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

成功靠父幹


成功靠苦幹,是粵語長片時代的人生智慧。成功靠父幹,則是反映現實的網上潮語,大致的意思是後生仔女少年成功,靠的可能是父蔭、母蔭。潮語流行背後,可能與其反映事實有一定關係——包括買樓。

據大學調查發現,收入位處於月入中位數的家庭,要不吃不喝14年才可購入九龍區一個400呎單位。剛投入職場的青年人,如果收入剛處中位數,又欠缺外力支援,自然會認定買樓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。

樓價高 另類二代人供樓
去年,特首曾「鼓勵」青年人加按創業,被批評為不食人間煙火——青年人連買樓都有困難,又何來有物業可供加按。但換一個角度想,青年人沒有物業,大批中、老年人卻持有物業,不少更可能已一早供滿。

先不討論要不要由父母資助置業,但由父母資助首期(可能是來自儲蓄,可能是來自加按),子女負責供樓的情況,似乎甚為常見,此種情況可算是另類的「兩代人供樓」。
此現象可以由兩個角度評價。樂觀地看,如果上述依靠家庭支持入市的情況普遍,便意味計算置業能力時,不應該僅僅考慮名義上的業主,也應該考慮背後提供財政 支援者的財力——年輕置業者可能不單由長輩提供置業首期,甚至是每月供款也有長輩支援:子女置業,由父母作按揭擔保人的情況相當普遍。名義上的業主可能真 的要花上14年不吃不喝才可購入小單位,但考慮到來自上一代的財政支援,新一代置業者的真正負擔可能比計算的輕鬆一點。

買樓難 隱藏「跨代貧窮」趨勢
但悲觀地看,老一輩人置業靠的是自己的實力,現時青年人卻要長輩協助入市,不但反映現時買樓較早年困難;情況甚至隱藏某種跨代貧窮的趨勢:在自置居所長大的青年人,入市機會可能會較租樓家庭的同輩為高——前者有父輩資產升值的優勢而後者沒有。

撇開跨代貧窮的社會問題,兩代人供樓,一方面是「自然趨勢」,但同時隱藏一定危機。父母以多年積蓄用以支持子女置業,後果可以是資產增值,也可能是消耗累積多年的財富,一切要視乎未來樓價走勢,說到底,一切仍是未知之數。

原文刊於置業家居 2014年8月23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
 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