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

銀行上調按息 — 溫故知新

因應金管局指引,多家銀行上調按息,新造按息普遍上調10點子;市場一般估計,按息輕微上調,不會對上升中的樓價有多少降溫作用。當然,後續的問題便是:往後的按息走勢如何?會不會持續上升?

多家銀行上調住宅按揭利率,拆息按揭(H按)利率由原先H+1.3厘,上調至H+1.4厘;拆息按揭的鎖息位及最優惠利率按揭亦大都上調0.1厘(10點子)。而銀行上調按息的主要原因,是金管局於19日,要求實施「內評法」(Internal Ratings-based Approach)銀行,批出住宅按揭貸款風險加權比率下限由15%上調至25%;效果是增加銀行的按揭業務成本,促使多家銀行宣佈上調按息。

市場認為上調按息0.1厘影響不大
市場普遍認為銀行上調按息0.1厘的影響不大。以500萬元貸款額,25年還款期為例,以5月29日一個月拆息0.35857厘計,按息由H+1.3厘上調至H+1.4厘,每月供款會由20,371元,上升至20,610元,上升239元。由於幅度小,加上新造按息上調完全不影響之前取用貸款業主的還款,對樓價無大影響是合理評論。問題是,新造按息會否持續上升?

其實今次並非金管局第一次上調銀行按揭業務的風險權重,類似的情況在2013年也曾出現,當年3月底金管局要求實施「內評法」銀行,批出住宅按揭貸款風險加權比率下限由10%上調至15%;其後多家銀行將按息上調0.25厘。

與2013年對比,當時風險權重上調的幅度較小,但銀行的加息幅度較大;今次多家銀行在成本上升更多的情況下,只輕微上調按息0.1厘,原因之一,可能是先觀察市場反應。2013年3月底4月初銀行上調按息,加上當年2月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,市場成交及按揭取用金額雙雙縮減,但銀行體系資金充裕情況其實沒有改變,結果數月之後,一度上調的按息再度回落,新造按息甚至較風險權重上調前為低。

當然,歷史未必會簡單重複,由於今次按揭風險權重上調的幅度較高,按息先加後減的情況再出現的機會較2013年小。而在按息以外,要關注的便是美息走勢。現時市場估計6月美息將再度上調0.25厘,年內尚有約2次的加息機會。比起銀行輕微上調按息,本地業主更關心的應該是港息會否跟隨美息上升。樂觀地看,本地市場資金仍然充裕,暫時本地銀行仍有條件維持利率不變。但中長線而言,本地利率無可避免會上調,考慮樓市前景及為個人財務進行規劃時,不容忽視有關趨勢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7年5月31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

按息上調有無「下一浪」?

5月19日金管局修訂按揭指引一周後,陸續有銀行上調新造按揭利率,傳媒普遍以「加息潮」來形容。但凡潮水,總是一浪一浪而來,但今次上調按息是否有「下一浪」,值得懷疑。

今次多家銀行上調住宅按揭利率,拆息按揭(H按)利率由原先H+1.3厘,上調至H+1.4厘;拆息按揭的鎖息位及最優惠利率按揭亦大都上調0.1厘(10點子)。而銀行上調按息的主要原因,是金管局於19日,要求實施「內評法」(Internal Ratings-based Approach)銀行,批出住宅按揭貸款風險加權比率下限由15%上調至25%;效果是增加銀行的按揭業務成本,結果促使多家銀行宣布上調按息。

類似的情況於2013年也曾出現,當年3月底金管局要求實施「內評法」銀行,批出住宅按揭貸款風險加權比率下限由10%上調至15%;其後多家銀行將按息上調0.25厘。

2013年按息先加後減
值得留意,上一次風險權重上調5個百分點,銀行加按息0.25厘;今次風險權重上調10個百分點,對成本影響大了一倍,但多家銀行只上調按息0.1厘。

同一件事,可以有多個角度分析。悲觀者或會認為,今次金管局上調銀行風險權重幅度更高,對銀行成本影響更大,銀行往後可能再上調按息(因為按比例計算的話,按息上調0.5厘才「合理」)。

不過,溫故知新,2013年4月多家銀行上調按息後,市場資金充裕、樓市因辣招成交縮減的大環境其實沒有改變,結果多家銀行於半年內紛紛把新造按息再度推低,按息反而較當居出招前更低。

