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物業代理要求檢討SSD是斷錯症

特別印花稅推出一周年,物業代理已傳出大量要求檢討的聲音。但筆者認為,物業代理與其爭取檢討特別印花稅(SSD),不如爭取放寬按揭限制。

將心比己,筆者明白物業代理的立場。但卻認為有關爭取徒勞。第一個理由是由民情角度考慮;以筆者的感覺,一般市民對特別印花稅並沒有特別反感:很少人會計劃在置業兩年內將物業轉讓。其次是民情對炒賣物業獲利普遍持負面感覺,認為是炒家炒高樓價。物業代理要求檢討特別印花稅,會予人「鼓勵炒風」的感覺。不論是政府抑或政黨,都難以在此種民情下檢討有關措施。

更重要的理由,是筆者認為「要求檢討特別印花稅」,根本是斷錯症。特別印花稅在去年11月推出,在今年上半年,樓市成交量並未見明顯下調。2009年,每月2手樓平均成交量是8,500宗左右;去年下半年,2手樓每月平均成交量為10,800宗;今年首3個月的平均數字是9,100宗,第二季的每月平均數字為7,664;第三季每月平均為4,722。換言之,二手成交量是在SSD推出後半年才見明顯下調。

SSD比較,筆者反而認為當局連翻收緊按揭成數,影響更大。6月初金管局限制樓價600萬以上物業不能借足樓價7成後,二手成交量便由7000多宗的水平,下調至四千多宗。

SSD只影響少量投資者不同,限制按揭成數,影響了每一個打算購買樓價600萬元以上物業的買家,而且會帶來連鎖影響:一個持有市值400萬物業的用家,如因首期因素,放棄購入600萬元以上物業,他本來居住的單位,亦不會在市場上放售。

事實上,筆者認為現時當局對銀行按揭的限制過於死板而欠缺彈性。區議會選舉之後,接下來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選舉。筆者留意到有部分會計界選委候選人提出,會計師應可獲十成按揭,理由是「薪優糧準」。不管你是否同意有關意見,但背後的精神:對於按揭成數的限制不宜鐵板一塊,筆者倒是十分同意的。

原文刊於 Imoney 2011年11月19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建築期付款買家提早完成交易的考慮

 過去幾年,樓花新盤交易中,選用建築期付款的買家佔絕大多數,個別項目中的佔比高達九成。此些買家會面對價格波動,影響交樓時按揭估值的風險。趁樓市氣氛好轉,曾選用建築期付款購入樓花的買家,或可考慮提早完交易,一方面避開估價不足的風險,另一方面也可獲得發展商一定比例的回贈。 在港府撤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