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

負資產再現?

七月底金管局公布,六月份香港出現27宗負資產,成為傳媒報道的焦點。但無論以質或量來比較,現時的負資產與97年金融風暴後的相比,完全不可同日而語。

以數量而言,2003年中,全港負資產逾十萬宗,資不抵債總額逾360億元。
而金管局新近發表的統計,2013年第二季27宗負資產,主要涉及銀行職員按揭貸款,整體上資不抵債約200萬元,即每宗約七萬多元,程度上「輕微」得多。

事實上,銀行向職員提供按揭,按揭成數可以極高,只要樓價輕微下跌,抵押物業便有可能成為負資產。甚至可以說,由於有此類職員優惠的存在,除非樓價只升不跌,否則只要樓價有正常波動,當局都會錄得負資產宗數上升。

綜 合而言,由於按揭保險的按揭成數上限是九成,而現時新造樓按平均成數只是五成多,除非樓價明顯下跌逾一成,否則負資產現象難以波及申請正常按揭的用家。另 外,不少人看到「負資產」三字已聯想到「銀行收樓」、「破產」、「巨額欠款」,但三者與負資產卻無必然關係。篇幅所限,下周再談。

原文刊於晴報 2013年8月6日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