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

「三低」特首的出路

3月25日(周日),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以689票選出了梁振英為下任行政長官;傳媒以「低票」、「低支持度」及「低凝聚」來形容梁的當選,認為他 上任後,將會面對比董建華、曾蔭權更大的施政困難。我們認為此「三低」現況將令梁別無他選,唯一出路,正是積極處理特區面對各大民生問題:在梁本人的立場 來看,上場前的低民望,未必不是好事。

大家都應該記得,董建華、曾蔭權在上任行政長官時,都有逾7成民意支持。但二人除了有一段「民意蜜月期」,不見得施政有多自如。二人在任期內,民意 支持都出現先高後低的走勢。查實在現代利益分歧重大的社會,領導人根本不太可能長期維持高民望。以奧巴馬為例,上任後首半年的民意支持度都低於7成,他現 時民意支持度只有4成多。在現代社會,我們大可視民意支持度7成為現實中的極限。董、曾上台時逾7成的支持度,本身「已達極限」,根本難以維持,稍有閃 失,支持度只會滑落。

民意支持度 大有進步空間

現時梁振英的支持度約3成,在他本人來說,或是一件好事,因為「大有進步空間」。另一個說法是:只要他上場後的施政沒有衝擊多數人的利益或原則,其支持度可望大幅上升。

政界有傳言,梁是共產黨員,上任後有政治任務,包括重推23條、落實國民教育、整頓港台等,梁先生已一一否認。對於梁是否共產黨員,除非中共公開黨員名冊,否則死無對證。至於梁先生的政治任務,至少梁在勝選宣言中已表明,會就23條再進行諮詢。

房屋土地政策最易取分

放在梁眼前的問題便是:他現時民望低,如他表明想推出的一些不受大眾歡迎的措施,這明顯會再拖累其民望,甚至是政治自殺。我們估計,梁會先爭取民望,再挾高民望的形象,完成「任務」。在眾多施政方向中,似乎仍是以房屋土地政策最易取分,我們認為有3個原因:

一來是,梁本身從事地產專業多年,比起從事船運的董建華、AO出身的曾蔭權,更為了解業內生態,他應更清楚知道何處着力,所以梁在處理房策上的執行力,是遠勝在建制派內的商人及公務員。

二來是,自2004年政府以勾地取代土地定期拍賣以來,香港已進入「大地產」(或一般人稱「地產霸權」)的年代;地產商種種巧取豪奪,這包括發水、 跳層、創新成交後買家取消交易等行徑,令人認定曾政府在政策及執行上都全面地向地產商傾斜。近日現任政府將發水定義納入規管,即有大快人心之效,細想這只 是微調傾斜政策而己,根本不能說是管制!只要梁的房屋土地政策適度有為,已可大收旺場。

三是董、曾上任時都有4大地產商的支持,但梁振英在入閘時未獲4大發展商提名,甚至在選舉日,首富亦開宗明義表示投票於唐英年。背後的故事,可能是 北京已認為現時團結本地富豪的需要已減少;甚至可能是透過梁整頓及重新部署本地地產集團的訊號。即使部分富豪影響力直達中央,北京未來亦可透過梁振英,在 香港大玩「 Bad Cop, Good Cop」的遊戲。由梁唱黑臉,修理地產商,萬一反彈過大,才由北京唱白臉收科,對北京的影響力絲毫無損,卻可大減本地財團勢力過大的風險。

賣樓監管料漸趨嚴格

放在候任特首面前的出路似乎十分明確:既然現在低民望,便代表民望大有上升空間;民間的不滿,在經濟上集中在地產獨大(政治上我們先假設梁以維穩為主,不會對泛民讓步);出路便相對簡單:在地產市場上,擺足姿態,要發展商規行距步,便可望令民意支持大反彈。

值得留意的是,我們估計,梁特首在房屋土地政策上,會擺足姿態,對於發展商賣樓的監管會趨向嚴格;程度是足以贏取掌聲,但又不會真正影響發展商利益 (畢竟大發展商在北京各有後台),大地產的格局不可能消失,但可望略為紓緩。單就樓市而論,有關發展對香港未必不是好事;當年董建華先生上台時大展拳 腳,8萬5卻遇上金融風暴,結果民意逆轉,腳痛下台。梁振英現時上任,部分民意固然希望他大力加大房屋供應;但外圍環境非一面倒利好樓市。梁大可先在監管 一手銷售上擺姿態,爭取民意支持;至於大幅增加土地供應,應該會待上任後,充分研判外圍因素再作決定。以免遇上美息上調、美元滙價回升,可能令港元資產下 調幅度擴大,屆時民意逆轉,他就更沒有民意基礎推出任何較保守的政策。

左望右望;我們估計梁振英現時會甚為慶幸自己低民望;大概早已準備爭取民意支持的劇本。至於後事是否如此發現,只好看後事發展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網站 2012年3月28日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銀行削減按揭優惠的影響

 2月港府撤辣後,一手成交量回升,一手貨尾存量開始下跌。但與此同時,大型銀行開始削減按揭優惠,也有個別中小型銀行表示按揭業務已達標,幾乎婉拒按揭申請。究竟銀行是否不再爭取按揭生意?銀行的取態,又對樓市有何影響? 在3月中,我們提到銀行削減現金回贈的理由:市場成交量回升,按揭借款...