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策會向行政會議提交諮詢文件,根據有關文件,未來十年房屋需求量約47萬戶,而私人房屋約佔4成;市場集中討論「地皮何來?」。我們卻認為在此一目標之外,數字反映官方思維:增加供應令樓價回落,但無意推低樓價。
無意以大量供應壓低樓價
根據長策會的數字,未來10年,私人房屋總需求量是18.8萬戶,每年平均是18,800個單位。參考近年數字,此水平的供應算是中間落墨。如果政府成功
按需求提供土地(坊間對是否事成,十分懷疑),未來應該不會出現土地供應不足,刺激樓價上升的情況;但數據的另一面,也反映政府無意以大量供應壓低樓價。
附表是2000至2012年本地私樓的落成統計。雖然「8萬5建屋目標」在2000年已宣布不存在,但回歸後增加供應的政策,令2000年後的新樓落成量
維持偏高。2000至2004年,私樓平均落成量是27,107伙。此段時間大致與樓價回落的周期脗合。2005至2007年的3年間,私樓平均落成量是
14,790伙,數字較之前4年大幅回落,但每年私樓落成量總算過萬。2005至2007年,亦是樓價較為平穩的年份。
其後的2008至2012年,5年中有3年落成量低於1萬伙;平均落成量是9,782伙,屬嚴重偏低水平。供應短缺,加上在熱錢流入、按息低企的刺激下,樓價在期間上升約一倍。
透過居屋滿足初次置業需求
現時長策會開出未來十年每年平均私樓需求1.88萬伙的目標,數字比2005至2007年(即樓市「平穩期」)的平均數為高,但又遠未至2000至2004年供應極度偏高的情況。
如果大家認同,長策會在相當程度上反映長官意志,可以說,官方的確希望以增加供應的方式阻止樓價急升。但另一方面,亦無意以大量供應打殘樓市。更細微的分
析,針對年青人「難上車」的怨氣,政府的對應招數不是試圖壓低樓價;而是透過「六成公營房屋」中的居屋部分,滿足初次置業者的需求。
簡單而言,如果長策會的建議獲落實,代表未來一段時間,房策對樓價影響是中性輕微偏淡。當然,有了目標,也有執行問題,以近年政府開拓新發展區處處碰壁的情況,長策會建議對樓市的具體影響,仍有待觀察。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3年9月11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