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新盤二按需知
市場焦點集中一手盤,除了因為發展商有種種回贈,抵銷印花稅開支外,亦與部分新盤提供二按,令買家首期支出減少有關。新盤二按的利率一般較高,但往往會以 初期免息免供等方式降低置業初期的供款總支出。對於如何處理此類一手二按,市場一向有不少獨到見解,但必須留意,部分招數在現時的指引下難以執行。
發展商的資金成本較銀行高,由發展商關連財務公司提供的二按,全期利率一般會以最優惠利率(P),或P+計算。但為減少置業人士初期的供款支出,二按供款 初期一般有優惠,常見的是首2年供款利率較低以吸引借款人(Teaser Rate),或首2年免息免供,營造一個供款假期(Payment Holiday)等。到優惠其後,才恢復以正價利率還款。
對於此類二按,會在優惠其後出現利息支出及一、二按總供款大升的情況,我們稱之為供款震盪(Payment Shock),供款佔月入比例急增,借款人可能難以適應。「市場智慧」的應對方式,便是「到時轉按」。即在優惠期過後,透過轉按將整份按揭的利息及供款壓下來。
但「轉按減息」要有三個條件配合,缺一不可:
一、新造按息息差不可出現大幅上升;
二、樓價有一定升幅;
三、轉按金額/成數不逾官方指引。
按揭指引令「轉按慳二按息」執行難度增加
嚴格來說,三個條件都是變數。未來新造按息是多少、樓價會不會持續上升、官方按揭指引會不會收緊,都是未知數。但現行的官方指引似乎已令一些2、3年前以二按購入一手盤的業主,即使樓價出現一定升幅,新造按息未有大升,仍然難以轉按。
以一個2年前購入,作價1,400萬元物業為例,假設當年以五成一按,兩成二按的組合購入。2年前借款額是一按700萬元,二按280萬元;總額980萬 元。當中一按利率,與現時新造按息一樣,在2.15厘水平。二按利率為P(5厘),但首2年免息免供;物業二按供款假期即將完結,業主希望以轉按方式減少 利息支出。
2年來,假設物業升幅20%,現值1,680萬元。根據最新的按揭指引,市值1,000萬元以上物業按揭成數上限5成,透過銀行最多可借840萬元。假設 借款人當初的一按選用25年供款,2年下來,大概還了44萬本金,現時未償還按揭餘額656萬元,二按首2年免息免供,即沒有償還本金,現時未償還按揭餘 額280萬元,即一、二按未償還餘額936萬元(見表)。現時轉按最多可借840萬元,換言之,不足以償還一、二按。業主需要以5厘利率償還二按,或者另 撥資金提早還款。
轉按需樓價見明顯上升
另一個角度看:如果置業人士現時以5成一按加2成二按的組合入市,一按年期如為25年,利率2.15厘,二按首2年免息免供。假設利率及官方按揭指引不變,未來計劃以轉按方式避免支付利息較高的二按,樓價需要有33.7%升幅。
在樓價已在高位運行多年,而且一手盤開價一般貼近二手,甚至略為高開的情況下,預期樓價2年累積三成多的升幅,可能過於樂觀。換言之,流行多年,應對高息 二按的市場智慧:「到時轉按」,在現時的環境下,執行有一定難度。當然,如果置業人士一早選用全期按息較低的高成數按揭組合,便不需要在置業後兩三年,面 對難以轉按,惟有「捱」高息二按的問題。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3年11月13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