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

人口政策對長遠房屋規劃的影響


人口政策對長遠房屋規劃的影響

特首梁振英在本周四推出十招壓市,招數圍繞增加供應,雖然短期內可應市的單位不多(事實上亦不可能 多),但在政策方向上,政府是走出了正確的一步。但大家要留意,政府沒有提及「長期」供應,迴避的原因,可能是怕一旦討論長期供應,便涉及「長期需求」的 問題,而背後又牽涉更敏感的人口政策。

早前我們提到,不論是評估後市發展,或是官方制訂房屋土地政策,都應考慮外來購買力,特別是國內買家的影響。「內地人」在各方面對本地的影響愈來愈大,我們甚至認為,房屋問題--很大程度是與港府人口政策有關。

梁振英在競選特首時,一直表現出關注本地人住屋問題,曾說公屋每年供應量應達3萬個;他上任後,不待10月施政報告,便於7月中公布興建青年宿舍、批准白表買家購買未補價居屋等。有關措施或有治標作用,但要治本,似乎仍欠長遠規劃。

我們認同劏房、「棺材房」等問題嚴重,政府財力可做到的,應盡力改善市民住屋條件;上述措施無疑可緩解迫在眉睫的問題。港府只要找到合適用地,加大公屋、居屋或青年宿舍的供應量應不難。

住屋需求取決於未來人口組成

但作長遠規劃,要考慮的不只是「當下」的財力是否足夠,還要估量「未來」對住屋方面的需求---掌握需求量,才可定下長期的供應量,最終涉及的是政府的人口政策及規劃。

例如說,每天150個持單程證來港的人士,當中有多少會合資格/有需要居於公屋中?父母是國內居民,在港出生的數萬名初生嬰孩,他們是香港永久居民,當中 有多少會來港居住?又有多少人合資格申請公屋?政府如對此方面的資料茫無頭緒,亦難以確定究竟一年要建多少個公屋單位,才可達成「3年上樓」的政策目標。

未來人口政策或有大變化

一般人的印象,可能以為梁振英擅長於房屋土地政策,其政綱第一章就在討論人口問題。梁振英未上任前,亦已叫停2013年私立醫院雙非嬰配額,試圖令我們相 信他對人口政策及此對香港未來的規劃有一定的概念。此外,梁氏委任了林奮強入行政會議,一般人對林的印象是「地產分析員」,但他在年初接受傳媒訪問時曾提 到,香港經濟增長在過去十多年跑輸新加坡,其中一個原因是新加坡著力吸納較有競爭力的移民,新加坡新移民中有75%具大學學位,而同期香港的只有8%持有 大學學位。低技術移民比重太高,令香港人均產值下跌。林氏進入行會後接受傳媒訪問,也曾提及本地住屋問題,涉及長期人口政策。

梁特首將人口政策放在政綱之首,新委任的行會成員中,又有人曾表明香港的經濟、房屋問題涉及人口政策,是否預示新政府會在人口政策上有較大動作,值得我們留意。樂觀地想,如果港府有辦法提升新來港人口的競爭力,未來整個房屋市場的局面或會完全不同。

事實上,如果新來港人口以單程證為主的情況不變,而港府又與現時一樣,沒有審批權;未來新增人口可能較需要大量公屋。相反,如果新政府有方法改變日後來港人口的組成,香港的經濟或可注入新動力,而新的住屋需求可能不是公屋而是較多的私樓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 2012年9月1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