變長工!在此情況下,預期未來美息上升不會急,步伐也不會大。
再進一步看歐日央行的政策,是明確以防止通縮為要務,在各國聯手下,未來一段時間將可能在溫和通脹的機會較高。如果大環境是溫和通脹、相對低息,對資產價格的預測便不宜過於悲觀。
過去3年,不時聽到市場分析指美股見頂,說了幾年,美股仍是在高位運行,這些分析雖然沒有錯、但也沒有對,如果市民聽了而去沽美股,這是市民的演 繹。美股的高價位、高P/E在在反映今天是「央行政策市」,類似的情況也在本地樓市出現,樓價見頂的分析說了幾年,目前較高峰稍回仍是在高位運行。
說到底,升升跌跌的預測誰都會說,「估市」欠了具體時間,不過是泛泛之言,無太大參考價值。當然,今時今日除美國因素外,中國也不容忽略。左看右看,中國因素亦是最難拿捏的。至於此對本地樓市有何影響,稍後再談。
王建成
宏亞按揭證券營運總裁及董事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6年6月14日

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

按揭年期長 不代表供款壓力高

近兩年新批按揭平均供款期達25、26年,4月份數字更迫近歷史高位。更有指如此長的供款期顯示港人供款壓力高,一旦按息上升,或會令部分借款人負擔增加,被迫斷供。但深究下來,供款年期長與供款壓力未必有太大關連。

說供款年期長,反映供款壓力大,最主要的論點是:樓價高企,連帶按揭金額也高,借款人唯有攤長還款,令每月供款額降低。最直觀的證明,是1997年 前後,住宅按揭的「標準」還款期是20年,由1999年至2007年,新批按揭合約年期大致在20年上下波動,但隨2008年後樓價急升,新批按揭年期亦 愈來愈長,至近2年,已上升至逾300個月水平。可以說,供款年期長度與樓價有正關連,大致上樓價愈高,供款期愈長。如果說「樓價愈高,置業人士負擔愈 大、供款壓力愈高」,那麼說「供款期愈長、供款壓力愈高」似乎也很合理。

理論上,供款期愈來愈長,借款人萬一收入減少,的確會失去某些迴旋空間。萬一收入下跌,借款人可以透過延長還款期以降低每月供款,避免供款超出負擔;但對於一早已採用較長還款期的借款人來說,有需要時便難以延長還款期。

但另一方面,雖然近年樓價高企,但實際上新批按揭的平均供款與入息比率其實大致上有所下調。金管局由2010年8月起統計新批按揭的平均供款與入息 比率,當年數字是41%,即新批按揭的供款,平均佔申請人月入41%,2016年3月最新數字為35%,供款佔入息比率下跌。對實際上申請按揭的人士來 說,供款比例反而下跌。背後的原因是壓力測試基本上將「偏高負擔」的申請人拒諸門外,平均供款負擔因而較幾年前樓價較低時有所改善。

當然,平均供款與入息比率下跌,本身也與按揭年期攤長有關,如果供款期縮短至十多年前的20年水平,供款與入息比率會回升至4成以上。但整體而言, 現時可以成功於銀行取得按揭的借款人,供款負擔本身偏低,即使按息回升3厘(幾年內似乎不大可能),供款也會被限制在月入6成以下。現時擔心按揭還款期 長,供款壓力會高至令借款人大量斷供,暫時看來是過慮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6月8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

