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

請習慣「正常息口」

早前再有大銀行上調新造按息,與年初不足一厘的按息比較,現時新造按息無疑是「大幅增加」;新造按息上調,的確會增加新入市買家的每月支出,問題是,平均不足3厘的利率,其實很難說是高息。與其用「加息」來形容目前的情況,不如說是「息口正常化」。

去年銀行批出大量不足一厘的按息,是有其背景的,其一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,美國量化寬鬆,香港一個月拆息亦跌至0.2厘之下;其次是銀行為搶市佔率,按揭利率較拆息只高0.7厘。但長線而言,0.7厘的息差根本不會為銀行帶來合理利潤。現時銀行持續上調新造按息,不過是一個「恢復正常」的過程。

以日本為例,該國因泡沫經濟爆破,央行維持零息政策一段長時間,銀行存款利率近零,一個月拆息約0.14厘;而一般日圓按揭利率在2厘多水平多年。當然,港日情況不同,但例子說明,即使是近零息,按揭利率都不可能長期維持在一厘以下。事實上,香港過去十年平均按息約5厘,以歷史數據比較,目前新造按息在3厘以下,仍屬偏低。


原文刊於晴報 2011年11月28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
 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