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與世長辭,香港與新加坡經常被拿來作比較,在房地產或房屋政策方面,近年一般意見都認為該國較為成功。但所謂「各有前因」,一些彼邦成功的措施,卻可能難以移植。
看各方對李光耀逝世的回顧報道,李氏在上世紀70年代已經以「雙城記」來形容香港與新加坡。事實上,以兩地華人為主的人口結構、海港貿易起家的經濟格局、英國留下的司法及公務員體系,兩地相似之處甚多。
新加坡逾八成人口有「居屋」住
在房屋上,不少人會認為,新加坡的房屋政策成果較佳。至2013年,新加坡已有82%人口居於組屋(95%組屋業權由住戶持有,類似香港的居屋)。在香
港,居於公營房屋多少有點被標籤成「窮等人家」的意味,在新加坡此方面的標籤效應便不大。新加坡國民一生中可申請組屋兩次,購置第一套組屋滿一定年其後可
免補價在二手市場出售。
在居住空間上,香港公屋住戶的人均居住面積是13平方米、甚至新近落成,以一、兩人家庭為銷售目標的私人住宅,面積都只是400平方呎(37平方米左右)。
而在新加坡,現時興建的主流單位是75平方米的3房單位(以上均為實用面積),面積大幅拋離香港。價格方面,3房組屋二手價格中位數約30萬坡元(折合約169萬港元)。
尤有甚者,新加坡人購買組屋,可以挪用自己的公積金,作為購置組屋的首期,甚至是供款之用。公營房屋供應充足、價格相宜,首期、供款甚至可用公積金應付,各方面的數據似乎足以羨煞港人。
香港依賴「高地價政策」 難效新加坡
當然,在相似之處之外,香港、新加坡仍有眾多基本差異。香港多山地、可發展的空間比例本來就不及新加坡。政府依賴「高地價政策」以維持低稅率,亦難以將房屋供應扭轉至公營為主。
甚至是以公積金供樓,看似較簡單的政策調整,香港都未必有太多學習空間---新加坡人的公積金供款比例較高,僱主及僱員支付薪金逾30%作公積金供款。新
加坡平均薪金較香港高、樓價較香港低,公積金比率亦較高,加上由官方管理,管理費低之餘,更有回報保證;令新加坡公積金相對於樓價的比重較高;以公積金支
付首期才有意義。
相反,香港人均收入較新加坡低,樓價遠高於新加坡、強積金供款比重低之餘,管理費卻偏高;即使改例容許挪用強積金供樓,作用也不大。在住宅供應仍然緊張之下,如果容許以強積金作首期或按揭供款,恐怕只會進一步刺激樓價上升。
樓市有如其他各方面的發展,現時局面是受到過去眾多決定累積所影響;即使看到彼邦在各方面似乎更為理想,現實所限,本地可參照作改革的,卻未必太多。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2015年3月25日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「宏觀論按」 為宏亞按揭集團旗下按計劃的網誌,集中發布按計劃於不同媒體撰寫,有關按揭、樓市評論的文章。 「按計劃有限公司」(按計劃)是宏亞按揭集團成員之一,提供專業的一站式按揭顧問服務。兩大服務範疇包括:「按揭理財」及「按揭轉介」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容許強積金買樓 是否好主意
踏入11月,樓市氣氛忽然轉靜,10月《施政報告》放寬按揭、11月初減息對樓市的刺激似乎都不大。在《施政報告》發表後,被問及會否考慮讓青年人以強積金作為置業首期,行政長官當時的回應是不排除可能性。究竟容許市民提取部分強積金置業,是否好主意? 繼2月《財政預算案》撤銷所有樓市辣稅...
-
社會愈來愈重視環保,發展商會標榜使用節能技術、低污染建材;銀行為鼓勵環保建築,也會為符合指定條件的「綠色建築」物業提供較多的按揭優惠。但要留意,此類額外優惠,也會受監管機構的指引限制,例如說額外的現金回贈便可能影響按揭成數。 回贈限制不可超額 按揭市場競爭激烈,市場習慣,...
-
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房地產風險偏高,理由之一是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要儲蓄逾20年,才可應付一般單位的樓價,數據較其他大城市更為嚴重。但正如我們過去多次提出,香港中等收入家庭負擔不了一般單位樓價,可能是民怨高的原因之一,卻未必反映樓市風險過高。 說中等收入家庭(定義是政府統計中,收...
-
按揭貸款的利率一般較其他貸款為低,其中一個主要原因,是按揭為有抵押貸款,而且按揭成數受金管局指引限制。萬一借款人斷供,提供按揭的銀行可收回單位拍賣,一般可抵消欠款。按揭壞帳的風險較低,故貸款利息亦較低。不過,究竟銀行是要收回單位,一般有何程序? 一般來說,當借款人出現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