今次調整按揭貸款的風險權重,無疑會令銀行成本上升,但影響是一次過的。銀行在成本上升幅度較2013年增加的情況下,上調的按息反而較當年為少,原因大概是銀行體系資金仍然氾濫。上調按息如令按揭取用金額減少,實在不知如何排洪;加上市場上亦有多家中小型銀行並非使用內評法,按揭成本不會直接受影響,有條件不上調按息;他們的存在亦制約了大銀行上調按息的空間,今次因上調風險權重的影響,可能已在按息上完全反映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7年5月30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29日 星期一

30年按揭比率上升 缺緩衝空間?



報載新批按揭中,選用30年按揭的比率上升,由年初的18%升至近日的23%。報導認為30年按揭有欠缺緩衝的風險。其實此說半對半不對。

所謂欠缺緩衝風險,指的是現行指引下,按揭年期上限為30年,如果一早選用30年期的按揭,萬一在取用貸款後收入下跌,也不能以延長還款期的方式來減少供款支出。

相反,如果當初選用的還款期較短,例如是20年或25年,萬一在提取按揭後收入下跌,借款人仍可向銀行爭取,延長還款期,令每月供款減少,以挺過經濟問題。如果一早選擇了較長的還款期,便欠缺上述彈性。

但值得留意的是,在現行壓力測試的設計下,其實已經為長年期還款設下另一種緩衝。以未有其他按揭負擔、借款額500萬元,現行利率2.15厘計,如按揭年期為30年,每月供款18,858元,通過壓測的入息要求是45,503元,供款佔收入41.4%;如年期為25年,供款為21,560元,通過壓測的入息需達49,447元,供款佔月入43.6%;如年期為20年,供款為25,651元,通過壓測的月入需達55,690元,供款佔月入45.2%

簡單來說,如果月入「只有」46,000元,又需要借取500萬元的按揭,申請人大概需要選用較長年期的按揭,令每月供款開支減少,以通過壓力測試。但現行機制令此些無可奈何下選擇較長還款期的借款人,供款比率進一步受限,某程度上已為借款人留下較大緩衝。

此外,也要留意,雖然近年選用30年按揭的比率上升,但不代表所有選用較長年期按揭的借款人,都是為了通過壓測才延長還款期。在現時按息仍然偏低的情況下,部分按揭申請人即使有較高入息,仍然可能出於理財規劃而選用30年供款,等待通脹蠶食債務。單看到選用30年按揭的比率上升而認為借款人一定面對較高風險,可能有欠公允。

原文刊於iMoney2017年5月27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

金管出招 新例下的轉按限制

上周五(19日)金管局公布新一輪按揭監管措施,對於各項措施的內容、對樓價會不會有影響,各方人士早已提出多項見解;反而是對個別按揭申請人的影響,較少人提及。其實新指引下,除了可能遏抑投資者置業需求,也會增加持有多項物業人士轉按的難度。

金管局上周推出的三項按揭措施,其中提高銀行風險權重下限的指引,理論上會提高銀行按揭業務成本,甚至有銀行表示或會上調按息。至於收緊主要收入來自境外人士的按揭申請,提升他們供款與入息比率的要求,對主要收入來自香港的申請人(比重佔新申請98%)無影響。反而對於有按揭負擔人士再申請按揭,會有較明顯的影響。

在新例下,如果借款人本身只持有一個按揭未供滿的住宅物業,又沒有擔保其他按揭;當借款人需要轉按時,仍然視為無其他按揭負擔,轉按的按揭成數與新措施推出前一樣:樓價$1,000萬以下物業,按揭成數上限為六成,貸款額不逾$500萬;樓價$1,000萬以上物業,按揭成數上限五成。

多樓業主轉按難度增
至於有多於一個按揭負擔(作為按揭借款人或擔保人)的業主,在新措施下,此類業主不單新購買物業的按揭成數受限,連帶為自住物業轉按,成數一樣受限:樓價$1,000萬以下物業,按揭成數上限為五成,貸款額不逾$400萬;樓價$1,000萬以上物業,按揭成數上限四成。

