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大曾淵滄教授近日有一篇短文討論為何業主不賣樓,即現時市場上,為什麼普遍業主不願意賣盤。曾教授開出的答案很有趣,賣了樓,資金要如何處理?
相信不少香港人除了自置物業,也會有其他類型投資;但以月入數萬元的打工族來說,物業以外的其他投資,比重可能偏低。相對而言,如果在2003年至2010年間置業,現時物業升值幅度一般以百萬元計,放賣物業後,要如何處理一大筆現金,可能多數小業主都欠缺經驗。或者說,傳統上本地家庭的最大投資就是自住物業,賣出物業後,一般人想到的,可能又是把資金再買樓。
另一個減低小業主賣樓意欲的是稅務原因;小業主持有的物業,如在2、3年前購入,不受額外印花稅影響;放售舊有物業後換樓,新購置物業卻會受額外印花稅約束;換樓在理論上會令財務自由度減少(萬一要在3年內賣樓,成本會增加)。
另一個曾教授沒有提的理由與按揭有關。2010至2011年,有近十多萬宗新造按揭是以拆息計價的,即市場稱的H按;當年H按的一般定價是H+0.7厘,以新近一個月拆息0.2厘計,此批按揭的現行利率仍在1厘以下。如果業主換樓,售出舊樓,便會失去條件極度優惠的按揭。購置新樓,現時市場最優惠的H按,利率都在1.9厘水平,P按則在2.15厘。參考近20年的數據,雖然2厘水平的按息仍在極度偏低水平,但對於計劃換樓的業主來說,按揭利率卻是上升是足足一倍。除非業主有迫切的換樓需要,又或找到絕世筍盤,否則新舊按揭一厘多的息差,都會令業主在決定換樓前三思而行。
用家主導 調整慢又長
正常市場有自住用家、有投資者;自住用家會左計右計,對自住物業有一定感情;即使估計樓價有可能下跌,也未必會將下定決心賣樓。相反,投資者主要考慮是獲利,他們如判斷樓價將出現較大調整,合理的應對方案是趁樓價仍處高位時套現,待樓市下跌後才補貨。現時眾多分析估計未來一段時間,樓價會有明顯調整,應該會促使了部分投資者賣樓止賺,但整體市場仍是缺盤;原因相信與政府的「有效管理」有關。
2010年10月推出的額外印花稅,及其後的加強版、買家印花稅、雙倍印花稅等,已經成功壓抑樓市的投資需求,近2、3年在高位入市的投資者比重,會比過去的周期少。市場上持貨者以用家為主,他們的考慮便不是「止賺」,而是考慮那些「新舊按揭息差」、物業印花稅等「小數目」。用家主導的結果,便是樓價的波幅會較小。
我們懷疑,即使一眾分析員估計的利淡因素---按息上升、新盤供應增加、中國經濟放緩等同時出現,但在失業率明顯上升前,自住業主惜貨的態度都難以改變。壞消息出現,樓價當然會下跌,但今次的調整,時間或會因用家主導,時間較過去的調整期為長。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3年9月21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