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

收入槓桿比率與按揭負擔



金管局本周發表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,當中提及的數字被不同媒體多次提及,但似乎沒有人去解釋數字內容,我們認為值得詳細解讀一下。

報告提及,現時「收入槓桿比率保持在64.1%的高位,對比該數值的長期平均水平為50%報告並假設,如按揭利率上調3厘至較正常的水平,收入槓桿比率將會飈升至83%

所謂「收入槓桿比率」,是指一般50平方米單位(以20年期、7成按揭計算)的按揭供款,與私人住宅住戶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的比率。港府另外有一個供款負擔比率,也是用類似的標準,分別在於政府以45平方米單位為準,金管局用50平方米為準。

金管局報告未有提及「一般50平方米」單位的平均價。以新近私人住宅住戶的家庭入息中位數3萬元計,估計金管局取樣自呎價較高屋苑,實用面積呎價約1萬元;50平方米,即538平方呎;樓價大約538萬元,7成按揭376.6萬元,20年還款,市場按息2.15厘,月供19,320元。此標準下,收入槓桿比率大概是64%。同樣地,假設利率上升3厘而樓價、入息中位數不變,比率便會升至83%左右。

收入槓桿比率不反映樓實際負擔
收入槓桿比率」偏高,當然是問題。但「問題」不在於一些分析演繹的:加息3厘,一般借款人供款會升至收入8成。

和政府版本的供款負擔比率類似,金管局的「收入槓桿比率」是假設月入3萬元的家庭,以7成按揭,20年還款期的條件,市價購入50平方米單位。但現實是,不會有借款人可以用以上條件取得相關按揭,因為根本通過不了壓力測試。

收入槓桿比率」偏高的真正問題,不在於一般借款人的供款負擔偏高;而在於供應張,樓價偏離中間收入家庭可負擔範圍---現時購買「一般物業」(不論是45抑或50平方米)的,應該都是收入較高的一群。那些真的處於中間收入的家庭(月入3萬元),只有資格購買面積較官方計算標準更細少的單位。

加息後供款負擔仍低於97 
雖然「收入槓桿比率」並不反映借款人的實際按揭供款負擔,但卻可反映指標物業樓價偏離中間收入家庭負擔的程度,因此,也可作為一個樓市預警指標。例如可以將對上一次樓價高峰期,理論上,比率越接近上一個高峰期,反映樓價超買情況越嚴重。1997年,此一比率曾升至110%,現時約64%的水平,主要原因是樓價雖然已高於97年,但中等家庭收入較當年數字(21500)上升,按息卻較當年(8.25)大跌。如果未來按息回升3厘,而樓價、收入不變,比率會升逾80%---但仍與97年比率逾110%,有較大距離。

當然,收入槓桿比率未及上一個高峰期,不代表現時樓價合理,更不代表樓價不會在此水平下跌。事實上,比率受控,與政府及金管局的措施有關,收緊按揭指引及眾多辣招,令近年樓價未有出現9697年式直線上升的情況。但值得留意,正正是由於近年樓價升幅受限,超買的情況不嚴重,未來樓價調整,亦難以出現19982003年那種失控式的跌市未來樓價調整,料會是緩慢的過程。

原文刊於信報網站2014年3月29日 

更多按揭資訊,請瀏覽按計劃網站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大選過後 美國利率走向增變數

 美國大選塵埃落定,特朗普重回白宮也為美國息口走勢帶來新變數。特朗普在競選時提出的經濟政策,很可能會刺激美國通脹上升。市場原對聯儲局在未來兩年持續減息的期望,亦可能落空。 在美國大選之前聯儲局最後一次公開的利率點陣圖,反映聯邦基金利率在2027年的預估中值為2.9%。換句話說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