近年銀行按揭競爭激烈,除了新造按揭外,轉按也是銀行着力爭取的目標。以3月為例,新批按揭貸款金額$369億,當中轉按佔$104億,比一手市場的$75億更高。在新措施之下,多於一個按揭負擔的申請人轉按成數受限,或會影響未來新批及新取用的轉按金額。

上文提及,銀行風險權重下限上調,銀行按揭業務成本增加,理論上可能觸發銀行上調按揭利率。但另一方面,按揭指引收緊、整體按揭申請、包括轉按可能減少的情況下,銀行的競爭反而更為激烈。加上資金仍然充斥市場,一個月拆息更由上月中的0.4厘,下調至近日0.35厘水平,銀行是否可順利上調按息,其實有待觀察。
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2017年5月27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

唔做中唔做保?

俗語有云,「唔做中、唔做保、唔做媒人三代好」。現時要不要當中間人、媒人,大家可各自考慮,但身為按揭擔保人的代價的確愈來愈高。

金管局上周推出三項按揭措施,其中提高銀行風險權重下限的指引,理論上會提高銀行按揭業務成本,但對一般按揭申請人暫無直接影響。而收緊主要收入來自境外人士的按揭申請,提升他們供款與入息比率的要求,也對主要收入來自香港的申請人無影響。

不過,如申請按揭時,有就其他物業作出借貸或擔保,不單供款與入息比率要求較嚴格;在新措施下,按揭成數更會下調一成。有其他按揭負擔,再申請按揭,1000萬元以下物業,按揭成數上限為5成(貸款額不得高於400萬元);1000萬元以上物業,按揭成數上限為40%。
簡單而言,如果現時有為家人的按揭作擔保,在未解除擔保人身份前為自己的物業申請按揭,按揭成數便需下調一成。

另一方面,對於本身無按揭負擔的申請人而言,如果本身收入未能通過壓力測試要求,便需要尋找擔保人,令計算供款與入息比率時,「收入」的計算可增加。在過去,要留意擔保人本身如有按揭負擔,會令供款與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的要求收緊。(借款人無按揭負擔,基本的「供款與入息比率」要求為供款不逾月入50%;假設按息升3厘,供款不可逾月入60%;增加擔保人後,如擔保人有按揭負擔,則所有按揭供款不可逾月入40%,假設按息升3厘,供款不可逾月入50%。)

在新措施下,如果找來的擔保人有按揭負擔,則新申請按揭成數便自動減一成;供款與入息比率要求又維持嚴格,分分鐘幫倒忙。理論上,無按揭負擔的擔保人會最受歡迎,但為他人擔保按揭,自己付出的代價日大。要別人在按揭申請表擔保人一欄簽名,可能比叫他填器官捐贈卡難度更大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7年5月24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

何事觸發金管局連還出招

金管局接連兩星期出招,先是收緊銀行對地產發展商借貸,之後又上調銀行新造按揭貸款風險權重、下調有按揭在手,以及主要收入來自外地申請人的貸款成數。市場一般估計,新招對樓價未必有即時遏抑作用,是耶非耶有待時間證明。問題是究竟是何事觸發金管局連還出招?

一般人的主觀印象,認為金管局收緊按揭指引類同於政府加印花稅,籠統稱為加辣,目標都是遏抑樓價。雖然不少人會以「可否壓低樓價」討論新招成效,但嚴格而言,金管局要控制的應是金融體系風險而非調控樓價。

當然,樓價如果脫離買家的負擔能力,而買家又普遍以按揭入市,理論上會增加銀行體系風險。地產代理統計的樓價指數,接連十多個星期上升,可能是觸發金管局出招的原因之一。
不過,在出新招之前,新批按揭中八成申請人未持有或未擔保其他按揭,98%申請人主要收入來自香港,加上所有按揭申請都需要通過壓力測試,新批按揭的供款與入息比率處於35%水平,整體上可說甚為穩健。因此,金管局出招,除了因應樓價上升,進一步上調安全系數外,可能有其他因素。

游資可能回流?
可能的因素之一是近日美股美滙回軟,游資有重回亞洲的跡象。以港元一個月拆息而言,5月上旬大致維持在0.38厘水平,上周卻見較明顯回落,至周五跌至0.36厘。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通俄,即使最終無事,亦勢必影響其經濟政策,美滙如轉勢下滑,理論上會進一步刺激港元資產價格上升。可能金管局發現勢頭不對勁,便提早出招,進一步為樓市減槓桿。

