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

一手住宅按揭申請被拒批的因應之道


多數人置業都需要按揭融資;香港的發展商大多有為旗下項目提供高成數按揭計劃,讓買家可以低首期購買物業,令近年香港的樓市呈現一手房主導的現象。不過,由發展商安排的高成數按揭,並有其批核標準,不符要求的申請可能被拒批。申請發展商按揭一旦被拒,買家又應該如何應對?

新盤主導樓市,原因是在發展商(或其關連財務公司)的安排下,新盤買家可以借入高成數一按,或銀行一按+發展商二按,令買家可以低首期入市。不過要留意,除非發展商承諾「保證批核」,否則有關的貸款,仍需要貸款機構的審批。

過去有個別新盤,發展商表明按揭為保證批核,理論上借款申請人沒有任何入息證明,都可獲批按揭。但此類按揭被指對借款人風險過高,在官方關注到輿論批評後,已買少見少;現時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新盤一、二按,都有一定的審批要求。問題在於,與銀行界大致上一致的要求不同:由不同財務機構提供的新盤按揭,審批要求並不一致,而且透明度較低。

上述差異會為新盤買家帶來一定風險。如果只申請銀行按揭,各家銀行的基本要求大致上接近,買家基本上可掌握自己獲批按揭的機會。即使出現罕見的意外,申請一家銀行按揭被拒批,也可向其他銀行申請按揭。

在新盤市場,情況卻全然不同:價單不會全面列出非銀行一、二按的審批標準(事實上也不可能);更大的問題是,買家即使按揭申請被拒批,仍然有責任完成交易,否則發展商仍有權沒有訂金。問題在於:買家申請此類按揭,多數原因正是首期不足,如果申請被拒,豈非只有撻訂一途?

視乎情況,申請發展商按揭被拒的買家,其實仍有其他選擇。現時市場上有不同的財務機構可為一手盤買家提供高成數按揭方案,當中又包括兩大類型:一類是利率銀行按揭高(PP+);另一類是提供等同銀行按揭利率的息口,但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(一般為貸款額數個百分點)。兩者都可以協助買家避免損失高額訂金,至於何者較適合,便要視乎買家的需求,包括物業是用於長期持有,或短線投資而有所不同。

原文刊於中金在線2018年4月30日
 





最受加息影響的人


一般估計美息在年內尚會上調3次,而本地最優惠利率料開始跟隨上升。多數分析會計算,利率每上升1/4厘,供樓業主每月支出會上升多少。其實最受加息影響的,未必是有樓要供的業主,而是有意入市的準買家。

坊間說起「加息」,十之有九說的是最優惠利率。現時本地銀行的最優惠利率在5厘至5.25厘,維持了十年不變。如最優惠利率回升,的確有「低息期告終」的重大象徵意義。

按揭利率上升,供樓業主的支出自然會增加。不過,不見得供樓業主是最受加息影響的一群。事實上,近年逾9成新批按揭以拆息(Hibor)為計息標準,而拆息在過去一年累升接近一厘,換言之,絕大部分按揭借款人的每月供款早已持續增加。但市場上罕有聽聞業主對拆息上升,供款增加有所抱怨。

當然,最優惠利率上升對H按用家不是完全沒有影響。由於近年新批的H按,利率大多已升至以最優惠利率為準的鎖息上限。如最優惠利率回升,現時以「鎖息」供樓的業主,每月供款便會增加。不過,參考拆息上升的影響,不見得最優惠利率穩定上升,會對供樓業主有太大衝擊。畢竟,現時透過銀行取得按揭的業主,都應該通過了壓力測試,供款負擔處於偏低水平。

最受加息影響的,反而會是現時有意入市的準買家。現時按揭壓力測試對無按揭負擔申請人的要求是:在現行利率下,按揭供款不可逾月入5成,按息上調3厘,供款不可逾月入6成。如無意外,最優惠利率上升,有關壓力測試的要求亦不會放寬(放寬可能被市場解讀為減辣),結果是未入市的買家,可借入的按揭金額會減少。

以月入4萬元,無其他債務、無按揭負擔的申請為例。在「現行按息」為2.15厘、30年還款期的情況下,可通過壓力測試,借入的按揭金額上限約為439.5萬元。如按息上升半厘,而壓測要求不變,月入4萬,30年還款金額上限約為415.7萬元,一下子少了20萬元,準買家購買力直接被削弱。

在住宅供應未有明顯增加、成交量偏低的情況下,利率輕微上升不見得可以壓抑樓價。反而未入市的準買家,會因可借入的按揭金額減少,成為最受影響的一群人。

原文刊於iMoney 2018年4月28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自置居所比例下跌的啟示

據報,截至去年底本港擁有自置居所的家庭比例低於50%,屬於1999年後新低。有部分分析認為,自置居所比率回落,肇因於部分自住業主睇錯市,在升市中「落錯車」;更告誡其他自住業主,升市莫估頂,不要賣出自住物業。究竟數據是否真的顯示很多家庭在過去幾年作出錯誤的賣樓決定?

