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
部分辣招可能長期化
上星期樓市熱門話題應該是「撤不撤招」?一方面,長遠房屋發展策略督導委員會有成員放言,期望樓價下跌2成,否則政府應考慮再出招;另一方面,上千名物業 代理趁立法會討論雙倍印花稅,於立法會外請願,要求撤招。雖然特首梁振英一錘定音,透過網誌表明無意撤招;但辣招應在甚麼情況下收回,仍是樓市揮之不去的 話題。
「解決房屋問題」是梁振英參選時的一大賣點,亦是此任政府上台後,少數成功雷厲風行的措施。萬一政府收招後樓價回升,民意反彈,政府將難以承受。特首的網誌發言,反映政府心中的撤招條件並未出現。事實上,促成出招的外圍因素未改變前,市場難望政府收招。
美息回升前 難望港府撤招
利息方面,美息仍然偏低,即使聯儲局年底前一如市場估計,削減購債規模;但美息在短期內仍然難以回升---聯儲局曾開出兩個加息條件----失業率回落至 6.5%,及通脹率上升至2.5%;而2個指標近日都在「惡化」,失業率在數月回落後,於5月輕微回升至7.6%;通脹率更是由1.5%,回落至5月的 1.1%。以上述2個指標觀察,美息似難在2014年底前回升。
政府及市場一直認為低息環境刺激樓價上升,在低息環境改變前,政府主動收招的可能性不大。綜合而言,上周發表「樓價不跌2成,招數要加辣」的長策會委員, 發表的可能不只是個人意見,而是搶在代理請願之前,先代政府開天殺價---有人建議加辣,代理界建議減辣,政府決定辣招不變,便會予市民一個「平衡各方意 見」的感覺。
此外,眾多印花稅措施,說穿了都是以增加成本的方式遏抑需求---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很大程度上是遏抑非本地買家的需求。但有迹象顯示,此類需求可能再次上升,影響所及,部分辣招可能會趨向長期化。
早前國內一個智庫機構發表報告,指中國正經歷第三波移民潮,新一批移民會以富有階層為主,而香港會是他們的首選移民目標。
有關智庫的研究,志在提示中國政府,富有階層大量移民,對內地經濟發展的影響。但對港府來說,更為直接的問題,是如何應對內地新富一族對移居香港的濃厚興趣。
內地人移居香港欲望大部分壓市措施或長期化
技術上,現時內地人沒有途徑直接以投資移民的方式移居香港;據了解一般是先辦理第三世界小國護照,再以外國公民身份,投資移民香港。內地人環球繞一圈都要 取得香港身份,說明香港是內地富裕階層心中的「宜居城市」;除了文化較易適應外,原因不外乎資金往來不受限制、特區護照遠較中國護照方便、低稅,甚至是最 基本的食物安全有保障有關。
雖然數年前港府修改投資移民計劃,「房地產」不再是計劃下獲許投資類別。但外國公民在港投資1,000萬元,仍可申請移居香港。而上述報告估計,國內有70萬人達到「可投資資金1,000萬元人民幣」的標準。
如果一如報告所說,國內有4成富裕階層有意移民,而香港又是他們的首選,可以預期本地中高價物業將有強勁支持。
面對內地富有階層對移居香港的強烈興趣,恐怕政府會認為,即使樓價回落,針對非本地人的限購措施,包括買家印花稅、港人港地、非本地收入人士的按揭限制等,有長期存在的必要。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3年6月19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是時候選用定息按揭?
大型銀行再度推出定息按揭計劃,定息期內比新批浮息按揭利率更低。對置業人士來說,究竟選用定息按揭有沒有着數?決定是否選用定息按揭時,又應該有什麼考慮? 浮息按揭是香港多年以來的主流按揭產品,現時銀行的新批浮息按揭條件,一般為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加1.3厘,並設以最優惠利率為準的鎖...
.jpg)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