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前內地傳媒報導,中國政府擬開徵遺產稅,起徵點為80萬元人民幣,稅率累進,最高稅率為50%。消息傳開後,內地網民幾乎是一致反對;結果被指是消息來源的官員在幾天後發表聲明指報導失實。
暫時看來,故事發展似乎是政府透過個別官員放風,探聽社會反應。結果社會上一片罵聲;政府追求和諧,便立即否認報導。
原初報導提及,中共在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擬定遺產稅一事,看來暫時擱置。但由近年內地不同傳媒的報導看來,中國政府的確有研究開徵遺產稅,問題只是,時機是否成熟。
中國開新稅,表面看來與香港的關係不大。但如果原初報導的稅率屬實,其實有可能對本地樓市有重大影響---遺產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,便觸及50%的最高稅階。
此一稅率幾可肯定會引發資金大逃亡,累積一定資產人士,勢會將資金轉移境外。以投資移民計劃「購買」香港身份是其中一個明顯的合法途徑(國內人有了香港戶籍,便沒有內地戶籍,如果資產在香港,應該不受遺產稅影響)。
香港樓價高企,過去有指外來資金湧入,炒高樓價,港府推出買家印花稅,(非本港永久居民購置住宅物業,須付15%買家印花稅);其後又加推雙倍印花稅(只有在簽署「買賣協議」時並未持有香港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可獲豁免),稅率最高為8.5%。
由物業代理的統計可以發現,兩項新稅令外來買家入市比例大幅減少。十‧一假期,幾個開售中的新盤都不見往年的內地睇樓團,已可看到兩種印花稅的威力。
不過,買家印花稅加雙倍印花稅,總和的稅率最高只是樓價23.5%;遠低於內地傳聞中的遺產稅率。內地一旦徵收遺產稅,可能迫使部分資金流入本地樓市。
內地人置業如是為了自住,無論稅率如何,只好在當地入市;但如果有剩餘資金希望置業投資,在遺產稅的「威脅」,甚至是遺產稅可能推出的陰影下,都可能推遲在內地置業的步伐。
內地有意見認為,中國投資者資金集中於房地產,是因為根本欠缺其他投資渠道。此情況在短期內難以改變,一旦開徵遺產稅,連內地房地產投資價值都受影響,最終或會迫使部分投資者重新投入香港樓市。
由有關官員急速澄清的反應看來,遺產稅不會在短期內落實;但新稅的陰影仍然存在,有關報導提及的稅率甚為嚇人,會不會促使部分資金轉來香港樓市避稅,值得港府留意。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3年10月5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
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轉按市場活躍,即使近日銀行上調新做按揭利率,一般估計也不會削弱業主的轉按意欲。不過,市場上卻總有業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轉按。而較常見的,包括以下五種情況: 估值不足 近十年樓價輾轉上升,一般情況下,轉按不會出現估價不足的問題。但凡事有例外,最常見的是以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入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