附表為2002年至今,每隔5年的自置居所(包括私樓及居屋)數據。如果單看自置居所比例的百分比,的確會發現近年自置比例有下跌趨勢。但我們可不可以由此說,自置比例下跌,是因為很多家庭「落錯車」(在過去幾年賣出自置物業,而未有再入市)?答案是「不」。


其實自置居所的家庭數量,仍是按年上升。數字上升而比例下跌,原因是香港的家庭總數持續增長,由2002年的215.6萬戶,上升至2017年的254萬戶;15年間家庭數目增加38.4萬戶,而自置居所家庭同期只增加11.7萬戶,此才是自置比率下跌的原因。

住宅供應 追不上家庭數目增長
2016年底(未有2017年數據),香港私人住宅總存量為115.88萬伙,數前15年的2001年,數字為105.08萬伙。15年間,私人住宅增加10.8萬伙。同期居屋存量由36.5萬戶增至40萬戶,增加3.5萬戶。即可供出售的房屋在過去15年大概增加14.3萬戶。對比起自置居所家庭數目上升11.7萬戶,大部分新增單位都由用家吸納(原因可能是不同名目的印花稅、收緊按揭增加了投資者入市成本)。



當然市場會有一些家庭賣出自己的自住物業,然後又錯失入市機會;也有投資者購買更多物業出租。但統計未能證實此為大趨勢。整體上,自置居所家庭比例下跌,原因在於供應不足。

不過,數據即使未能證實很多家庭「落錯車」;卻不代表「賣自住樓要三思」的忠告有錯。數據已確實告訴大家:住宅供應的確追不上家庭數目增長,在此情況下「出售自住物業,要低價再入市」的風險其實極高。另一方面,如果我們視2007年的自置比率為「正常」,那麼即使我們凍結家庭數目增長,也要額外10萬伙供應,才可令自置比率恢復正常。
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 2018年4月28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

定息按揭的未來

繼3月底多家大銀行暫停定息按揭,其他幾家有提供定息按揭的銀行,亦於4月底暫停接受定息按揭申請。如無意外,在銀行處理完手頭上積壓的申請個案之後,新批按揭中的定息按揭比例將大幅回落。不過,估計定息按揭不會就此在市場上消失,反而未來數年,定按可能會出現不定期的爆發現象。

2月份新批按揭中,定息按揭比例逾27%,創紀錄新高。預期3、4月份,數字仍有力再上。但在4月下旬所有銀行都暫停定按產品後,下半年按揭市場料會重返浮息按揭主導的情況。不過,在未來數年,定按隨時都可能捲土重來。

先討論一下為何多家銀行在年初推出利率低於浮息按揭的定按產品:其實原因只有一個:爭取生意。過去爭生意的主要手法是下調全期按息、其次是增加現金回贈。但在增加優惠的同時,銀行又要避免引發惡性減息戰,較新的發展便是增加按揭存款掛勾戶口,而過去一季的定息按揭,可以視為傳統浮息按揭的一種優惠。(說本地定息按揭是浮息產品的優惠,而不是有別於浮息按揭的產品,原因是定息期短,穩定供款的作用有限)

加息期定按仍有吸引力
觀乎過去幾次定息按揭市佔率上升的經驗,都是市場預期利率可能上升,銀行推出有穩定供款效果的定息按揭,吸引一部分申請人選用,從而推高定按的市佔率。而今年首季的定按,除了以上一貫的特點外,主要賣點是供款首年利率比現行浮息按揭更低。

展望未來,美國在年內大概仍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約3次,而美息升勢起碼會在未來2、3年維持。如無意外,香港的最優惠利率在年內會開始上調,而稍後美息上調,港息跟加會是新常態。而在利率看升的環境下,定息按揭有天生的吸引力。(當然,在最優惠利率上調之後,新推出的定息按揭利率,亦會相應上調)

在銀行競爭、利率望升的格局下,未來料會不時出然條件各異的定按產品,以吸引按揭申請人選用。而每當銀行達到目標貸款額後,此類產品又會暫時偃旗息鼓。因此,定息按揭料不會就此在本地市場消失,反而在未來可能出現不定期的爆發現象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8年4月24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

小息買魚蛋看按保

二手住宅市場頻現破頂成交,樓價400萬元以下的大屋苑上車盤幾乎絕跡,上車客難以找到符合九成按揭申請資格的樓盤;連600萬元以下,可借八成按揭的放盤也買少見少。不少地產業內人士建議,放寬按揭保險適用範圍,以協助準買家上車。究竟調整按保適用範圍對協助準買家入市,有多大作用?