當然,以近期八成樓按申請人都未持有其他按揭物業、98%申請人主要收入來自香港,意味大多數按揭申請人都不會受新措施直接影響。而已持有其他按揭物業,打算多購物業收租的申請人來說,便需要動用更多資金作投資首期。

短期內要看樓市走向,可留意本周幾幅招標的地皮,如果成交價仍然再創新高,便不宜預期樓價會因金管局出招而在短期內出現明顯調整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7年5月23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

如果特朗普未能完成任期

去年特朗普(Trump又稱侵總統)以黑馬姿態勝出美國大選,為環球政經局勢帶來眾多變數。但近期發展,愈發令人懷疑,侵總統能否順利完成任期。而美國股市近月持續上升,少不了侵總統基建、減稅及刺激就業的概念。一旦他中途墜馬,對環球政經局勢的影響將不容忽視。

早前侵總統炒退FBI局長,帶點歷史感的朋友都會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,尼克遜炒退水門事件檢察官的故事。另一邊廂,侵總統又被指會見俄國外長時洩露情報機密,司法部又委任特別檢察官調查其競選團隊是否私通俄國。幾件事都令人懷疑他的正直和誠實,對美國而言,影響比當年水門事件更嚴重。萬一,FBI捅出更多黑材料,又或國會彈劾,特朗普未能完成任期,又會如何?

商人給傳媒盯上的後果
侵總統三不五時鬧出危機,原因或與他出身企業老闆有關──習慣了只考慮自身利益,罕有被監管,更不會尊重監管者,商人出身的他,很可能不懂為政者需要在陽光下施政的要求,所以在一些文件上修修改改、說些砌詞沒有什麼大不了!美國總統雖然位高權重,但民主政制下少不了重重監管,總統越權亂來,尼克遜便是榜樣。

就算近日的通俄指控無事,但侵總統早已得罪所有美國主流傳媒,由不按傳統缺席白宮記者團晚宴、到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(CBS)的「Face the Nation」訪問時因問題尖銳突然變臉離席、到會見俄國外長時拒絕美國傳媒在場,都顯示他與媒體積怨極深。

被惹怒的媒體在公在私都有充分動力持續發掘總統醜聞(他在CBS訪問中走開之後,其他傳媒立即翻出他多年來訪問中途變臉走人的舊片,譏諷為「The Art of Walk Away」)。除非大改作風,否則未來危機料陸續有來,大可能未完成一屆任期即被拉下馬。今天狂人侵總統已被傳謀緊緊盯上,他在商界的人眽或已成了他的負資産,只要任何人提供不見得光的商業手法材料,總統的光環就随之消逝,童話亦將幻減!

在經濟層面,特朗普當選後,美股反覆上升;原因之一是他提倡全面提升美國基建,大幅減稅、多買美國貨,刺激市場憧憬經濟可恢復強勁增長;原因之一在於預期侵總統的基建概念有助刺激美國經濟。近日他指控纏身,市場擔心新政無以為繼,美滙和美股已開始調整。

侵總統上台只百多天,其經濟大戰略未見多少成果,但他一旦提早下台,副總統彭斯繼任,在經濟上料會維持特朗普的方向(部分難以實行的新政如大幅減稅、爭議太大的例如削減環保支出,都可能順便擱置)。而政治爭議萬一拖延,華府用於重振經濟的心力必然減少,那些基建撥款、減稅措施討論勢必曠日持久。特朗普概念對美國經濟的刺激亦必大打折扣,而美息在此情況下,上調幅度及速度可能放緩。

狂人下台 重返制衡中國戰略
在國際局勢層面上,侵總統的下台發展將或對中國不利。在外交上,上台前對中國多有批評的侵總統,在上台後卻在有意無意間令中國成為得益者──沒有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、退出奧巴馬年代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(TPP),甚至派員出席中國主導的「一帶一路」論壇,全部政策都有利中國經濟。在大戰略上幾乎是由一直遏制(contain)中國轉為擁抱(embrace)中國的逆轉。