新批按揭年期偏高原因

金管局最近公布的4月住宅按揭統計調查結果顯示,新批出按揭貸款中,供樓貸款合約期由3月的304個月,升至4月的310個月;有分析指此顯示本地樓市仍處於史上最難供斷地步。但同一數字,其實有眾多解讀方向。
根據紀錄,新批樓按還款期的歷史高位是2015年的312個月,即當時新批樓按平均還款期為26年,相對而言,2008年金融海嘯前後,新批樓按平 均還款期約260個月(21.7年),近兩年的按揭合約期的確處於較高水平。如果將「還款期愈長」等同於「按揭最難供斷」,那麼4月數字為310個月,的 確可演繹為「樓市處於很難供斷地步」。但作出以上判斷前,宜留意一件事:過去24個月,新批按揭平均年期其實一直在304至312個月之間波動,以年期計 上下波幅約8個月,以百分比計上落不足3%,4月數字上升,仍在正常波幅範圍,暫時看不到「供樓年期愈來愈長」的趨勢。
「供樓年期未見愈來愈長」,原因之一是近兩年的新批按揭還款期已經很長,早已到了難以進一步增加的地步──金管局容許的銀行按揭還款年期為30年即 360個月;由於總有一些選擇較短的還款期,另一些個案因為樓齡、借款人年齡的因素,獲批較短的還款期,平均下來,25、26年便是極限。
負利率、高還本比例鼓勵債仔拖長還款期
近年本地按揭還款期偏長有幾個原因;原因之一是樓價高,樓按貸款額亦高,攤長還款可減少每月供款支出,也較容易通過壓力測試;另一個原因,在於近年 按息大致處於實質負利率,即名義按息比通脹率低。以4月數字為例,一般新造按息大約在2厘左右,而消費物價指數為2.7%,在按揭負利率的情況下,理論上 拖長還款期對借款人有好處,在目前的利率及通脹水平下,有錢供斷樓債,都應該按兵不動。
另一方面,過去利率處於4、5厘水平,甚至如1997年的8厘、10厘水平時,初期供款中還本比例低,會促使借款人選用較短的還款年期,甚至主動提 早還款。至於目前新批按揭平均按息不足2厘,即使還款期長達30年,初期供款中還本額度也高於利息支出,根本沒有多少動力促使借款人縮短還款期。此都是吸 引借款人選用較長還款期的理由;對不少業主來說,他們不是「難供斷」按揭,而是選擇不去供斷按揭。
按揭年期偏長是事實,有眾多原因,但單單由按揭貸款合約期較長,而說按揭較難供斷,便不是事實的全部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6年6月7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

新盤一按令投資者入市比例回升



發展商紛紛推出一按促銷樓盤,由於全額由旗下財務公司借出,不涉銀行,不但按揭成數較高,也毋需進行壓力測試。此類安排雖然「方便」買家借款置業,但卻隱含風險,對於有意透過類似安排買樓置富的投資者來說,更宜小心。

發展商本業是買地、起樓、賣樓,賣樓有盈餘,便再投地起樓,周而復始。貸款卻不是他們的本業,過去偶有提供二按,也是補銀行一按的不足。近年迫使發展商陸續推出按揭成數高達89成的一按,全因銀行按揭成數收緊至56成;即使發展商願意推出二按,讓買家可以低首期入市,也會因為涉及銀行一按,一按+二按的組合需要通過壓力測試,對借款人的收入有較高要求。結果催使發展商推出按揭成數高達89成的一按,以迴避壓力測試。

1000萬元物業,按揭成數8成,利率5厘,還款期30年為例,月供是42,946元,如果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的審批要求是月供不逾月入一半。買家只要月入85,892元,便可順利借取發展商一按。相對而言,如果買家本身已持有/擔保其他物業按揭,再借入500萬元銀行一按+300萬元發展商二按的組合,即使供款較低,但月入卻要高於109,588元,才可通過壓測。

由風險管理的角度看,壓測的存在對借款人有一定保障---壓測事實上將借款人的供款總額限制在34成水平,即使未來按息回升,借款人也有較大的緩衝。較少人提及的是,銀行按揭的壓力測試,對已持有其他按揭物業的借款人,有更嚴格的要求,即所有按揭供款不逾月入4成,加息3厘,供款不逾月入5成。此要求對換樓客及投資者的影響較大。