先分享一個故事。話說,一家小學小息時,一大班小學生都會衝向小食部購買咖喱魚蛋。小息時間只有15分鐘,購買魚蛋的小學生又多,經常出現排隊一輪而買不到的情況。小明便是常在小息時間失望而回的學生之一。一天,小明想到,如果可以早5分鐘到小食部,購買到魚蛋的機會便大大增加。於是,小明向校長建議,提早5分鐘放小息。不知為何,校長又同意了,全校提早5分鐘放小息(而小息時間維持15分鐘)。小明成功購買魚蛋的機會,會不會因而上升?

正常而言,小明應該不會因為大家一起提早5分鐘放小息,而令他購買零食的機會增加。小明建議提早放小息時,只想到「自己提早5分鐘」到小食部,而沒有想到規則一改,其實全部同學的條件都同時改變。

供應未增加 放寬按保徒增需求
目前建議放寬按揭成數的準買家,情況亦類似:在個別買家角度考慮,放寬按揭成數,自己需要支付的首期減少,看似令置業難度下跌。但條件一改,市場上其他準買家一樣「受惠」。當全人類的起步點都改變,入市的難度不見得會有明顯下跌。反而目前成交價在600萬元以上的二手物業,因為按揭成數限制,有財力購買的準買家人數較少。一旦按保放寬,此價位的二手放盤不會有大量新供應,但有效需求卻急升,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,樓價只有上升一途。

當然,在微觀角度,一旦放寬按保適用範圍,的確會有一批本來欠首期,無法購買600萬元以上二手單位的準買家,因可多借首期而成功入市。但宏觀而言,置業難的情況不會改變。要解決小學生買不了魚蛋,更有效的方法大概是延長小息時間、增加魚蛋供應。要解決置業問題,歸根究底也是要由供應着手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8年4月24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
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

結餘下跌 加息期近


港匯對美元跌至弱方保證,金管局接連承接港元沽盤,銀行體系結餘下跌。如果結餘水平跌勢持續,拆息無可避免上升。在下次美國加息之後,港元最優惠利率料需跟加。

港元與美元掛勾,根據教科書定義,固定匯率、資金自由流動,結果必然無法維持獨立的利率政策。美元最近6次加息而港元最優惠利率未升,即使是拆息升幅亦不及美息,在港美息差擴闊的情況下,觸發套息活動,港元沽盤增加,最終港匯跌至弱方保證。

現時市場談論「加息」,多指最優惠利率上調。以拆息供樓的業主,可能會以為最優惠利率上調與自己的關係不大。事實卻是,銀行結餘持續下跌,拆息較可能走高。以近日一個月拆息約0.89厘計,過去以H+1.3以上定價的H按,已轉至以最優惠利率為準的鎖息供樓。銀行再不加最優惠利率,賺取的息差便會下跌。因此,下一次美息上調,本地銀行跟加的機會已大幅增加。


美國聯儲局早前已明示暗示年內會持續加息。聯儲局會在5月有議息會議,但由於會後無新聞發佈會,傳統上多在有新聞發報的議息會議調整利率,而符合此條件的會是61213日的會議。如美息一如市場預期上調,港元最優惠利率跟加的機會偏高。

最受加息影響為準買家

在樓市而言,其實加息的影響未必太大。對多數有樓要供的業主來說,供款負擔偏低,官方估計數字在12%19%左右(見金管局3月份的「未償還按揭供款與入息比率」及統計處2016年人口普查);即使美國在未來3年按步加息,香港全部照跟,實際的供款負擔仍在健康水平。較受直接的影響,會是未入市的準買家---估計按揭壓力測試放寬的機會不大,隨利率上升,壓測會令每一個準買家可借用的按揭金額減少。

另一方面,本地利率上升基於港匯轉弱,而傳統上,港匯弱代表外來購買力購買港元資產的誘因增加。以內地買家為例,人民幣按揭利率(大概5)大幅高於港元按揭,如果港元兌人民幣下跌,港樓的吸引力又會增加。

簡單來說,加息,的確會影響本地準買家的購買力,不過,伴隨加息的是港匯偏弱,反過來卻利好樓價。在此情況下,其實不宜預期樓價會因加息而有明顯的調整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8年4月18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

撤辣刺激作用消退?

 周末一手成交回落,有外資大行發表報告認為,撤辣的刺激作用消退,並預期樓價仍然受壓。一手成交量的確有所回落,但撤辣帶來的,應該不止是一時的刺激。今年一手住宅的成交量仍可望挑戰新例以來新高水平。 說撤辣的刺激作用減弱,是一個公平但容易引起誤判的評估。說「公平」,因為無論由按月或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