不過,此種政策轉向,其實有很大的偶然性,萬一侵總統下台,彭斯在一眾鷹派幕僚推動下,會否改變對華政策絕對值得留意;例如美國會否重新主導TPP,會是值得留意的訊號。中美沒有表面的和諧;相反,爭拗增加,那些「一帶一路」之類的雄圖偉略,實踐起來便困難得多。

當年水門事件由民主黨位於水門大廈的辦事處遭竊聽,到尼克逖總統下台,歷時兩年多。今次特朗普被指通俄,會不會發展為水門2.0,似乎也要相當時日發酵。其中值得留意的是,2018年美國中期大選,眾議院全部議席及參議院三分一議席改選;特朗普無事則已,如果FBI或傳媒(他們已經和特朗普積怨已深)發掘到特朗普裏通俄國的證據,既有中期大選的考慮,加上大部分美國政冶人物均認為狂人侵是離經叛道的政客,恐怕共和黨有充分誘因在中期大選前拉倒特朗普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7年5月20日

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

樓市慢牛或持續

樓價指數持續上升,如果回看去年底、今年初的樓市分析,可謂一地眼鏡。去年11月港府上調印花稅,市場又預期中國經濟放緩、美國加息,供應開始增加,樓價可能出現較大調整。但現時看來,幾個跌市前提都不似預期,樓市「慢牛」(升得慢但升得較久)的情況較可能持續。

先說中國經濟,總理李克強原本估計今年經濟增長為6.5%,較去年的6.7%低。但首季經濟增長卻高達6.9%,出乎多數專家預期。連帶香港第一季增長亦達4.3%,為2011年以來最快,暫時掃除了經濟轉差帶動樓價下跌的陰霾。

其次是美國加息,今年美息已上調一次,市場一般估計美息在年內將再有2次上調空間。但本地資金仍然氾濫,近日港元雖然轉弱,但拆息卻持續走軟,供樓業主的實際利息支出反而下跌(如果是2年前新取用按揭,年內罰息期屆滿的業主,透過轉按,新舊按揭息差更接近0.4厘)。

香港跟隨上調的利率可能在0.5厘水平
本地大銀行早前已表明,香港現時仍有條件不跟隨美國上調利息。以一般估計美國加息期至2018年,聯儲局3月份曾預期,2018年中聯邦基金利率中值為2.1%,較現時高約1%。換言之,今次加息周期,香港跟隨上調的利率可能在0.5厘水平,在現行「+3厘」的壓力測試下,實在難以預期會為借款人帶來嚴重的供款負擔。

供應方面,港府一直信誓旦旦未來數年的住宅供應會增加。問題一來是供應的增加,似乎只可勉強補充過去幾年的不足,是否可以壓低樓價,仍然有待觀察。另一方面,前特首董建華牽頭的智庫早前發接報告,提出本港未來30年房屋需求達126萬伙,需要超過9,350公頃(相當於2.6個沙田新市鎮,每個沙田新市鎮面積約3,587公頃)的土地,較政府估算30年房屋需求4,800公頃,足足多出1倍。如果有關智庫的預測較為準確,但港府造地的速度仍維持現有水平,便意味未來較大機會出現土地及房屋短缺。

近幾年的樓價偏高是公認的事實,但綜合以上因素,暫時來看樓市似乎難見似樣的調整。而在重重辣招影響下,樓價又難急升,中、短期而言,樓價或會維持慢牛局面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7年5月17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

債務睇到?睇唔到?

向銀行申請按揭,按揭及其他債務的供款要符合一定的入息比率。對於按揭申請人的債務資料,信貸資料庫便是銀行取得相關資料的主要來源。不過,信貸資料庫並不是貸款機構獲得申請人債務紀錄的唯一途徑,銀行其實有更多的途徑了解申請人的債務情況。

信貸資料庫的確是審批按揭申請時,銀行取得申請人債務資料的重要資料來源,但卻不是唯一的途徑。透過信貸資料庫,銀行可得悉申請人目前有多少私人貸款、多少張信用卡、會不會有備用的循環貸款,以至有沒有作為其他按揭的借款人或擔保人等。齊備的資料便是貸款機構計算借款人還款能力的依據。

不過,有一些債務是不會出現在信貸資料庫中的,例如以分期付款方式購買電器,又例如大學生由學生資助處取得的貸款等,都不在信貸資料庫之中;但卻不表示銀行無法獲悉此等債務。而在原則上,銀行由任何途徑知悉的申請人債務,都要計算為申請人債務負擔的一部分。

