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

外幣按揭與匯價風險

近期市場熱門話題離不開歐美債務危機,風波之下,各國貨幣匯價成為焦點。筆者近日處理一宗轉按申請,亦與外幣有關,情況特別,值得分享。

個案主人翁為外籍人士,於07年購入一個香港物業,作價330萬元;由於他沒有港元收入,便向一家外資銀行申請按揭;當時芸芸外幣中,日元偏弱,匯價為6.5(6.5港元兌100日元),而且按揭利率長年偏低,只為2.25厘;較香港當時的港元按揭利率約5厘為低,估算當時申造約4000萬日元按揭(當時約值港幣260萬元)

數年下來,業主仍欠銀行3,300萬日元未償還按揭;由於日元升值,以港元計算,此筆款項相當於330萬港元。即業主以「低息」供了幾年的按揭,欠債卻越來越多,故積極爭取轉按。事件說明外幣按揭隱藏的匯價風險。

此類外幣按揭算是市場上的非主流產品,主要都是當時匯價偏弱而且長期低息的日元。但提供此類產品的銀行不多,而且一般要求客戶有外幣收入,在香港並不算太盛行。但讀者如有機會借入外幣按揭,宜多加考慮上述的匯價風險。

原文刊於 晴報 2011年11月14日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由短炒獲利個案看樓市

 自從政府在2024年撤銷各種樓市辣稅、今年又下調400萬元或以下物業的印花稅至100元後,各區「短炒獲利」的報道急增。不過,短炒獲利個案出現,卻未必表示樓市已重回升軌。 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「熵(Entropy)」,用以計量一個系統中失序的狀態。一個封閉系統,在大趨勢上,其熵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