傳統上不少家庭在購置自住物業後,會再購買物業收租。但在壓力測試要求下,有關部署難度極高,以一對月入10萬元的中產夫婦,二人持有一個物業,按揭餘額600萬,按息2.15厘,尚餘年期20年為例,供款30,781,他們再購置另一物業,向銀行申請按揭,年期30年,利息2.15厘,新物業按揭額不可高於181.4萬元。兩筆按揭的供款其實只佔家庭月入37.6%。如果他們希望用一+二按的組合購買新樓,如果新購單位按揭成數高於標準2成,壓測標準會更嚴厲。簡單來說,在現行的按揭指引下,連中高收入家庭要在自住物業之外買樓投資也甚為困難。

發展商借出整筆一按,不經壓測,便可以降低投資者入市門檻。發展商由於資金成本較銀行高,他們提供的貸款,利率自然較高。對於個別投資者來說,借入較高息的一按買樓,是否合算的投資,自然需要自己詳細考慮。值得留意的是,過去數年按揭指引收緊,估計大部分入市買家以用家為主。對整體大市而言,用家主導的樓市與投資者充斥的樓市,風險完全不同投資者有較高斷供的可能較高。新盤一按鼓勵較多投資者入市,雖然對銀行體系應該沒有多少影響,但卻可能為樓市增加不穩定的因素。

 原文刊於iMoney2016年6月4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

無壓測按揭的種種

眾所周知,現時向銀行申請按揭,要通過壓力測試。按揭測試的原意是確保按揭申請人面對未來按息回升時,仍有一定的負擔能力;但執行的結果必然令部分 本來過去可以成功取得按揭的申請被駁回。有賣樓需要又有財力的發展商,便為新盤推出名目不同的按揭,以自己的方法協助買家借款買樓,共通點之一就是沒有壓 力測試。
壓力測試對借用高成數按揭、持有或擔保其他按揭的買家影響較大。舉例來說,一名買家已為家人的物價按揭作擔保,自己再購買一個樓價1,000萬元的 一手單位自用,銀行按揭標準成數5成,年期30年,利息2.15厘,供款是18,858元。假設發展商有提供二按,成數為3成,利率5厘,年期30年,供 款是16,105元。由於一、二按總成數高於標準按揭成數2成、買家又是其他按揭的擔保人,壓測標準較嚴,供款不可高於月入35%,按息加3厘,不可高於 月入45%;一、二按總供款是34,963元,但通過壓測的收入要求是109,588元,即供款不逾月入32%。(實際執行上其實更為嚴格,例如要將按揭 申請人擔保的按揭供款一併計算,所有按揭供款總和不可高於限制)
針對壓測要求高,部分發展商便推出不涉銀行,也不需壓測的整筆一按。雖說不需壓測,但據了解,多數發展商(及其關連財務公司)也會要求,按揭供款不 逾借款人月入一半。同樣以1,000萬元物業,按揭成數8成,利率5厘,還款期30年為例,月供是42,946元,只要月入85,892元,便可順利借取 發展商一按。換一個說法,如果月入有109,588元,大概可向發展商借取1,020萬元的一按,可購置單位的選擇自然較大。
不經壓測,對按揭申請人的「好處」自然是彈性較大,可借入的按揭金額較高。但必須留意,如果按揭供款已佔月入5成,一旦利率回升,供款佔月入比例增 加,借款人的財務壓力便會更為明顯。考慮此類產品時,借款人亦需留意,由於發展商一按的利息較高,還本速度會較慢,買家未來要轉按慳息,亦要眾多條件配 合。買家宜有較長時間負擔較高息按揭的心理及財政準備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6年6月1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參考按計劃網站


臨約簽署日期 如何影響按揭成數

 2月底港府撤銷辣稅、金管局放寬按揭成數及暫停按揭壓力測試的要求後,市場氣氛急速改善,3月一手市場更創下2013年一手住宅新例實施以來的新高成交紀錄。不過,不少人對撤辣存在不少誤會,可能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財政部署。 香港政府及金管局是在2月28日同一天公布撤辣措施,但要留意,兩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