隱藏債務仍有可能被發現
銀行最常見發現上述債務的情況,是在申請人提供的銀行戶口紀錄中,發現有定期的固定轉賬。一般情況下,銀行都會要求申請人解釋有關轉賬的用途。如確定有關轉賬是用於償還學生貸款或電器的分期付款,有關支出一樣會計入申請人的債務供款一部分,從而影響供款與入息比率的計算。

技術上,有一定方法可以減低銀行發現類似隱藏債務的機會。不過,在財務上,不論債務有沒有反映在信貸資料庫中,為借款人帶來的影響是一樣的。按揭申請人與其思索如何隱藏債務,不如先行把有關債務清償,以減少對按揭申請及未來供款的影響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7年5月16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

再論新盤一按、二按的差別

近幾年一手成交量比例上升,原因之一,是發展商有財力為買家提供一按或二按的財務安排,協助買家以較低成數入市。選用此類安排的比例近期見上升,雖然兩者都涉及發展商,但兩類按揭組合對銀行體系及買家的風險均大有不同。

據地產代理統計,一手住宅成交中,約有15%選用財務公司一按;近期銀行新批一手住宅一按中,估計約2成涉及二按;兩個數字都見上升趨勢。雖然兩者的設計,目標都是為一手買家提供高成數按揭,但在風險管理上,兩者的設計完全不同。

以一手新盤二按為例,其實是在銀行一按之上,由發展商關連的財務公司再借出第二按揭。此類二按都需要一按銀行同意,而且借款人借用銀行一按加上發展商二按,需要通過壓力測試。如果借取的一+二按,總成數高於金管局指引2成以上,壓力測試標準又會更嚴格。

以成交價1000萬物業為例,指引是銀行可借5成。如果發展商另外提供樓價25%二按。則在「現行利率」(對有分段利率的按揭來說,以較高者為準)下,一按加二按總供款不可逾月入45%,按息加3厘,供款不可逾月入55%。如果借款人擁有或擔保其他按揭,壓測標準會進一步收窄至現行按息下所有按揭供款不逾月入35%,按息升3厘,供款不逾月入45%。綜合而言,雖然發展商的二按雖然利率較銀行高,但由於需要通過壓力測試,借款人的債務負擔大致可控。

相對而言,如果整筆一按不由銀行提供,便不需跟隨金管局指引。而不同發展商安排的財務公司,對審批貸款的差距甚大。據了解,個別財務公司內部會有一定的供款與入息比率指引,例如要求借款人供款不逾月入6成,間中亦聽聞個別新盤指定的財務公司拒批一按的個案。相對而言,也會有發展商指定的財務公司表明包批,幾乎不需買家提供任何入息證明。

在風險管理角度看,單純由發展商指定財務公司提供一按,原則上不會為銀行直接增加風險;買家亦更易借取貸款。但買家必須留意,此類不設壓測的貸款,利率一旦上升,供款支出比例會比有壓測的高得多;選用前宜詳細計算利率回升的影響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7年5月10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

低息Plan轉按未必無着數

數年前樓按競爭極度激烈時,銀行曾推出低至H+0.65厘的按揭計劃,其後市況改變,銀行不復推出如此低息的按揭。部分因換樓而放棄類似低息計劃的置業人士,更會大嘆可惜。目前新造按息看似沒有當年H+0.65厘的極度偏低,其實計算種種優惠後,實際上的利息支出已經與當年的「世紀好PLAN」相差無幾。

朋友A於2010年申請按揭,取得按息H+0.65厘,1%回贈的優惠。A於2014年換樓,當時新批按息已升至H+1.7厘,對於失去了利息超低的按揭戶口,他亦大嘆可惜。不過,仔細計算後,其實目前的新造按揭優惠程度與2010年的「世紀好PLAN」,某程度上已是極為接近。
目前新批按揭利率可低至H+1.3厘,比起當年的H+0.65厘,息差是0.65厘。以100萬元貸款計,一年利息支出高了約6500元。

