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
供樓 = 樓奴?


經常聽到人說,置業動輒供款20、30年,供款佔月入四、五成,嚴重影響生活質素,供樓是當「樓奴」。置業不是解決居住問題的唯一途徑,但認為供樓是當樓奴,在多數情況下,卻是一個計錯數的判斷——忽略通脹的威力。

2012年香港通脹率是4.7%,今年八月最新通脹率是4.2%;與過去高通脹(如八、九十年代)的數字比較,算溫和水平。但4%通脹率,意味18年左右,平均物價會升一倍;或者說同樣面額的貨幣,在4%通脹下,購買力每18年下跌一半。

今天借入的購買力較高的錢,是以未來購買力較低的錢償還。按息不變的話,月供亦不變;現時按揭月供一萬元,通脹率4%。五年後,一萬元的購買力,大概等於現時的8,100元;十年後,一萬元的購買力,大概相當於現時的6,600多元。

假設較惡劣的情況發生,買樓後第二個月,利率就升3%(近十年的平均水平),即至五厘多,入息不變的話,由於有壓力測試,供款大概佔月入六成。假如收入隨通脹上升,五年後的供款負擔會回落至月入五成以下,十年後會回落至四成水平。

我們不是主張「買樓一定比租樓划算」,但在現代貨幣體系下,長綫而言,貨幣購買力會持續下跌,供款比重在正常情況,可望按年拾級而下。

原文刊登於晴報 2013年10月5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