不過,目前轉按,如果按揭成數不要求借盡,有機會取得高達貸款額1.6%的現金回贈,以100萬元貸款計,即1.6萬元,足以抵消兩年多的息差;加上2010年低息至H+0.65厘的安排,都沒有提供存款掛鈎戶口,但目前多家銀行卻提供等同按息的存款戶口。以2017年5月8日的一個月拆息為例,報0.386厘,新批按息為H+1.3厘的話,存款利息便為1.686厘,遠較一般儲蓄存款利率為高。如果借款人有一定的閒資存入戶口,又可進一步抵消按息支出。

考慮到現金回贈及存款掛鈎戶口,以兩年期的利息支出計算,目前新造按息與當年的H+0.65厘時代已極度接近。如果借款人有一定閒資存入掛鈎戶口,實際上的利息支出更可能低於單純H+0.65厘的計劃。

當然,以上計算只計及兩年的息差。要抵消較長年期的息差支出,借款人便要在按揭罰息期屆滿時,再部署轉按;如果其時的新造按息的條件不及目前優惠,利息支出都會上升。因此,如果借款人有幸於2010或2011年前後取得極低息的按揭條件,如無特別需要,便應該一動不如一靜,享受超低息供樓的好處。

相反,如果有轉按套現或換樓等實際需要,逼不得已放棄了超低息的按揭戶口,借款人便應不時留意按市走勢,在條件符合的情況下,按息支出仍有機會追近當年「世紀好PLAN」的水平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7年5月9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

「世紀好PLAN」的轉按考慮



近年轉按盛行,部分業主幾乎養成「罰息期一過,即行轉按」的習慣。少數例外可能是那些在2010年前後以H+0.7厘左右利率取用按揭的業主,利率遠低於現時新造按息水平,本來亦一直欠缺轉按動力。但時移勢易,連此類號稱世紀好PLAN的業主,現時轉按可能也有好處。

2010年前後,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令新造按息低至H+0.65厘至H+0.7厘水平,坊間稱為「世紀好PLAN」,喻意條件之理想,百年難得一見;其後在個別大行高調表示停批H按後,H按新造按息回升,至2016年大致維持H+1.7厘水平,近半年因種種原因,又令新造按息稍為回落,近期徘徊在H+1.28厘至H+1.3厘左右,但利率仍明顯高於前述的「世紀好PLAN」水平。

一般而言,轉按有幾個理由,其一是節省利息,其二是套現,其三是賺用現金回贈。對一個正以H+0.7按息供樓的小業主來說,新批按揭處於H+1.3厘水平,較現有按揭利息高0.6厘,如果無套現需要,表面看來似乎無甚理由轉按。但考慮到現時一般按揭,可獲銀行提供高達貸款額1.6%回贈(需附合一定條件,包括貸款額及回贈金額總數可高於按揭指引限制),加上銀行普遍為按揭借款人提供高息存款戶口,為以世紀好PLAN供樓的業主,帶來一定的轉按誘因。

簡化計算,新舊按揭息差0.6厘,2年即1.2厘,如果轉按時可順利取得貸款額1.6%回贈,應可抵銷2年息差損失及律師費等成本。加上數年前與H按掛勾的高息存口並未流行,如果轉按後,借款人另外有一定的閒置資金存入戶口獲得H+1.3厘的存款利息,以2年期為限,轉按反而有一定好處(存款可獲較高利息)

當然,以上計到盡的方案有一定假設:由於業主是由一個較低息的貸款轉至轉高息的計劃,要長期抵銷息差帶來的利息支出增加,便需要不斷在按揭罰息期後轉按,以現金回贈抵銷息差。

在近月新造H按的利率接連下調的情況下,估計會有部分以「世紀好PLAN」供樓的業主開始考慮部署轉按。不過要留意的是,即使業主不怕手續麻煩,一旦市況改變,未來新造按揭的息差上升(例如屆時一般新造H按利率為H+1.7),又或回贈減少,都可能會令轉按變成得不償失。

原文刊於iMoney2017年5月6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撤辣刺激作用消退?

 周末一手成交回落,有外資大行發表報告認為,撤辣的刺激作用消退,並預期樓價仍然受壓。一手成交量的確有所回落,但撤辣帶來的,應該不止是一時的刺激。今年一手住宅的成交量仍可望挑戰新例以來新高水平。 說撤辣的刺激作用減弱,是一個公平但容易引起誤判的評估。說「公平」,因為無論由按月或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